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精選

裡面主要講了:王冕是一個鄉下人,他在放牛的時候看見了荷花,就畫了一幅《荷花圖》,他認為畫的還不錯就托人把它送給了知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精選,歡迎借鑑參考。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精選一

《儒林外史》這本書,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作者就是吳敬梓。這本書是一本主角不斷變換的長篇小說。書中寫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應此,這本書就非常貼合生活,讓人們都愛不釋手。這本書的作者利用諷刺的手法揭露了社會的混亂與黑暗。這本書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儒林外史》曾經被大文豪魯迅先生,給予了“偉大”的美稱。書中的主見都備註中了他的:自吹自擂、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弄巧成拙的一面。透視了人的內心的黑暗。在書中講述了很多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就是《布衣畫家王冕》了!裡面主要講了:王冕是一個鄉下人,他在放牛的時候看見了荷花,就畫了一幅《荷花圖》,他認為畫的還不錯就托人把它送給了知府。知府見這幅畫畫的栩栩如生,就要召見那個畫家,但他卻不來,因為王冕的母親再三地提醒他不要做官、不要做官,所以他才沒去。為了不纏上不必要的麻煩,他就隱居山林,再也不出來了!

從這個故事我知道了當時官場上的黑暗是多么可怕!王母權王冕不要當官也是有原因,真可謂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呀!但逃避也不是一種辦法,只要人心齊就一定能打倒黑暗!

儒林外史的讀後感,來自新華文軒網上書店的網友:這本中國古典小說插圖典藏系列儒林外史很不錯,儒林外史是我國諷刺文學中的精品,作者擅長運用典型情節,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語言準確、精煉、形象,具有諷刺效果。儒林外史由多單元組成,每個單元既有聯繫,又可單獨存在。這種特殊的長篇結構,對後人頗有影響。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高峰。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地抨擊了罪惡的科舉制度,並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等,客觀上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精選二

最近剛讀完《儒林外史》我深深感到了清王朝的腐朽與虛偽。

《儒林外史》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典長篇諷刺小說,他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反動統治的罪惡和虛偽。

這部小說的作者是吳敬梓,他出生於清代,他從四十歲左右開始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了《儒林外史》,用這部小說表達了他對科舉制度舊理學的憎惡而當時一場農民革命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本小說有多個小故事組成而每個故事之間又有一些聯繫,其中較有名的有《周進撞號板》、《范進中舉》、《打秋風》等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有些情節或事件有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於可惡。如:在《范進中舉》中周進有這樣一句話:像你做童生的人,本該用心研讀八股文章,學那些雜學有何用處?這段話中說應研讀八股文,而八股文起源於明朝是為了選拔能聽命於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而八股文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危害極大,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顧炎武評擊八股文說: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鹹陽之郊,可見周進說出此話的錯之大。

作者並非是用玩世不恭的遊戲筆墨,而是嚴肅認真地對社會現實的鞭撻,從而使作品具有濃厚的藝術感染力。

本書是一本極具有高超的語言藝術技巧的名著,大家應該都去讀一讀。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國小說史上成就最高的長篇諷刺小說。魯迅認為,至《儒林外史》問世,“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而且,“是後亦鮮有以公心諷世之書如《儒林外史》者。”(《中國小說史略》)

《儒林外史》所寫內容,假託明季,實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實有其人。它真實地描繪了康雍乾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與卑劣,理想的倡導與破滅,出路的探索與追尋,從而揭露和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腐朽和整個封建道德的虛偽.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精選三

暑假的一天,媽媽拗不過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給我買了本我期待以久的《儒林外史》。一拿到書,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裡面有一個王冕的故事很吸引人,看完這個故事後,我被王冕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給震撼了。

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某縣鄉村有個人叫王冕,自幼喪父,母親把他送往鄰居秦老家放牛。一次,王冕正在放牛,忽然下起了大雨,不一會兒,雨便停了。雨後的樹葉象被水洗過一樣綠得可愛。湖裡有十來朵荷花,荷葉上的水珠滾來滾去。看到這么美麗的景色,王冕心想:古人說‘人在畫中’果然不錯,我何不把荷花畫下來呢?從此,王冕便把放牛的工錢省下來,托人到城裡買些顏料和紙,學畫荷花。王冕開始畫得不好,但是王冕並不灰心,堅持畫畫,大約過了兩三個月之後,王冕畫得荷花就象是剛從池裡摘來的一樣,像極了。

看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以前我的意志很不堅定,做什麼事都不能有始有終,堅持下來。就說前幾天吧,我制定了一張對我來說非常嚴格的計畫表,打算堅持到學期期末。結果不到兩天,我就想打退堂鼓了。我想,王冕之所以能把荷花畫得栩栩如生,是因為他遇到挫折、失敗不退縮,仍然堅持不懈。我終於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不要輕言放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精選四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范進中舉》之後。看完之後不覺驚異於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後。

《范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終於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後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並不是那么簡單。

中舉從范進身上來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終於出頭,從他發瘋來看足以看出那時的讀書人對功名痴情一片,像周進哭號著為秀才名分磕頭撞板。但他們的痴情並不是為了道德理論上的治國之經,而是純粹的個人升官發財。還有范進中舉前後判若兩人,中舉前萎縮地向老丈人低頭稱事,中舉後便有了老爺大人們的官腔。甚至在為母親守喪時,在打秋風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僅僅是中舉,不出兩個月,什麼房產、田地、金銀、奴役,不請自來。范進是千萬得中讀書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們的榮華為不得中的讀書人做榜樣,加深科舉對他們的毒害。

中舉對胡屠戶來說,也是意義非凡。對范進中舉前要打要罵由著性子來,一旦中舉後,因范進發瘋讓他打范進一巴掌,他卻說:“(范進)雖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個勢利小人的嘴臉清晰的勾畫了出來,胡屠戶就是那些滿腦子也是功名,中了科舉餘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還有那些鄉紳,都在第一時間忙不迭的為范進送金送銀,正是他們為政府傳播科舉毒推波助瀾。跳出范進的故事,作者詳細描寫了臨死伸著兩指頭,唯恐兩個燈芯廢油的嚴監生和強搶人豬,用雲片糕當藥訛詐船家的嚴貢生兄弟倆作為代表。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精選五

綜上所述的人物,無一不受科舉的毒害。事實上不只這些人。還有舉著科舉飯碗的名士們,還有科場屢屢落敗的如看西湖風景都要擠出幾句經典的馬二先生之類的人。還有佛門弟子,一聽胡屠戶為女婿范進母親做法師,屁滾尿流地馬上安排起來。甚至是賈寶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魯小姐受其父影響只認八股文,什麼都以八股文馬首是瞻,自己終日練習八股,後來因為丈夫對科舉毫無興趣,終日長嘆。書中充斥著諷刺味,辛辣尖刻,這與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聯繫。

作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後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為貧困無法取暖,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和”,並稱其為“暖足”。這樣的背景下,無怪乎書中描寫如此地耐人尋味了。

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提及科舉這類的話,也沒有了書中迂腐的現象。但是,我們常常看見家中老人為了讓下下代的認凌晨排隊報課外班,諸多考生因為中考高考日以繼夜讀書,有些考上的扔書慶賀,有些考不上的跳樓自殺。沒有人為了什麼“秀才”、“舉人”磕頭撞板,卻有人為“碩士”、“博士”不擇手段。很多人拿著文憑大吃大喝。不知以後是否還會有一本“儒林次史”來諷刺這個時代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