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紀事讀書筆記3篇

白洋淀紀事讀書筆記1

《白洋淀紀事》是最能代表孫犁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筆調明麗流暢,文風秀雅、雋永,人物形象鮮明。代表這種風格的是《荷花澱》。1945年《荷花澱》發表後,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許多作家探索其寫作技巧,並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澱派”。其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

“荷花澱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茅盾在評價孫犁時說過:“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說好象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多風趣而不落輕佻。”

“一天雲錦,如夢如詩”可以概括為孫犁所創作的“荷花澱”派小說的風格。

A. 這類小說的主要特徵是:內容上著重表現普通人民的性格美、靈魂美、人情美。它沒有沿襲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敘事模式,而是著重以抒情筆觸來形成一個自然流動的抒情結構,建立一個詩化的藝術世界。藝術表現上,它追求一種純美的藝術個性,追求一種清新、雋永、秀雅的藝術風格。

B 《荷花澱》派小說對戰爭的描寫有他獨特的風格。孫犁一反以悲壯或悲愴為主要審美特徵的戰爭小說流向,第一個以談笑從容的態度,描摹時代風雲的變幻,表現戰爭中人民精神世界與人性情懷的變化。孫犁通過《白洋淀紀事》描繪了一幅淡雅、清麗、脫俗的白洋淀畫卷。

白洋淀紀事讀書筆記2

“古來碑塔紀念之跡多矣,而燕趙蕭蕭英烈故事,載於典冊者變繁矣。”這是歌頌燕趙抗日英雄功績的肺腑真言。共產黨八路軍領導燕趙兒女的事跡真應該好好著書以勵後人,現如今,人們心中的英雄觀念,革命觀念愈發淡薄了,在我們這個和平的年代,在我們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繁榮的年代,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憶苦思甜好好想想我們如今的生活是怎么來的?正當“五一”期間,人們在遊山玩水享受自然風光的時候,更應去革命故里,重走“紅色路線”,緬懷我們的先烈,聆聽他們的教誨,完成他們的遺志。

“五一”期間當人們在玩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有多少勞動人民正在堅守崗位,為我們服務,而恰恰這“五一”本該是屬於他們的節日。

白洋淀紀事讀書筆記3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小村莊,叫白洋淀,那裡的蘆花做蓆子格外的好。就在這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抗日的烽火正悄悄蔓延。

讀完《白洋淀紀事》,發現裡面完全沒有什麼英雄人物與事跡,只有平凡的農民與村級幹部的互助互利,落後分子與積極分子的矛盾,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平靜的日子卻掩蓋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難與淒涼,以及解放後艱辛與歡樂。

董存瑞炸碉堡固然可歌可泣,黃繼光堵槍眼也的確讓人感動;狼牙山五壯士的奉獻自我更讓人深受震撼。可是,革命的勝利,絕不是單單建立在這些英雄身上的,而是建立在數百萬人民子弟兵身上的,是建立在艱苦奮鬥,對革命有著不滅的熱忱的游擊隊員身上的,更是建立在成千上萬的因幫助解放軍而受苦受難卻依舊熱愛共產黨的人民身上的。如果說英雄們是一盞光芒四射的明燈,驅散了四周的陰霾;那么覺悟了的人民民眾就是緩緩升起的朝陽,更是讓黑暗無所循形。他們固然微不足道,思想也未必那么進步,但千千萬萬的民眾,就能對革命產生深遠的影響。共產黨就是意識到這一點,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國民黨就是忽視了這一點,最後才被消滅得一乾二淨。

而《白洋淀紀事》,就是講述千千萬萬小人物事跡的一本書。這裡,有人民熱切招待負傷的八路軍時的噓寒問暖,也有游擊隊員衝鋒時嘹亮的軍號;有人民被地主土豪欺壓時的哀號,也有勝利時快樂的歡呼;有批鬥鄉紳土豪時憤怒的叫喊,也有面對落後分子的認真開導。沒有人描述他們,也沒有人想到要去記載他們,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怡然自樂。但是,一到山河破碎,硝煙四起的時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就是這些英勇抗戰的前輩,還了我們一個完整的祖國。

革命也走過彎路,根據地也被掃平過,但是在幕後的人民卻從不會放棄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台上演員的表演如此精彩,是因為幕後眾多的民眾支撐這帷幕;我們記住了演員的名字,難道就該忘記民眾的艱辛嗎?

如今,百歲老人們都擋不住時間的流逝。但是,請不要讓他們平凡又偉大的事跡,膽怯又英勇的精神,隨著時間一同逝去!請記住他們,這些給了我們新生活的偉大的老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