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濃情初三作文範文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個偉大的節日端午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

端午節的存在是為了紀念屈原,據《史記》記載,屈原因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而遭到強烈反對,從而被流放,被流放的屈原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但又不忍心捨棄自己的國家,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於是把五月五日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記得小時候,每年到端午節的時候,奶奶都會提前摘好粽葉,泡好糯米,一般糯米需要泡上兩到三天,因為粽葉是山上摘來的,所以表面有些髒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一般奶奶都會把粽葉清洗幾遍,再放到鍋里煮大概十分鐘。奶奶特地在家門口種了一棵棕櫚樹,一般棕櫚樹的枝葉都是用來當作包紮粽子的繩子。這種葉子使用前都必須煮上十五分鐘,可以增強它的柔韌性,不會輕易折斷。

奶奶在包粽子之前,會準備好事先泡好的糯米和粽葉。然後把粽子裡的餡洗乾淨,有紅棗,豬肉,還有紅豆。她一般都會包我最愛吃的肉粽,有時候她也會包紅棗粽子,豆沙粽子,而奶奶喜歡吃原汁原味的粽子,她一般只吃糯米粽,她說這樣的粽子鮮香軟糯,散發著粽葉的清香,她很喜歡吃。準備好一切原材料,奶奶就開始開始包粽子了。

奶奶先拿起兩片粽葉,一般都是一片大的一片小的,然後把兩片粽葉的下方捲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卷好後,奶奶就拿勺子舀了一勺糯米放到粽葉里,接著用筷子捅一捅,以便於讓粽子更加緊實。然後把粽葉前麵包過去,後面翻過來,然後左右包緊,接著用一根細繩在粽子的一角繞緊一圈,最後用棕櫚葉纏緊,一個美味可口的粽子就這樣做好了。每當我看著奶奶包粽子好像很簡單的樣子,可是奶奶每次都不教我,她說我笨手笨腳的學不會,只要乖乖等著吃粽子就行了。

終於有一次,我忍不住了,我央求著奶奶:奶奶,奶奶,你就讓我包一次粽子吧!我一定能夠學會的。奶奶漫不經心的說:你呀,每次都是這樣說,你看看你,手忙腳亂的,只會幫倒忙。粽子呢,你只要等著吃就行了。我就不樂意了,跟奶奶說:誰說我只會幫倒忙的,這次我要證明給你看。奶奶搖搖頭說不行。於是我假裝帶著哭腔乞求奶奶,奶奶最疼我了,她看著我實在拿我沒辦法,就這樣妥協了。哭泣的我瞬間高興了起來。

奶奶跟我說:你學著我的樣子,跟我一起做,先拿兩片粽葉捲成圓錐形。我有模有樣的拿起兩片粽葉,然後跟著奶奶的方法做,到了放完糯米,把粽子包起來的時候,粽葉就不聽話了,我一用力想把它翻過去,它居然裂開了!我叫了起來,奶奶說:你用這么大力幹嘛?別做了,在這幫倒忙,你把粽葉上的糯米弄乾淨,丟到一邊去。我不甘心,沒有聽奶奶的話,又拿了兩片葉子,叫奶奶繼續教我。這次,我小心翼翼地掌握好力度,在糯米里放了肉,然後前後左右包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粽子纏緊了,我拿著勝利的成果給奶奶看,雖然沒有奶奶做的那么精緻,可畢竟是我第一次做的。緊接著,我又包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越來越熟練,粽子的外觀也一個比一個好,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最後,我和奶奶齊心協力的把所有粽子都包完了。這么多粽子,提起來還真有點分量。隨後我們就把粽子放到鍋里去煮,煮粽子要花很長的時間,需要耐心等待。大約一兩個鐘頭以後粽子就煮熟了,這個時候不要急於出鍋,可以將粽子燜個一段時間,這樣粽子的味道會更佳,口感會更好。剝開一個剛出鍋的粽子,粽葉的香氣撲鼻而來,一個白胖胖的粽子包裹在粽葉裡面,蘸上白糖,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味道好極了!

聽說粽子除了這種傳統的三角粽,還有四角粽,長粽子,枕頭粽,這么多五花八門的樣式,想想我們的中華人民真是心靈手巧啊!據調查,我們的傳統觀念里,南北方飲食文化一個顯著的差異就是南甜北鹹,但是南北方的粽子卻突破了這個樊籬,南方大多吃鹹粽、北方則是大多吃甜粽。不過作為一個南方人的我還是喜歡吃甜粽,畢竟我是標準的甜食主義者。此外,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戴香囊等習俗。

每每回憶起端午節的種種,心裡特別欣慰,它寄託了我的一種無法言說的感情,我愛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