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白夜行》讀書筆記1200字

書中講述了一段無望而又悽美的愛情和執著縝密的案件推理。網友讀完這本書有怎樣的感受呢?一起來看看吧!

《白夜行》讀書筆記1200字一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裡走路”,桐原亮司說。

“我從來就沒有生活在太陽底下過”,唐澤雪穗說。

讀《白夜行》,很壓抑,那么燒腦的情節,看到草灰蛇線,忍不住去推斷事情的真相,又害怕自己的推斷萬一成了真,而結果又確實是真的。即使知道我所看的不過是小說,仍舊忍不住為人性之惡而難過。

掩卷深思,是什麼造成了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的惡?

答案當然是他們的生長環境。

該是怎樣的變態瘋狂,讓雪穗的母親竟然肯出賣自己的女兒?

當絲毫得不到母愛的桐原亮司知道母親背著父親與店員幽會,跑出去玩時又恰好碰見父親將一個自己認識的漂亮女孩帶進廢棄的大樓玷污,該是怎樣的絕望?

於是桐原亮司殺了父親,於是唐澤雪穗故意不救自殺的母親,於是兩個人以後的生活里都沒了陽光,如同白夜行。

所以我們是不是該有這樣的共識——每個孩子都該在陽光的,有愛的環境中長大?

早就有人研究過,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就如同筱矢一成做的那個有關貓的比喻,唐澤雪穗儘管有了對她視如己出的唐澤禮子這個養母,仍舊躲不開她的原生家庭對她的放棄。所以她不擇手段地掃除她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雙手沾滿了血污。

所以為人父母者,為孩子提供溫暖安全的家庭,是我們責無旁貸的義務。

著名作家畢淑敏寫過一篇文章《假如我是一個嬰孩,我有不出生的權利》,裡面有這樣的句子:如果我的父母還未成年,我不出生。如果我的父母只是萍水相逢,並非期待結成一個牢固的聯盟,我不出生。如果我的父母是為了權力和金錢走到一起,請不要讓我出生。假如我的父母結合沒有法律的保障,我不出生。

聽起來特別有道理,可惜如果即將為人父母者沒有這樣的覺悟,決定權又豈在嬰兒手中?正如作者所說“我的父母,請記住我的忠告:我的出生不是我的選擇,而是你們的選擇。當你們在代替另外一條性命做出如此莊嚴神聖不可逆反的決定的時候,你們可有足夠的遠見卓識?你們可有足夠的勇氣和堅忍?你們可有足夠的智慧和真誠?你們可有足夠的力量和襟懷?你們可有足夠的博愛和慈悲?你們可有足夠的尊崇和敬畏?”

所以即將為人父母者,你準備好了嗎?

當然,生下來只是第一步,儘管我知道為人母者懷胎十月的艱辛,但我仍想說,相對於養育,帶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沒有那么難。

而養育一個孩子,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我說的耐心不只是洗尿布和做飯等重複性勞動,還包括當他遇到在你看來沒什麼大不了而對他卻無比重要的事兒時,你能否放下手中的事聽他訴說,讓他覺得你能夠理解和包容他,讓他覺得在你這裡他是安全的。

家庭的和諧無疑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愛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看到的是父母恩愛,他必定會學會如何愛人。反之,一個孩子如果整天看到父母互相猜忌甚至反目成仇,他還會對婚姻有信心嗎?

所以作為母親,我願努力為我的孩子營造愛巢。

《白夜行》讀書筆記1200字二

黃昏微頹的陽光照射進圖書館,女孩背對窗戶靜坐,面前是一本翻開的《飄》,恬靜專注的目光卻投向坐在一側的男孩。男孩用剪刀裁剪紙張,手法細膩流暢。

片刻間紙張已經變成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手牽手的圖案,男孩戴著帽子,女孩頭上繫著大大的蝴蝶結,非常精緻。溫柔的橘色光線穿過空氣在地上投下兩個人重疊的影子,隨著一輪殘陽靜靜遷移,影子無限延伸開來。

在我的理解里,這應該是《白夜行》未寫出的起點。全書沒有一處明寫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然而匠心獨具的東野圭吾通過一個個碎片式的故事,通過對日本社會變遷的描寫和情節敘述場景的切換,將西本雪穗和銅原亮司絕望而又深刻的情感不動聲色地剝露開來,直至十九年前那個硬生生扭轉二人人生的下午。銅原洋介對雪穗的獸行讓男孩對世界的信任和愛訇然傾塌,為了金錢出賣女兒的西本文代也抽離了幼年雪穗最後的隱忍和善良。殺父弒母,亮司和雪穗在一開始背負的罪孽極為沉重,銅原眼中蘊涵的深沉黑暗,雪穗懲治他人的不擇手段,東野圭吾寫來力道千鈞。

迥於中國文學的含蓄溫暖,日本文學似乎更帶有一種清冷氣質。它像一把利刃,直捅進生活里最為陰暗的傷口,那些難以啟齒的,偽善表象下掩蓋的最真實的現實,像腐爛化膿的瘡,伴隨著慘痛的尖叫和汩汩流出的鮮血,被毫不留情地剜出。

暗流洶湧的生活,不得救贖的愛與殺戮,這個混雜著零碎的、斷續的、明滅的真相的故事,或融入犯罪、感情、尊嚴的和弦,即使加以對人性溫情的正面描寫,也無法掩蓋基調的絕望和一路血跡斑斑。

故事從容展開,破碎的拼圖一塊塊呈現,視角不斷變換,情節豐滿生動,雜糅以相關人物的盈虛悲喜,最終成為完整而令人唏噓的圖畫,文中隻字未提的兩人戀情也浮出水面。這裡是全書構思最巧妙的地方。

最終,老刑警垣潤三抵達了沉睡十九年的真相。在追捕過程中,亮司選擇從樓上一躍而下。雖然很難說這不是一種解脫,但是充滿無望守候的人生對亮司來說具有超越既定現實的意義,也是他為什麼要用死亡來對峙的原因。

人的存活,不僅僅是一個過程,而是為了尋求一種成全,在此基礎上創造出超越自我的存在。而超越自我即意味著要克服自己本質上的善惡矛盾,這種克服是如此艱難,以至於會讓人感到絕望和荒誕。最大的悖論在於,人不斷地為自己打造囚籠,又渴望走出去。早年的經歷已經扭轉了亮司和雪穗本來平靜幸福的人生,更為他們以後的性格形成打下烙印,終生不得解脫。這也就是“絕望對於人的規定性”:“Weareprisonersofourownexperience。”

存在不是一個敷衍的話題,存在的意義也絕非一個應當輕浮對待的與口號同等地位的泡沫。不解釋,只是跳躍著閃過一幅幅場景,雪穗和亮司的面容在文字中血淋淋地從書中拔起頭來呈現;不抒情,只有亮司精緻的剪紙和亮司死後雪穗幽靈般的背影,穿過早先的澄然歲月,穿過游移不定的陰影和不可逗留的命運假象,穿過幻覺的碎片和心靈的空白,穿過宿命和不朽。

“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是隱喻《白夜行》故事核心的絕望念想。然而它的內涵遠大於愛情本身。像冰涼的手指撫過尚未痊癒的傷口,人性的質地永遠難以言喻。

《白夜行》讀書筆記1200字三

1958年出生的東野圭吾於1997年寫作的作品《白夜行》里描述了1973年到1992年裡從日本經濟成長放緩到泡沫破解的時期,經濟的增速下滑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與矛盾。亮司和雪穗就是人性在扭曲的社會環境裡塑造出他們的扭曲的人生觀。真的是看完之後,心中有一股無法發泄的悶氣。

很多人都說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不值得同情,惡魔就是惡魔。我覺得很可笑,標榜自己是多么高尚多么道德,不過是沒有陷入過道德與自身利益的衝突,或是覺得自己的所做所為並未違背道德準則,比如作弊不算什麼,比如說些小謊不算什麼。你作弊,不過是為了能讓自己的成績好看一點,你說謊,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在他人的印象中好一些。

為了一些小的利益,你就能違反一些小的道德,那當你面對信仰的坍塌呢?當你面對生死困境呢?你真的還會堅守嗎?

舉個極端的例子:有人被綁架到一艘宇宙飛船之中,如果你按下一個按鈕,引爆裝滿核彈的太空飛船,殺死太空船里的人能拯救全人類;如果不按,全人類會在30秒之後死於核彈攻擊,而飛船上的人將幸免於難,這時候你會按下去嗎?假如飛船上的人你素未謀面,假如飛船上的人是你喜歡的人,假如飛船上的人就是你,假如和你以及和你有關的所有人都在飛船上。你會按下去嗎?相信你的心中已經有答案。

好,即使你都會按下去,那我再上升一個高度:殺人有罪,那殺狗有沒有罪?殺魚有沒有罪?吃魚是不是共犯?要知道在遺傳學意義上,狗和人類的相似度是96%,人和魚類的相似度是87%.吃掉這些生物的同時,你有沒有負罪感?

你說沒事啊,我還能吃素。動物和植物不一樣,沒有可比較性。但是,你是素食者你就無罪嗎?誰賦予了你們剝奪一個生物的生存的權利?你說不一樣啊,植物砍掉了還會再生啊,是啊,你的皮膚表層剝離之後也會再生,你剝嗎?你們不把植物當生物看,覺得植物就不該擁有它的植生。正如你看著抗戰片口中喊著日本鬼子一樣,為他們的死拍手叫好的時候一樣,認為這些都是異類。而實際上他們一樣是人,一樣有他們的家庭,不過是你們心靈上把他們異化以減少自己的負罪感。誠如我在《封神記》裡面所說的一樣:與我不同,便是異類,這是人類最可怕的想像力。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存在所謂的異類和異族,異化對方是全人類的精神疾病。

人類最好的道德,是事前的負罪感,即良心上的譴責。人類最重的審判,是事後的負罪感,即每時每刻的煎熬。

人之所以高尚,正是因為認識到人性是有多卑劣,並保持心靈上的負罪感,同時盡最大的努力去阻止這些卑劣的人性去影響到其他人類,其他生物。

《白夜行》讀書筆記1200字四

有些人的作品讀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那裡你會感到閱讀的歡愉,好像凍的融化,花的盛開,會感受到愛與美,希望,比如那些精緻淡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梁實秋,余秋雨,席慕容與張曉風。我想大多數作家都是如此吧。然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就是截然不同的,魯迅的犀利黑暗痛苦,李承鵬,王小波,杜甫屈原,雖然冷峻,嘔心瀝血,也自有其偉大與令人敬佩之處。這次是我第一次接觸東野圭吾的作品。

全書的基調陰森灰暗,間或會閃現一抹亮色,但隨後更大更重的陰霾便壓上來,給我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與對人性的思考。

女性是東野圭吾長期關注的焦點。縱觀他的所有著作,不難發現裡面幾乎沒有散發人性光輝的善女, 多的是外表美麗而內心狠毒如蛇蠍的女性。罪犯也多為女性,這些女性形象有著共同的特點—— 惡女。 他筆下的惡女們,雖然確實幹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但是由於塑造出了一種勃發力量感以及角色本身的豐滿,反而產生了異樣的魅力,並且由於小說是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敘述,因此讀者們對惡女產生的原因也有所了解,一定程度上對於角色的惡行也有所理解和寬容。其實這種現象在許多影視小說中很普遍,最受歡迎的角色不是正義英勇的男主角, 往往是邪惡的反派贏得了大多數人的青睞, 這大多是由於壞人表現出了人們受困於社會秩序、 道德等因素而無法在現實中表現出來的行為情緒,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實中大家的價值取向有問題。

愛在他們這裡是自私的,亮司和雪穗為了愛情,為了生存,殺害了一個又一個人,罪惡一旦開始,不再源頭上制止,便會像病菌疫情一樣蔓延,他們被人傷害,過早承擔了無法想像的痛苦,這樣的經歷使他們具有攻擊性,進而報復那些敵人。可是並不止於此,他們還傷害了那些無關的,善良的生命。聽美國舞蹈家鄧肯說過,一個孩子在他童年的時候認識到了什麼是美,他以後就會用一生去追尋美。那是童年的一片段預告海,那是真善美。而白夜行就是這句話的反面證明,看完之後,誰又能不為之感嘆惋惜呢?

《白夜行》讀書筆記1200字五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這份光,我便能把黑暗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就不怕失去。”

-----《白夜行》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一個秋天,我捧著書坐在窗邊,書中賣烤烏賊的小店、圍滿了人的廢棄大樓和明黃色的警戒線,一切都似乎清晰可見。初秋的風夾雜著教學樓旁那幾棵梧桐樹上的鳥叫聲和馬路上遙遠的鳴笛聲,溫柔地翻開書頁。一切,剛剛好。

接下來我才發現,這本書就像罌粟花,會上癮。

一個個故事,一團團謎點,讓我像吸血鬼一樣,貪戀在其中無法自拔。它像兩條直線,慢慢會聚,會聚,直到相交的那一刻,才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無限的空間去沉思、、、

西本雪穗,唐澤雪穗。如書中所說:“她,是真正的美人”。每一次提及她 都會不經意地描寫她是如何美麗與淑女。東野圭吾先生仿佛故意讓讀者把她放在“天使”的光環下。然而她卻恰恰相反,在她光鮮華麗的外表下,掩藏著腐朽、黑暗和污濁。讓人不禁聯想到了下水道的美人魚。也許從一開始,從她還是那個坐在沙發上看書的小女孩開始,她便為自己的未來開始籌謀。殺掉生母,去做富貴人唐澤太太的女兒。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我不知道在她打開煤氣的那一刻是否會不捨,親手毀掉輸氧氣的那一刻是否會顫抖。可就算她再心狠手辣,也始終是桐原亮司內心最溫暖的一角吧。

故事的開始,桐原逆光的背影和黑暗陰鬱的雙眼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難想像,十幾歲的他為了生存,拉皮條、賣盜版遊戲、偽造銀行卡,做這些勾當的時候內心有沒有一絲愧疚?是什麼,讓他在美好的青春年華去做這些傷天害理的事情?我想,是因為幼年的他就看懂了父母的互相背叛。母親和店員偷情,父親的戀童癖,讓他無法得到屬於家的溫暖。他恨這個世界,恨每一個人。但是,在他見到雪穗的那一刻,就想:這個女孩,由我來守護。

謎底一一揭開後,我卻無法痛恨雪穗。她是一顆年幼就沒有除掉的種子,漸漸長成一顆惡果。而澆灌這顆種子發芽結果的,是童年的傷痛啊!年幼的她也許可以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生母卻為了金錢將她賣給了戀童癖。為了錢,為了生活,卻被迫去做這樣骯髒的事情!童年的黑暗讓她的心理逐漸扭曲,畸形。為了保護自己永遠不再回到當初那個落魄的處境,她把原來的痛苦強加於人,她要成為人群中最耀眼的人。

因為家庭環境,桐原亮司殺人放火,因為家庭環境,唐澤雪穗費盡心機。這本書讓我們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沉思:父母給了我們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是對於我們來說多么重要啊,我們更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為了自己的未來,不像書中的兩人一樣,努力奮鬥吧!

我認為東野圭吾的這部作品並不只是推理小說,而是作者對於人性和社會黑暗的控訴,它在揭開謎底的同時,也在無聲地呼籲青少年:珍惜現在,把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