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精選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00字1

國中的時候就知道《呼蘭河傳》這本集子的存在,語文課本里曾經有一段節選的課文《我與祖父》。看了那篇節選,又看了後一篇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片面地以為《呼蘭河傳》講的大概也就自己與祖父的快樂時光,似乎也沒什麼有意思的。

如今從頭到尾看完了這本《呼蘭河傳》,我才知道即使是那段節選的我與祖父也是如此的荒涼。

蕭紅在這本書中不下五次地提到過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我想她小的時候也不懂這么多,長大後想起自己童年那些瑣碎的東西才明白荒涼這種複雜的心情。矛盾先生在序中提到:‘如果有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壓在心上,因而願意忘卻,但又不忍輕易忘卻的,莫過於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小時候的蕭紅也許不明白,她的童年已經埋下了寂寞的種子,祖父與祖母對待她的天壤之別,母親對她似乎也無太多關心,父親更是在整本書中不見蹤影。小的時候不明白,等到長大回想起來,那該是怎樣的一種童年的痛啊……她曾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孤寂的心情:“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蕭紅童年的不幸是無奈的,正如呼蘭河的人們在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下的不幸。那種把別人尋死當做茶餘飯後的新鮮事、把對團圓媳婦的虐待叫做管教、把別人救命的東西偷偷留藏一些下來討好長輩的媳婦,這一切一切的變態心理和愚昧無知,真是令人髮指,當時的人們卻以此為生活的樂趣,饒有興趣地聊著談著在現代科學下顯得極其可笑的東西和觀點,他們的這種生活狀態讓我覺得太可悲太可悲。可是,在當時的閉塞農村里,那些可悲的人們還有什麼辦法呢?而‘有意識地反抗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的蕭紅則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懷著寂寞的心情,在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

當時的社會面臨的是愚昧迷信,現今的社會面臨的是現代的升級過的愚昧迷信。打著高科技的幌子,靠著化學添加劑的掩護,為了高額的利潤不擇手段,貪官奸商互相勾結,狼狽為奸,美國歐盟借著保護人民的旗幟,一次次地要把非洲的國家俘虜成自己的奴隸。這個世界已經缺少正義,連把摔倒的老太太扶起來都要背上推倒她的莫須有的罪名。

如果說過去是因為落後使得人心愚笨,那么現在是因為發達使得人心因欲望而複雜險惡,處處都是別人為你挖好的現成的陷阱,等待你為他當做替罪羊,這樣的社會景象若是給蕭紅看到怎會不更感悲涼?她的孤獨、她的寂寞,又會更深吧……

面對這個社會曾經的和現在的無奈,我們有時候除了扼腕嘆息,別無所能。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00字2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它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動獨特。

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夫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後,過路的人看著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為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後,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並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說這是“瘟豬肉”,並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說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後,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淒涼、悽苦。許多人說過一些不會掉進坑裡的辦法,如: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真是他們的悲哀啊!

在蕭紅童年的後花園中,她與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因此也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這么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玩耍,快樂的……似乎乾什麼事情都是快樂而幸福的,而蕭紅的童年就是快樂而寂寞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茅盾曾經說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這本經典的小說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了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她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悽慘、悲傷……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還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當中!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00字3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正如茅盾所說,我讀完《呼蘭河後》也有這種感覺。

《呼蘭河傳》包括了《呼蘭河傳》、《小城三月》、《生死場》、《王阿嫂的死》等十一篇文章。

《呼蘭河傳》描述了蕭紅小時候以及長大後的生活。蕭紅小時候十分調皮,我看得都笑出了眼淚,有一個情節你讀了也會笑出眼淚的:“我”摘了一大把玫瑰,用草帽盛著,摘完了又不知道乾什麼,突然想,給祖父戴起來多好看。祖父在地上拔草,“我”給他插花。插了一帽子紅通通的花朵。祖父只知道“我”在玩他的帽子,並不知道“我”在乾什麼。“我”邊笑邊插,只聽見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啊,咱這玫瑰花這么香,二里路也能聞到呀。”……我笑得前仰後合,從椅子上摔了下來,手都破了。不知道你會怎樣?呼蘭河城裡迷信太多了,什麼跳大神呀,什麼抽貼兒啊,其實都是騙人的。我很奇怪呼蘭河人怎么會這樣,上吊、跳井、自殺、跳大神什麼熱鬧都要看,搞得跟個聚會一樣。

《小城三月》講得是翠姨的故事,我看得是淚流滿面,之前歡快的心情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悲傷。愛情是自由的啊,是無法強迫的啊,男女雙方連面都沒見過就訂婚或指腹為婚,這樣的夫妻關係怎能和睦呢?跳井的悲劇也就不可避免了。

《生死場》讓我的心情更加悲痛。一個和平的村子,因為日本鬼子的到來,村里瀰漫著一種火藥的氣味。村裡的人一個個都死了,只剩下一些老太婆。人們紛紛地被抓去做苦工,女孩、女人都逃走了。村里村民們組織了革命軍,雖然最終革命軍失敗了,但是在我心裡,革命軍是勝利的。我恨,我恨日本人,我恨這些狼心狗肺的日本鬼子,我不相信它能占領我們中國!《王阿嫂的死》讓我更加悲傷,我認識到地主那極其醜惡的面孔。《曠野的呼喊》讓我感到心頭仿佛繫著一根繩子,掛著一個大石頭,一點點地沉下去。因為,又一個優秀的中華兒女走了,

而且走得那樣堅決、那樣果斷……

茅盾說得沒錯,“……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點地沉重起來……”。《呼蘭河傳》揭示了舊社會醜惡的嘴臉,讓我們不約而同地感到:如果,中國那時候和現在一樣,該多好啊。如果,我能變成小時候自由自在的蕭紅就好了,因為小時候的蕭紅是多么地快樂,多么地無憂無慮啊。

如今,舊社會已被推翻,中國正已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我由衷地希望,蕭紅的在天之靈能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