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5篇

讀書筆記不僅能提高閱讀書、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學習參考。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一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最喜歡看的書之一,這本書的作者是台灣著名的作家三毛。這本書有18個故事,有《搭車客》、《芳鄰》等,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素人漁夫》和《懸壺濟世》。

《素人漁夫》這個故事講的是荷西和三毛在沙漠艱苦生活,錢快要用光了,所以他們就翻越沙漠,來到海邊抓魚吃,後來吃不完,就拿去街上賣。後來有錢了到酒店去吃飯,碰巧遇見老闆,只好用十四倍的價錢買自己賣給酒店的魚,請老闆吃飯的故事。 沙漠條件很艱苦,但是他們快樂的生活。

《懸壺濟世》這個故事講的是三毛在沙漠給當地人治病的故事,她自從用止痛藥給一個婦女治好了頭痛病,就大膽給鎮上的人治病,她當過牙醫,中醫,當過獸醫,每次都把別人的病治好了。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三毛是個熱愛生活、樂於助人、浪漫、心地善良的人,沙漠的風景也很吸引人,有機會我也一定要去沙漠看看,重走三毛的足跡。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二

生命 在這荒僻落後而貧苦的沙漠 一樣欣欣向榮 ----------三毛

最初對三毛的印象來自於小時候喜歡看的三毛流浪記,一直以為三毛真的只是頭頂三根毛的流浪兒,每天如乞丐般搖晃與市井街頭,頭腦中卻充斥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招數也總能化險為夷。

而今有機會品讀三毛的文字,對文學作家三毛的感受也是如此不安分的一個怪人,放棄了繁華都市,最終選擇了荒涼沙漠。初次拜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就深深被她所描繪的真實,而繁瑣、落後而簡單的沙漠生活所吸引,我愛不釋手的用了僅僅2個小時就看完了這本書。

我佩服三毛的勇氣與毅力,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義無反顧的去追求自己的所往。與自己相愛的人相依相伴,每天看著夕陽西下時被落日染成血色的沙漠,這片被現代文明遺忘的天地即使髒亂落後卻也有其可想可念之處。

我不是歡喜那片沙漠天堂,無疑問,我無論如何也難以適應那片荒涼與漫天黃沙。三毛追逐那片天地不是因為王維所描述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誠然,三毛自己也說“沒有長河,煙也不是直的”。“生命的過程,無論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倡嘗一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一遭!”。而沙漠,仿佛前世的宿命,注定了她與沙漠之間難以割捨的情感。而以沙漠為背景的一篇篇文章,更是像我們展現了另一片天地,那裡,文明與野蠻沒有界限,那裡,貧窮與落後在泛濫。

我一直很難想像三毛這樣的女子是如何適應於撒哈拉威人的生活。“長久的沙漠生活,只是人學到一個好處,任何一點點現實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帶的是心靈得到無限的滿足和升華。”,沙漠生活的艱難不言而喻。三毛,真是一個奇女子,她小小的心臟,該要多門寬闊,才能裝得下所有外面世界的誘惑,堅守在他熱愛的沙漠,過著漫長而苦悶的悠悠歲月。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一樣喜歡流浪的三毛,一樣頭腦經常發熱的三毛。張樂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僅是虛構的漫畫主角,在我們生活的平凡的世界裡,真實的三毛流浪在撒哈拉沙漠,與荷西一起演繹了不一樣的生活,感受著不一樣的人生。

遠離繁華都市,遠離父母親人,遠離讀者草木,在撒哈拉沙漠行走的三毛是這么說的:“因為上帝永恆不變的愛,我就能學著去愛每一個人,每一個世界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三

剛讀完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我感慨萬分。

心中的憎恨與感動不覺油然而生,憎恨摩洛哥人的殘忍、霸道;感動沙巴軍曹,一個被仇恨啃齒了十六年的人,卻在最危急的時候,用自己的生命撲向死亡,去換取了這幾個他一向視做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

但我最欣賞的是《芳鄰》和《啞奴》。《芳鄰》中的鄰居們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可理喻。借一卷電線,借一盒火柴是經常有的事情,若是作者不借給這些“借無止境”的鄰人們,這些傳統的撒哈拉威人還會板起一張臉說三毛:“你傷害了我的驕傲!”每每看到這一段話,我會笑出聲來。固執的撒哈拉威人近乎無禮的索要,三毛依然用樂觀的語氣說她的沙漠生活“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三毛與丈夫荷西來到落後的撒哈拉,在一個幾乎沒有任何高科技通訊設備的撒哈拉沙漠,他們生活了下來,還活得有滋有味。這種樂觀的心性,讓我十分的佩服。

《啞奴》中介紹了三毛在財主家認識了一個小奴隸後,接著結識一個啞奴。這個啞奴是小奴隸的父親,他擁有超於本地的撒哈拉威人數倍的禮貌與智慧。敲門是禮貌的三下,緩緩的有禮貌的鞠躬,對於各種知識的了解,和對於三毛的詢問,說出了“雖然我的身體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這

樣的話來。但即使是這樣,但這個啞奴還是沒有逃脫被賣掉的後果。在快被賣掉的時候,這個啞奴把三毛給他的錢和毯子給了自己的家人。這讓三毛感受到了啞奴的善良和樂觀和這一片沙漠所帶來的獨一無二的魅力。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也體會我們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瀟灑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四

我一直很喜歡像三毛這樣的作家:隨性、勇敢,可以義無反顧的奔向自己的夢想。翻開她的撒哈拉的故事,便如翻開一疊絢爛溫馨的畫片。貧瘠僻遠的沙漠在她的筆下披上一件美妙而新鮮的外衣,她總能製造那么多快樂的事。如:她用指甲油去替鄰居們補牙,她把維生素鈣片當作藥物送給患病的人們使用。她教他們用叉子吃飯,她把棺材木板拖回家去做成沙發。事實上,她的生活是艱苦且多難的。少得可憐的水,一個月如果幸運會來那么兩三次的電,丈夫長期在外工作的寂寞,以及初來乍到的不適應和貧窮。就像她自己所說:“生命在這片土地上頑強的蓬勃生長著。”她自娛自樂在黃沙漫天的沙漠,即使興致勃勃地偷溜出去尋找寶藏卻遇到登徒子的威脅,即使與鄰居的關係維繫的自己都身心勞累,她仍然是有著力量將活力注入沙漠的。所有好的不好的都被她描述的幸福無比,這樣子的三毛。

只有這樣的她,心亮如清泉,如風般我行我素,才能熱愛著並讓他人也熱愛著撒哈拉沙漠。她樂觀,堅忍,抱著新奇的眼光去探尋刺激,她一路旅遊那么多的風景,然後用筆留給我們那么多的風景。、

也正是她這股風,給那炎熱的、閉塞的、物質精神皆缺乏著的撒哈拉大沙漠帶去了一陣涼爽,一片綠意。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範文五

撒哈拉,一個遙遠的地方,一個炙熱的地方,一個充滿異鄉濃情的地方。但我卻從未踏上過這片領土,去一覽人間的千姿百態。但是,在三毛的指引下,我懂得了撒哈拉的一部分,在書里,看到了一個2D的撒哈拉。

也許正如她為《橄欖樹》所寫的詞一樣,帶著一顆不蜀的心靈去流浪。書中有闡述奇趣異事的,有批判戰爭的,還有陶醉於撒哈拉風情的。三毛同樣像兒時一樣不按常理出牌,拋棄了繁華的城市生活,和荷西二人勇敢地來到了這片貧瘠的大沙漠。住在墳場上,住在垃圾廠對面,這習慣了;每月只有那么一點點水,同樣每月也只有荷西的那么一點工資,這習慣了;用棺材板做沙發,用輪胎做座墊;這同樣習慣了,沒有什麼能難得到這位眷戀沙漠的女子。正是這樣一個個散文正慢慢地編織著撒哈拉這幅大畫卷。

在她的筆下,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細膩的描寫。一種不是用筆寫下的情感,而是用心訴說的情感,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我覺得,當我每踏足一個異土時,總是不能像三毛一樣敞開心扉的去對待異土上的每一件事。不能像她一樣真正的去涉及這片文化,去了解,不能像三毛一樣吧自己的愛融入這片土地。我相信,這就是為什麼只有三毛能寫出這樣讓人動之以情的文章吧。 撒哈拉的故事,一段傳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