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篇一

假在家閒來無事就把以前在大學買的書整理一下發現有好多書自己竟然沒有好好的讀完都是聽老師說要看什麼書自己去買來了結果隨便翻幾頁就扔在那裡。心裡實在有點過意不去就決定在這個假期里好好彌補一下。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文西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這段時間在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作為哲學啟蒙書來說真的不錯。

一開始就來了兩個問題:1.我是誰? 2.世界時怎么來的? 哲學的基本問題大概也是這兩個吧。

然後提到德謨特里克斯的原子理論(atom) 我很佩服他,在當時沒有任何科學儀器的時候,僅僅只是憑藉常識就將物質說的跟現在的發現一樣,真的很強悍。

然後是偉大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很喜歡柏拉圖的兩個世界理論,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前者只能用理性去認識,後者僅僅靠五官感覺就可以了,卻不大準確。 再有,理型世界是永恆的,存在的是精神物質和抽象物質;感官世界,或者說是現實世界,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馬都瘸腿了,但我們還是可以靠理性想像出一匹完整無缺的馬來。從某個角度來講,每一種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恆形體的不完美複製品。柏拉圖還將人分為三個部分: 頭,代表理性,追求智慧; 胸,代表意志,追求勇氣;腹,代表欲望,應該遏制。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倫理學,提出做人要做到 “黃金中庸”。

羅馬時代,宗教與哲學趨於統一。多種宗教的碰撞使得許多新興學派誕生。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是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和新柏拉圖派。犬儒學派認為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環境的優勢;斯多葛學派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宇宙常識的一小部分,主張宇宙間只有一個大自然;伊壁鳩魯學派主張享樂主義,儘可能避免痛苦,而前兩者則希望忍受痛苦;新柏拉圖派相信存在上帝的神聖之光照不到的的地方,最接近光源的是永恆的靈魂。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表明當不能知道現實和夢境的區別時,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處於思考懷疑狀態的自己。他認為宇宙有兩種形式的真實世界(或稱“實體”)。一種是屬於純粹意識的靈魂“思想”,另一種是屬於物質的“擴延”,此為二元論。當考慮精神時用唯心看待,“擴延”時同唯物看。

與笛卡爾相反,斯賓諾莎認為宇宙間只有一個“實體”,這就是一元論。他也認為上帝存在,而且用過自然法則作為內在因來控制世界。

經驗主義三個代表人物: 洛克,柏克萊與休姆。其中休姆認為我們心中有的只是許多不同的知覺和感受,最後像電影的原理一樣構成了自我。他也是個不可知論者,不承認也不否認上帝的存在。柏克萊認為人有“靈”,是萬物的成因,是天主。

啟蒙運動中,康德同意經驗主義中世界的了解都是透過感官而來的,也同意理性主義中認為理性中有一些因素可以決定我們如何認知世界。換句話說,他認為我們對於世界的觀念會受到人類心靈中某些狀況的影響。另外,他有個理論是: 因果律根植與我們的內心,既然我們無法確知世界本來的面目,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知識來了解世界。他認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樣的。康德在倫理學方面提出了“無上命令”的概念,這個道德準則其實也就是良心。康德的倫理管也被稱為“義務的倫理觀”,“善意的倫理學”,因為他認為只有純粹是基於責任所做的事才算是道德行為,也就是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取決於是否出自善意而為之,並非行為後果。更多地,他覺得我們只有在追隨我們的"實踐理性",並因此得以做道德上帝抉擇時,我們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為當我們遵守道德法則時,我們也正是制定這項法則的人。

緊接其後的是浪漫主義時代——歐洲最後一個偉大的文化紀元。活躍的人群主要是年輕人,特徵之一是嚮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最主要的哲學家是謝林,他認為大自然的去全部,包括人的靈魂與物質世界,都是一個絕對存在(或世界精神)的表現。另外,浪漫主義的反諷指的是藝術家會在作品裡向觀眾說一些諷刺的話,表明這個虛構的世界是他操縱的。

篇二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文西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