端午節紀念屈原的作文600字三篇

篇一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裡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在我眼中,屈原是一位風度翩翩地詩人,又是一位*澎湃的英雄。那晚,伴隨著對屈原的好奇,我踏入他的世界……

透過朦朦朧朧的霧,顯現出一片薄煙籠罩下的村莊。不遠處,滿山綠葉與點滴小花夾雜,在薄霧中時隱時現。微風吹拂,吹動柳條微微搖擺,輕柔地划過臉龐。忽然,我望見不遠處的汩羅江的河堤上,有一襲白影。等我走近看時,是一位身材消瘦的老人。身襲一件白袍,雖濃眉大眼卻又微微蹙眉,眼睛目視前方,充滿憂慮之情。微風吹動他的長髮,在空中任意飄浮。我走上前,卻發現他在吟誦著什麼,見我走來,微一點頭,臉上雖然友好地笑,卻揮不去那一抹淡淡地、隱不去的憂傷。

“你在吟誦什麼?”我打破了沉寂。

“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得上下而求索。”白袍人曰。我驚呆了,眼前這位滿懷憂慮的白袍人,竟是愛國詩人屈原!

“不愧是屈原,如此風度翩翩,但閣下仿佛有心事,面色不悅啊!”

“矣!國家出現*賊,朝庭一片混亂,這個朝代馬上將要滅亡!”屈原滿懷*地對你說。兩眼含淚,雙手緊握,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我一點兒忙也幫不上,難道只能眼睜睜看著亂賊稱天?我只能用死來證明我對和平的赤心!”

我吃了一驚,不解:“為什麼你非得死呢?你可先找地方一避,等風頭過去,或重整朝庭,或隱居山林,那樣也比死好呀!”

屈原聽完此話,長嘆一聲:“我已失去民心愛戴,全是那*臣靳尚所賜,照此下去,楚國必亡不可。我又何必去讓自己親眼所見!我的忠心已無人能知,人人認我為叛國之徒,到處遭人唾罵。只有死,才能讓人們看透我赤忠之心,才能盲目樂觀洗去冤名,我的靈魂才能是為和平而活!國家已無力整頓,我何必不以死稱忠?”

見他長嘆,我也不出言語,汩羅江邊,他雙手抱拳:“多謝友人同我談心,如今我將要行此一程,望來生再見!”我清楚地知道下一步將要發生什麼,但我沒有阻止,望著滾滾長江淹沒那一襲白袍,我的眼中泌出一滴淚……

我看見,屈原躍下的那一絲微笑……

篇二

日出

汨羅江邊,你蘇世獨立,受命不遷,只因你深固難徙。一身青衣在晨風中飄舞,被繡上朝陽似火。江水平靜似一簾幽夢,也如你此刻的心。

耳畔傳來《橘頌》的餘音裊裊,於是一幕話劇在回憶中上演。橘樹下你揮筆謳歌生命,嬋娟為你送來縷縷茶香;郢都大殿上楚王為你接風洗塵,誇讚你促齊聯盟的改革主張。於是,你秉燭達旦,撫案籌簡冊,舒眉向青天。

此刻,你矗立江邊,任思緒像滔滔江水一樣奔流。

烈日

恍惚中,你腳下的芳草不再翠滴,只因失去了你傲岸身軀的蔭庇。烈日在你頭頂高懸,把你的影子驅入江中,被濁流擊得粉碎;還不時噴出幾團火焰,使江水沸騰,大地焦灼,和你的一腔怒火撞擊,形成了閃電,聲震如雷。電光中有你與張儀力爭的正氣,有你傲視南宮的威嚴;有你詛咒天神的凜然,有你面對嬋娟屍首的無語。

*佞的排擠,*的叛離,人情的冷落,世態的炎涼,將你的滿腔怒火漸漸冷卻,化作怒氣,凝結成雨,從你的眼角滂沱而出,衝垮了湘夫人的荷屋,熄滅了黑暗中的閃電,遁隱了濃雲里的雷鳴。

你蒙塵的心如同被歷史鈣化的岩石,千瘡百孔,你將它拋向江中,任江水沖刷,泛起層層酸淚。

殘陽

晚霞將天邊染成橘紅,江面上殘陽如血,白晝被黑夜悄悄吞噬。郢都春闈的帷幕在你的眸子裡緩緩落下,遠處是一片朦朧,長煙落照、晚風孤城,使你羸弱的身影頓增千年孤獨。羽化成四時的悲涼,北啼血的杜鵑傳唱。

你有著十萬里長的憂傷,起於汨羅,流經漢唐,止於淇。

你像飛蛾撲火一樣尋找歸宿,焦灼的大地已不堪負重。你選擇江水作為墳墓,卻不願隨波逐流。你將赤誠的忠心化成堅硬的巨石,然後將它攬入懷中。

你縱身一躍,在幽暗的楚天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如一道彩虹,一頭是古,一頭是今。此時,一顆巨星隕落塵寰,那是銀河為你落淚。

流淌千年的汨羅江畔,矗立著你堅韌的靈魂,燃燒著一個鳳凰涅磐的永恆神話。

篇三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於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郁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繫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

余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製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謬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讒當道,以美*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流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乾余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余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不*,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