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讀書筆記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讀書筆記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更多資訊盡在讀書筆記欄目!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

七月流火的盛夏季節,我拜讀了名氣高揚的《紅樓夢》後,心情卻步入了寒風凜冽的嚴冬時節……

《紅樓夢》通過四大家族由勝而衰的過程和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展現了一段錯綜複雜的家族興衰史,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間百態。其中元春省親、寶釵撲蝶、黛玉葬花等經典情節,充滿了詩情畫意,被廣為傳誦;所塑造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聰明靈秀的賈寶玉、穩重端莊的薛寶釵等大量人物,形象豐滿,風采各異。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令人撫懷感嘆,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令人永遠難忘。透過他們的人生遭遇,看到的不僅是一場場悲歡離合、命運浮沉的人生大戲,更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書中的人物之多、場面之盛,在中國古典小說創作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掩卷沉思,淚水長流。寶玉和黛玉悲劇式的結果,讓我感懷不已。可冷靜思考,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他們,結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長在一個日新月異的美好新社會裡,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和諧大家庭里,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增強本領,用最優異的成績去擁抱美好的未來!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吳承恩編寫而成。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傳奇故事。作者通過虛幻的世界,對封建統治者的態度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悟空的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夫,其統治之黑暗不言而喻。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西遊記》中貫穿作品始終的四大典型人物就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對他們四人的性格形容呢,就是皮猴·憨豬·嚴師·忠僧。這,也是我們經常評論的話題。

(一) 頑皮機智的孫悟空

花果山是孫悟空的誕生之地。美麗的山水、飄香的花果養育了聰明機智富有靈性的悟空,也造就了他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在他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確是一個天真浪漫、調皮任性的“野猴”。且看他的屢屢“戰功”:奪走老龍王的鎮海之寶———定海神針;遊樂地府撕碎閻王爺的“生死簿”;大鬧天宮,高喊玉帝為“玉帝老兒”;回歸花果山,高掛的旗號是“齊天大聖”……這個時期的孫悟空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他代表了人類精神中最頑皮的部分”。但是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的悟空,雖說是頑猴的“劣性”不改,但那讓他頭暈目眩的緊箍咒使得他歸順、聽話了。孫悟空的超級本領在這時才有了用途,一路保駕師父到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其實這也是悟空聰明機智的一面,如果不聽話,就要上“緊箍”,甚至被趕回花果山,完成不了保駕師父西天取經的任務。林語堂說這代表“不甘約束的人類精神與神聖的規範之間的衝突”。孫悟空———美猴王,聰明勇敢的化身,我們心中崇高的形象。

(二) 功利憨厚的豬八戒

提起《西遊記》中豬八戒,人們總是將他與“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好聽的辭彙聯繫在一起。的確,豬八戒也乾過“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在“豬八戒吃西瓜”這一情節中他的這一特點表現得最為突出。你看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口渴),總是在一次次地原諒自己的貪婪(先後吃了悟空、沙僧、唐僧的西瓜),最後掉進自己設定的陷阱里。(在一個個西瓜皮上摔跟斗)但在為師父西去取經的曲折道路上,雖然沒有悟空神通廣大的超常本領,卻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你看他在智取芭蕉扇、四探無底洞、大戰盤絲洞中,真是悟空斗魔降妖的好幫手。豬八戒,是吳老先生筆下的一個戲劇性人物,雖然有著許多的缺點,而我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他的醜陋和厭惡。相反地,在他的這些缺點背後,透露出來的憨厚老實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他是一個“充滿人慾的藝術形象”。豬八戒,讓我們覺得可親又可愛。

(三) 嚴格執著的唐僧

唐僧取經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前去天竺國取經,費時十七年,經歷百餘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取回真經,影響深遠,為我國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在《西遊記》小說中作者把唐僧這一堅韌不拔、執著追求的性格進行了進一步地刻畫,成為多少人為之學習的楷模。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

大徒弟儘管機智不凡,本領高強,但在連傷“良家三人性命”後,師父也不能顧及情面,而將他逐回老家;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讚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不為財色迷惑,不為死亡征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信念,使他終成正果。唐僧,給我們的啟示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四)忠心耿耿的沙和尚

沙和尚是唐僧取經途中的一個忠誠衛士,也是讓師父操心最少的一個徒兒。肩挑千里重擔,沒有半句怨言。師兄鬧矛盾時,他從中調停和解;師父遇難時,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儘管平時少言寡語,但在保護師父的戰鬥中衝鋒陷陣,英勇無比。沙和尚,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水滸傳》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祖籍:江蘇興化。《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開創了白話章回小說的先河。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內容寫的是當時黑暗,官府腐朽,地痞流氓和官府串通,欺壓老百姓,,農民被迫爆發出了自己的力量,走向反抗的道路。故事的情節描述的跌宕起伏,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是一代佳品。

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受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故事。讀完此書,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和“義”。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里的情節:當時林沖被發配滄州,差點被兩個衙役結果了性命,最後多虧魯智深一路跟蹤,拔刀相助,救出林沖。本以為很平安,可朝廷又讓林沖看管滄州城外的山神廟,陸虞侯等也暗自跟蹤過來。在山神廟,當時天下著大雪,刮著大風,林衝要去買酒,保暖身體,回來的路上,偶爾聽見陸虞侯和富安設計圈套害自己,最終林沖被逼殺他們。這不就是“忠”和“義”嗎?

令人崇敬的好漢們哪,我將銘記你們於心;令人髮指的小人們哪,我將憎恨你們到死;可歌可贊的巾幗女哪,我將敬佩你們千年;梁山泊的一百單八將,你們為了自由,為了擺脫軍官的束縛,無畏地抗擊,勇敢地殺敵,無論你們成功與否,我都是為你們加油打氣的支持者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 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近五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史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匯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被稱為 “三絕” 的分別是:“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 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歷史演義小說大多是虛實相間,主實重虛;古今兼顧,批古判今;一段故事,敘說兩朝的情,一個人物,兼具兩朝的性。《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歷史,照顧到讀者希望了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美化、醜化等等,給予讀者一些的啟發,照顧到讀者希望增長見識,統治者希望鞏固統治的需要。它不但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三國歷史的真實面貌,還反映了許多明朝社會內容。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範圍、影響程度,都可謂是中國古代歷史小說中獨一無二的,這就造成了普通民眾,甚至一部分專家學者對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也就是小說所描述的歷史時期的概況、事件、人物缺乏正確的常識,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在國人心目中已經占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這種現象在近來的電影、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反應。民間也一直對這類現象有不少爭論。

非凡的敘事才能,全景式的戰爭描寫,特徵化性格的藝術典型,淺近的文言,構成了《三國演義》的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