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800字5篇

《蘇菲的世界》講述了一位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地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800字5篇,歡迎借鑑參考。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800字一

中秋節期間,我在家讀了一本書:《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哲學方面的書,所以讀上去不免有些枯燥。但是,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堅持讀下來,我讀懂了許多人生道理。

書的作者是喬斯坦�6�1賈德,他簡直是一個天才。以一本故事的形式,“使讀者能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書中14歲的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兩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吸引了她。從此,在一位神秘老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這門課程,開始思索大哲學家們思索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這位老師不斷送來的信,讓世界謎團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企圖用自己的常識與悟性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比這更怪異

讀了這本書,我有了許多新理解,對現在的世界和原有的知識有了新認識和新看法。書中每一章提煉出來的觀點都很經典,它們揭示了歷代哲學大家們的言語或理論。其中有兩句話我記憶很深。一句是:“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另一句是:“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

我喜歡這兩句話的原因是它們不僅樸實而且耐人尋味。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保持童年那種對萬物都有陌生感的純真性格,才能學好哲學,做哲學家。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哲學家被人們認為成“世界上最可怕的人”的原因吧!書中為了證明這個觀點,還做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將一隻白兔比作整個世界,我們則是一些在兔子頂端的微生物。一開始,我們對這世界都深感好奇,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就逐漸熟悉了這個世界,也就滑入兔子的毛皮深處,並在那裡舒適地呆了下來。可是,哲學家為了探索全人類的問題,他們踏上了爬向兔毛頂端的危險旅程。我想:大人們也許就是因為平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這些芝麻瑣事而煩惱,而對大千世界慢慢失去了好奇,最終在兔毛深處度過終生。怎樣才是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好奇心呢?根據我對書的了解,也許是這樣的:舉個例子:假如在見到狗時,嬰兒也許會激動地學狗叫:汪汪!汪汪!而我們則會漠然無比。但如果我此時去思考例如: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這種動物?我們為什麼把這種動物稱作狗?狗為什麼會這樣吠?的問題,就應該稱作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了。

在我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問題,希望大家予以指教。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蘇格拉底的生平簡直難以猜測,他的一生沒有留下一文一字。我們只能從其弟子柏拉圖的著作中去了解他,所以,就導致了意見的不統一。從《蘇菲的世界》中,我了解到:蘇格拉底從前大部分時間愛在廣場上與別人談話,話題一般都是哲學上的問題,在這方面,許多人最後都會與他爭論,但結果總是蘇格拉底勝利,這使得許多人討厭他,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上有臉面的人。最後,他被判處死刑服毒而死。可是,我在平常的閱讀積累中,有一篇文章是說蘇格拉底臨死前叫他的弟子找一個傳人。最後那個最合適的人選就是弟子自己,告訴人們要自信的道理。這兩個故事對蘇格拉底的死法有著不同的描述,究竟誰對誰錯?

我現在對於《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理解還很淺顯,還要繼續研讀,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把薄書讀厚,把厚書讀薄。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800字二

蘇格拉底是戲劇性的,也是震撼的,他的生命證明了他對哲學的定義:愛智慧!我喜歡那些堅持一些純粹的東西的人們,那些太專注於世界上有意義的事情而不在意其他事情的人們,那些樂於向肉體無法超越的雨宇宙中發起挑戰,提出問題的人,那些能夠真正快樂的人。

蘇菲跟著哲學老師遊覽了雅典的山城,甚至還有過去的雅典。柏拉圖問了她幾個問題,馬是一個模子裡印出來的嗎?某種程度上是的啊,他們有相似的基因,儘管他們不知道什麼叫遺傳學,孟德爾還未曾和這群人交流過,他們的提問,也已經觸摸到了真相的邊緣。

那么是否可以推論,其他的一些猜測,如同其實摸到了當年不知道的遺傳學的邊緣一樣,我們也摸到了宇宙的真相的邊緣?人類的靈魂真相的邊緣?這樣想想,儘管仍然不自知答案是什麼,但有生之年能知道,有一定的幾率是對的,接近對的,該有多么快樂。

起碼我現在就很快樂,一方面因為共鳴,一方面因為閱讀這件事本身。

我喜歡閱讀,只因為它讓我快樂,和成功學,或者乃至於積累知識這種訴求沒什麼關係。我既不寄希望於閱讀讓我走向成功,也不等待閱讀增加我可以炫耀或者運用的知識量。

我只是單純的享受閱讀,可能我讀的方式並不如何好,也沒有記住一長串的希臘人名地名,但閱讀的過程中我確實獲得了精神的愉悅。這種開始前的期待,期待進入書的世界,和進入後的快樂,在書的世界裡好像靈魂暫時探出了現實的一方天地,來到了別的世界經歷奇妙的旅程,這種體驗感才是我所享受的,也可以說是我閱讀的目的。

那么說,喜歡閱讀的人和不喜歡閱讀的人有什麼區別嗎,我覺得只是愛好不同,無高下之分。不喜歡閱讀的人不是不會去讀書的人,他們也會讀書,只是讀書並不作為愛好,並不通過對其的喜愛獲得快樂。

喜歡閱讀的人大多和喜歡閱讀的人才能交流閱讀,因為這是雙方所感興趣的。那喜歡閱讀的人和不喜歡閱讀的人交流,就是他們之間其他的共同愛好,比如舞蹈,繪畫,音樂等等。這樣想想,閱讀之於我就像音樂之於我,以獲取快樂為最大目標,不過不同人追求愛好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其他人的閱讀不是這樣。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800字三

14歲的少女蘇菲在放學回家後收到了兩封奇怪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從此開始,蘇菲的命運改變了。在一位神秘導師的引導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試著破解這個世界的謎團。但是蘇菲發現這個世界遠比她想像中更離奇古怪……

一開始,我真的以為這是一本偵探小說,否則怎會如此引人入勝?讀著讀著,才發現這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我今年12歲,上五年級,在我的概念里只知道有哲學家的存在,並不明白哲學是怎么回事。媽媽說,哲學這個詞,解釋起來有點複雜,可以打個比方,醫學家研究怎么治病救人,植物學家研究怎么栽培植物,使花開得更好看,果實結得更豐滿,味道更鮮美,史學家研究國家政權怎么興盛怎么衰亡。哲學家呢,不研究具體的東西,他們會把剛才那些學者的成果進行一一比較,發現不管是人也好,植物也好,國家政權也好,它們都得符合一個生長、興盛、衰弱、死亡的過程,沒有例外。哲學家就會把這個過程用到其它地方,分析其它事物,比如動物、人性、等等。所以哲學應該就是研究事物普遍規律的一門學問。

如此說來,哲學應該枯燥乏味、神秘而深奧的,可《蘇菲的世界》卻如此生動,它刻畫的蘇菲就是一個勇敢、聰明的女孩,她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有不斷探索這個世界的欲望,從蘇菲身上,我也開始學會了思考,人必須得保持一顆“好奇”之心,我知道天是藍色的,草是綠色的,這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讓我失去了思考的價值,就像學習,對書中的知識、老師傳授方式,從不咀嚼就欣然吞下。一個人失去了好奇心,便也失去了對事物探索的精神,進而我們的思維開始被固定,最後因為惰性變得呆板,毫無創新可言。

多對這個世界問幾個為什麼,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像也不是那么理所當然的存在著。《蘇菲的世界》是值得一讀的,它所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哲學,更多的還是關於生命等的有意義的問題,它讓我學會了用哲學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重新認識自己。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800字四

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不敢相信這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現在想想“蘇菲”的“世界”,世界中就包含著精神世界。一向對於哲學是不感興趣的,以至於這本書我還未真正的看完,是對知識的挑剔或是對一些理論的無法接受還是我真的理解不透,我選擇的只是適合我的東西。在選擇的過程中看到了自我的轉變。

人們總是渴望遙不可及的事物,我也不例外,在追求心靈和物質相結合的同時不禁問自己,“物質世界是真實的嗎”。人是有“靈”的嗎,我們的感官認知乃是自天主而來嗎?我不是一個宗教信徒,可我也慢慢開始考慮這些問題,如果這一切不是源於天主那又是源於何處呢?心靈世界是我們的整個世界嗎?那我們從小所學的唯物主義不就是與之相背,我困惑了,就像在沼澤中掙扎的人,努力想逃出卻越陷越深。為了不被淹沒,我只好停止了思考,腦袋裡翻滾的岩漿似乎也平靜下來。一輪明月升上了夜空,對於一個等待救贖的人來說,那聖潔的光輝就是最好的洗禮。瞬間,我轉頭發現“靈”與“物”只不過是兩個隔街爭吵的婦人,她們所站的立場和所堅持的觀點不一樣而已。探索理論的本源,你可以發現,從它所基於的那個方面來看,派生出來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那是因為它的基礎。正如“好”與“壞”,只有在區分何為“好”何為“壞”才能判斷是“好”是“壞”。

有些懷疑蘇菲對她所學的東西真的都理解了嗎?也許她只是作者著書的一個引線,穿連起了整個哲學史,但我更願意她同我一樣是個帶有探知欲望的孩子,至少她在書中是這樣的。突然想起達利所常用的抽屜,孩子眼裡所嚮往的抽屜和她最終打開的是否一樣呢?看到結果是否會很失望,只有打開抽屜才能得知。那她的心中應該就有一個理想的存在。

柏拉圖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生稟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有一種擔憂,近似乎於兒童天真的擔憂,我的靈魂有一天是不是會離開我去選擇別人,也許在我們所生存的空間裡到處都飄蕩著需要寄宿的靈魂,他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身體出現。回頭想想,我的靈魂經歷過什麼以後才選擇了我呢?她是不是選擇一個人重複著同樣的輪迴呢?可能我有些誤解了,但我無法走出這樣的一個怪圈,可能是我還想趴在窗台和外面的“靈魂先生”說聲“嗨,你好”。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型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我們所看到的東西總是局限的,就像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一樣,只看到了牆上的影子。

我還是對哲學不感興趣,可我已經開始思考,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本意。意識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不可思議的奇蹟,在他面前,還有什麼奇蹟是不可能的呢。但奇蹟的主角還是我們自己。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800字五

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題記

——蘇格拉底是誰?蘇菲又帶著好奇心拆開了艾伯特給他寄的信——自從蘇菲收到一連串奇怪的信,她就迷上了哲學,這次是名為《蘇格拉底》的信,我同蘇菲一樣,對蘇格拉底產生了好奇以及崇高的敬意。

“沒有人能夠比蘇格拉底更智慧了……”蘇格拉底聽到這句話後放聲大笑,搖搖頭,他說自己是無知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無知嗎?至少他們自己持肯定的回答。在世人貪婪的目光、狡猾的眼神中,他們的選擇沒有可以商量的餘地,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才能明白真理是怎樣產生而又怎樣毀滅的。

很久以前,蘇格拉底讓他的學生們做一件事:讓他的學生們穿越一片麥地,從中採摘一支自己覺得最大的麥穗。可是,學生們從麥地的頭走到麥地末,有些學生手中的麥穗太小了,有些學生手中壓根沒有麥穗。

哈!手中小麥穗的學生想——有麥穗的總比沒麥穗的好!手中空空的學生想——與其採摘這么小的麥穗還不如不採!從中足以可見,人類的滿足欲、貪婪欲有多么大!

有人想問哲學家:您覺得您智慧嗎?值得深思的是他的回答要比一萬個問題更具有意義:——我是無知的。

我們可以明白:一個自認為具有無限智慧的人還會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嗎?一個自認為無知的人難道不會永不放棄?

在每時每刻,請不要忘記——一個真正擁有智慧的人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真理就是這樣誕生於“無知者”的腦海中的。

在人類洋洋自得的時候,人類的無知毫無保留得呈現在了世界的眼中;在人們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的時候,亦是如此。

沒有一個真理的指引,個個自認為擁有智慧的的人都將變得無知愚蠢,從此智慧與無知的界線變得模糊而不清了,人類也沒有什麼智慧可言了。一個個狂妄自大的智慧者們指揮著謙卑的“無知者”,不錯,社會就是這樣腐敗的。

就如同蘇格拉底的死,他是為真理而死的。蘇格拉底毫無疑問地覺得:他的生命就是為了追求真理,他甚至願意付出生命,讓狡猾貪婪的人類真正明白他們是最為愚蠢無知的。蘇格拉底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他從一個社會底層出發,用他的無知來衝撞“智慧”的統治者們,最後卻被腐敗的社會判處了死罪,他在他的友人面前喝下了毒藥——人類又用自己的雙手毀滅了一個真理。

“無知”的蘇格拉底怎會向智慧的統治者們屈服!不然他就不是蘇格拉底了。蘇格拉底正確的見解導致了他正確的行動,他自己就是擁有真理的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自認為智慧的人的無知的行動造就了腐敗的統治,自謙為無知的人用智慧的舉措鑄造了永恆的真理!

真理是需要追求的,沒有正確的見解就沒有正確的舉措,沒有正確的舉措就沒有偉大的真理,沒有偉大的真理就沒有真正智慧的人。而真正智慧的人內心會有一種聲音:我是無知的,然而,我又要讓真理公開於世人的面前,我要讓世界充滿智慧的共鳴。

如果我說真理是一曲動聽的大合奏,那么無知與智慧就是其中的主鏇律,正如同每一個真正智慧者都追求真理一樣,,那么動聽,卻沒有瑕疵。

學會追求真理,懂得捨棄“智慧”,最後,做一個真正的智者——蘇菲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