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樂觀的孩子》讀書筆記

讀完《教出樂觀的孩子》整本書,感覺有些內容一遍看完,還不能很好地消化,但給我總的一個感受就是積極、樂觀,給我們傳遞著正能量,難怪稱之為“積極心理學”。

這讓我想起一件事:那時兒子江江5歲左右,由於我婆婆每個月要去服侍太公10天不在家了。記得那個冬天的早上,我起床後,到廚房打開水、拿早飯,結果在路上碰到穿著單薄的睡衣、流著眼淚的兒子。當時我鼻子一酸,眼淚就想掉下來:我們兩個沒人管、沒人疼,老公又腰椎不好不能來看我們。但是我轉念一想:哎,這不是可以當作對我們兩個的考驗。我不會去刻意製造困難,讓孩子吃苦頭,但是遇到困難,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提高孩子的生存等能力。這樣一想我輕鬆了許多,於是我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對兒子說:“江江,媽媽很高興你能跑出來迎接我,下次醒來早還可以幫媽媽的小助手。但是今天有2個小事情沒做好:第一,大冬天沒穿好衣服;第二,哭鼻子。下次你能改掉這兩個壞毛病嗎?”這樣既教育了孩子,又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應對生活困境的好方法,而且我自己也變成了一個獨立自主不怨天尤人的好媽媽。這真是一箭三雕的好事情。

其實這只是人的一念之差而已。如果我按著前一次的感覺走,我會一直沉浸在痛苦當中,越覺得好像全天下的人都虧欠你似的。我一直記得這樣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好壞都不是絕對的,好事中也存在著壞的隱患,壞事中也存在著好事的兆頭,事物都有兩面性。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我會鼓勵自己:這也許是好運快要近了,在這樣的逆境中我才能更快地成長起來,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放寬眼界,其實這算不了什麼。確實一件事在當時認為是很難過、很痛苦的,但你過去了一段時間,再回過頭去看看,也許真的不算什麼。

所以我認為要教出樂觀的孩子,那么老師自己要做一個樂觀的人。儘管我在學校里總帶有一絲緊張感,感覺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我努力地在改變自己:這幾次周前會議樊秋霖老師的禮儀教育,讓我受益匪淺,腰挺得更直了,人顯得精神多了;每天晚上快走半小時,做佳木斯半不時,整個人在運動中放鬆了身心、發泄掉了不良情緒,人感覺更有活力了……。

我明白自己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在努力改變當中,就像我的數學教學一樣,我努力地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可能目前我的課堂當中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但是可以算是量變了吧,等積累到一定階段就可以達到質變的效果了。我努力著,也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