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_解憂雜貨鋪閱讀筆記精選

《解憂雜貨店》這本書中的結尾處還特意構思了一個人生哲學情境,藉此鼓勵身陷迷途的人們去找尋生命的方向,讓我們讀完後領悟到了人生的真諦。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供你參考!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篇1

手上剛讀完的《解憂雜貨店》,這還真是一部“非東野圭吾式”的東野圭吾作品啊。這部作品裡沒有罪案,沒有偵探,而是和《火影忍者》一樣,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為主題的作品。然而這部毫無推理元素的小說卻是繼《白夜行》之後,又一部能夠給我的靈魂以深刻震撼的作品。

如果說《白夜行》是在地獄中行走,只能以頭頂上微弱的星光來溫暖自己的旅程的話,那么《解憂雜貨店》就是在晴好的日子裡泛舟湖上的美好時光,那些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的細節:被風吹皺的水面、遠處不知名的野花傳來的淡淡香氣、清澈的水底下輕輕舞動的水草,還有錯船而過時陌生人微微頷首的微笑,都是組成這個幸福畫面的必備元素,也是不能輕易捨棄的羈絆,就像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一樣。

故事的開頭,三個因為偷的車拋錨,只能在天亮之前暫避到廢棄的雜貨店裡的無業青年,無意中在店裡的牛奶箱裡接到了一封來自於過去的諮詢信。原來這個雜貨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夠解決任何煩惱的雜貨店,晚年喪偶的店主因為一封封求助的來信,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覺。因緣際會,店主去世之後的來信,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手中。而那種被人信任和需要的感覺,是他們在很久以來都沒有感受過的,因此,他們開始提筆,以“浪矢雜貨店”的名義給人回信——儘管錯別字很多,語氣也粗魯不文,但是他們和浪矢爺爺一樣,是真心對待這些信的。

因為男友身患癌症,在參加奧運集訓和陪伴男友的選擇中迷茫的“月兔小姐”;為了音樂夢想漂泊異鄉數年的“魚店音樂人”,在看到老邁患病的父親之後不知何去何從;家庭遭逢巨變,原本是高帥富的“保羅?列儂”,即將和父母踏上逃債的不歸路,對父母、未來,和曾經喜歡的披頭士都喪失了信心;還有想儘快解決養父母的經濟窘境,不知道該不該去做陪酒小姐的“迷途的小狗”……一封封來自過去的困惑通過牛奶箱來到了現在,不知不覺的,這些信改變了過去那些人的人生,也改變了信箱這頭三個青年的人生。

如果故事這么一個個講下去的話,這本書會變成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雖然也可稱為佳作,但是畢竟失之凌亂。然而這可是東野圭吾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的作品啊,因此他採用了截然不同的角度來分別講述這四個故事,分開看獨立成章,連起來又對情節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四個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都隱隱的和“浪矢雜貨店”以及孤兒院“丸光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間每個人不經意間的選擇和行為,都像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樣,造成了持續不斷的漣漪,這些漣漪不斷擴大,漸漸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羈絆,過去未來終於交匯。

翔太、敦也、幸平,他們三個人對這個不公的世界充滿了憤怒和牴觸的情緒,這是多么熟悉的情感啊,曾經的我們,都或多或少是這么看待這個世界的吧,甚至有的人現在還陷在這種情緒中不能自拔。總有那么一些日子,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是失焦的,雖然不像火影里的鳴人和我愛羅,是因為沒有親人、不被認可而帶來的失落和孤寂,但是我們感受到的孤寂並不會因此少了半分。因為不被人需要而找不到存在感,因為力量太小而無能為力的挫敗感逼得我們要發狂,所以我們拚命地想抓住一些什麼,來確定我們在這個世界的位置,一些可以幫我們找到自己是誰的羈絆。

曾幾何時,我認為所有的羈絆都是沉重的負擔,我曾經幻想過要是我是個孤兒,沒有人管我我該多么的自由。高二會考壓力最大的時候,我甚至有過一次短暫的離家出走的經歷。早上我背著書包裝作要去上學的樣子,實際上用積攢的零花錢買了一張到鄰市的客車票,兩個多小時之後,我就坐在鄰市一家大公園裡開始看書,心裡壓根沒有接下來的打算。我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有孩子纏著爸媽買冰淇淋,有媽媽把孩子圈在懷裡一起滑滑梯,有街頭畫家再給一家三口畫畫像,看著看著,我才覺得自己有多么傻,我迅速地回車站買了一張票回家,裝作是剛剛放學的樣子。我爸媽照舊抱怨說我太不讓他們省心,可是往常只覺厭煩的我滿心都是失而復得的甜蜜。

所以每當看到火影里的鳴人、我愛羅和寧次等人,是那么努力地想要去獲得屬於自己的羈絆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那年任性的我。然而也就是那時,我才終於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會讓你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也會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努力的意義,是它讓我們不再孤獨,是它成為了我們一生都願意去背負的、甜蜜的負擔。

浪矢爺爺曾經和他的兒子說,“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這就像拋硬幣一樣,把硬幣拋到空中的時候,也是有了選擇的時候。他們只是迷途的羔羊,手中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回信的人只要點出他們的羈絆所在,他們就知道該如何走下去。但是敦也他們三個人則是一張白紙,因為沒有羈絆,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

“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是浪矢爺爺最後回復的一封諮詢信,是給未來這三位接班人的信。經由這封信,他們也終於釐清了自己身上隱形的羈絆,並且心甘情願地背負起這甜蜜的負擔——為所有需要自己的、相信自己的人去努力,如果沒有的話,那么就要努力證明自己來獲得別人的認可,變成會令別人需要和相信的存在,這就是他們所選擇的路,也是我們應該去走的路。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篇2

我向來對翻譯自日文的推理小說不感興趣,覺得翻譯過來的文字總是不到位,浮現在腦海里的是一個屬於中文世界的文學語境,與作家筆下所要構建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然而,由日本暢銷作家東野圭吾創作的推理小說《解憂雜貨店》,卻吸引了我的目光。單看書名和封面設計,就讓讀者產生好奇與遐思,到底一家傳統的雜貨店賣的是什麼“碗糕”,能提供什麼樣有效的解憂秘方?

人生的選項

附在書中的一篇導讀文章,如此稱讚東野圭吾創作方面的本事:“他的作品並非只有謎團,只是賣弄詭計,一個更重要的元素,即他過人的說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溫度的文字書寫。”的確,這本《解憂雜貨店》雖然具有推理小說的元素,充滿了精彩懸念與巧妙構思,但是卻能另闢蹊徑,讓讀者對人世境遇有更深入的體會與思考,借文字中燃燒的溫情取暖,從而引起廣泛的共鳴。

故事中雜貨店的老店主名叫浪矢(“Na-Mi-Ya”),而附近的孩子總是把他叫成“煩惱”(“Na-Ya-Mi”)。由此浪矢突發其想,不如通過紙條,在雜貨店裡為孩子們排疑解憂。起初浪矢收到的問題都較為幼稚可笑,但是他卻對每一個疑問都認真答覆,仿佛從中找到生命的另一層意義。之後,越來越嚴肅的問題陸續出現。在老店主精心安排下,陌生人在晚上把寫了煩惱的信丟進鐵卷門上的投遞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後面的牛奶箱裡拿到回信解答。

這些來信者都面對著人生路上重大的抉擇,希望能從回信中得到心理上的輔導。女運動員是該投入奧運集訓,還是應該放棄夢想,陪病入膏肓的男友走完最後一程?孤立無援的未婚媽媽是該把孩子生下來,還是絕情地拿掉小生命?少年應該與負債累累的父母一起潛逃,還是自己勇敢地去闖天下?長子是要繼承父親的魚店,還是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浪矢對每一封信的問題都深思熟慮,從不敷衍了事,儘量從各個角度為對方著想,才做出回復。然而,他後來內心卻非常擔心,“也許他們按照我的回答去做,反而為他們帶來極大的不幸”。老爺爺的回答果真替人解憂了嗎?浪矢後來發現雜貨店裡有個穿越時空的魔法空間,而他很想知道自己的回覆是否對這些人產生了正面作用,因此他囑咐兒子在他死後的33周年發布訊息,讓“解憂雜貨店”復活一天。

就在“解憂雜貨店”復活的晚上,三名小偷誤闖了進來,發現了那些穿越時空的信件。小偷依據過去三十年來發生的時局,一一回復了信件,並讓它們回到過去的時空。故事的精彩之處並不在於寫信人能神奇地收到這些未來的預言,而是他們在做出艱難選擇時的態度和考量,以及對信念的堅持。人生中萬千的因緣聚合,形成了我們不同的際遇。在生命重要岔路做出選擇,最後結果如何,是誰都無法事前知悉的。例如少年最終未聽取浪矢的意見,選擇獨自逃走,因為“那時候,他無法相信心靈的團結”,而結果是雙親選擇了結生命,讓改名的兒子能有一個新的開始。也許,當初少年做出不同的決定,一家人的命運可能就此改觀。然而,少年長大後成了木雕師,對於這個決定卻得出另一番領悟。他終於深切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無私的關懷與保護,甚至願意以他們的性命來換取他的幸福。這裡面閃現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輝,親情的聯結和力量,原來可以排山倒海,穿越生死的國界。

除了解謎以外

東野圭吾是寫推理小說的高手,本書看似由幾個分別獨立的故事組成,但是在作者縝密布局之下,巧妙地將主要人物聯繫在一起,因果循環,人物最終的遭遇一個個揭曉,連那三名小偷的境遇也與過去的寫信人有密切關係。

然而,這部小說不僅僅以精密的情節鋪排滿足讀者探索謎底的欲望。作者在故事的結尾處還特意構思了一個人生哲學情境,藉此鼓勵身陷迷途的人們去找尋生命的方向。浪矢爺爺最後收到的是小偷誤置入時空轉換空間的一張白紙。他認為這張白紙是最難的一道問題,畢竟這是一封無字天書,但他還是認真地做了回復。信中這么寫道:“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三名小偷因而得到了人生中重要的啟發。

這部小說也吹起了淡雅的懷舊風。作者在描寫七八十時年代的生活場景時,特別提及著名樂團披頭四的音樂,讓中年以上的讀者去追溯那個相對純樸的年代。迥異的時空在不同人物的敘事角度下相互交錯,娓娓陳述各自的故事,雖然少了推理小說慣常的血腥奇幻,卻多了一份緬懷和感動。如此另類的故事,能夠將多樣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又做到圓滿無缺,不愧為上乘之作。

解憂雜貨鋪讀書筆記篇3

讀了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在小鎮一條略顯偏僻的街上有個特別的雜貨店,店主老爺爺浪矢喜歡用通信的方式幫助有需要的人解決大大小小的煩惱——他用機智與妙語回答小朋友提出的諸如“如何不用複習、不用抄襲就考一百分”之類的問題;用誠實懇切的措辭以及自己的人生經歷提供給身處各種困惑的年輕人一些可供參考的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如“要不要生下爸爸有妻兒的孩子”之類的嚴肅問題。所以在浪矢爺爺時代,浪矢雜貨店人氣還不錯。不過鮮有人知的是,這家雜貨店其實連通著過去與未來——只要關上雜貨店的後門,店裡的時間就會行走緩慢而不受店外時光飛逝的影響。也因如此,書一開頭那三個落魄的青年在誤闖誤入到這家有神奇功能卻早已無人居的浪矢雜貨店時才會收到來自三十二年前的求助信,他們歪打正著地幫助了寫信求助的人們,也收到了向他們表達謝意的來信……小說的最後,這三個差點誤入歧途的年輕人終於發現了各自人生的意義,迷途知返。

很神奇。但小說的魅力遠不止於此。

在往來的信件中,會有人選擇聽取浪矢店的建議,勤懇去做,最終獲得成功或安慰;也會有人採用與浪矢店建議截然相反的辦法,尋找到幸福或人生意義的所在。但不管是否聽取了浪矢店的建議,諮詢後的他們大都內心篤定,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也因為此,他們手中的地圖越來越清晰,找尋的意義也越來越顯而易見。所以有沒有聽從建議沒關係,是不是歪打正著也不重要,只要方向符合本意,做到過程讓自己從容無悔,結果令人問心無愧,就是很好的經歷。

小說另外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書中無處不在的羈絆:有戀人之間相互扶持的愛的羈絆;有對父母家人親情的羈絆;有感念恩情的羈絆;有夢想的羈絆;有道義的羈絆……這種種羈絆拉扯著書中的各色人物,使他們在某個節點內心產生困惑,甚至帶給他們無法言說的痛苦,更不能輕易做出選擇;但也正是因為這些羈絆,在經歷痛苦的選擇之後,他們的內心會越發堅定,步履也越發從容。至於那些試圖斬斷羈絆獨自奔跑的人,喔,不過是要多經歷一些曲折,最後還是會回到這些羈絆中去。

說白了,羈絆其實就是愛、責任、道義、夢想等所有讓我們成為我們的東西,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不刻地發揮著作用——把我們與周圍的世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我們的情緒會受它的影響,情感會跟著它變動;它帶給我們許多快樂或者不快樂的體驗,也留下許多難以忘懷的記憶;甚至我們努力拚搏,想要變得更好,也是因為它的緣故——羈絆是力量最穩固的源泉,在任何時候,都會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

所以仍要感謝那些羈絆讓我們成為今天的我們。也要守護那些羈絆以守護明天的自己。

此處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語——“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