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優秀精選

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某縣鄉村有個人叫王冕,自幼喪父,母親把他送往鄰居秦老家放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優秀精選,歡迎借鑑參考。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優秀精選一

綜上所述的人物,無一不受科舉的毒害。事實上不只這些人。還有舉著科舉飯碗的名士們,還有科場屢屢落敗的如看西湖風景都要擠出幾句經典的馬二先生之類的人。還有佛門弟子,一聽胡屠戶為女婿范進母親做法師,屁滾尿流地馬上安排起來。甚至是賈寶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魯小姐受其父影響只認八股文,什麼都以八股文馬首是瞻,自己終日練習八股,後來因為丈夫對科舉毫無興趣,終日長嘆。書中充斥著諷刺味,辛辣尖刻,這與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聯繫。

作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後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為貧困無法取暖,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和”,並稱其為“暖足”。這樣的背景下,無怪乎書中描寫如此地耐人尋味了。

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提及科舉這類的話,也沒有了書中迂腐的現象。但是,我們常常看見家中老人為了讓下下代的認凌晨排隊報課外班,諸多考生因為中考高考日以繼夜讀書,有些考上的扔書慶賀,有些考不上的跳樓自殺。沒有人為了什麼“秀才”、“舉人”磕頭撞板,卻有人為“碩士”、“博士”不擇手段。很多人拿著文憑大吃大喝。不知以後是否還會有一本“儒林次史”來諷刺這個時代的制度。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優秀精選二

官場黑暗,政治腐敗,文人被捲入一場名利與義氣的鬥爭中……我手捧著書,似乎看到了當時文人情態的模樣;愛財如命,裝腔作勢,為了地位不惜一卻代價……這本書,就是著名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講知識分子在昏暗科舉的摧殘下的一系列事件。有的被這股惡習打擊得軟弱無能,有的被沖得連基本的禮儀尊卑都忘得精光,還有的道德敗壞,而又自命風雅……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感慨萬千:在金錢的誘惑下,人人都抬不起頭!當然,我也看見了在黑暗中閃耀的一顆明珠,他就是第一回中的放牛娃王冕。他家境貧窮 ,但天性聰明,愛好讀書,就把放牛攢下的錢買幾本舊書。他光明磊落,不求名利,襟懷沖淡,不願去當官,只想讀讀書,賣賣畫,過著自由不羈的生活。王冕這種勤奮好學,輕財重義的優秀品質,不正是我們世人應該學的嗎?社會上也有一些貪官,如嘍家公子,他們揮金如土,整天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沒有真本領,但又不停地自吹。如果讓這種人管理一個社會,社會必然會烏煙瘴氣,讓這種人治理一個國家,國家必定腐敗……

一個國家靠知識分子成長,我們必須剷除惡習,做到勤勞節儉的好習慣,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優秀精選三

暑假讀書篇之四 讀了《儒林外史》的第四回,我又看見了一個腐敗的狗官——湯奉。 張師陸是南海縣人,也是高要縣縣令湯奉的世侄,一次,他和湯奉的門生范進相約去高要看望湯奉,剛剛互相問候坐下,忽然有一個老人在門口求見,老人說:“當今天子不允許吃牛肉,但我們家剛好是以賣牛肉為生的,如果我家不能賣牛肉,那還怎么活啊?我為此懇求知縣能夠網開一面,不追究我賣牛肉的事情,我願意準備五十斤牛肉贈與大人。”湯奉想張師陸以前做過幾日小官,於是叫那個送牛肉的人先下去,然後對張師陸說:“,小侄,你以前曾經做過小官,你一定知道怎么處理這件事情。”“依小人愚見,應該這樣做……才能證明你的為官清廉。”張師陸說道。湯奉聽了,連聲贊道:“妙!實在是妙!”第二天上堂,那老人為了請求縣官老爺同意他上街賣牛肉,以維持生計,咬咬牙,提來了五十斤牛肉送與湯奉,沒想到湯奉不僅沒有接受,還大喊一聲:“大膽!竟敢賄賂於我們!”

後又命令手下人把老人用大枷鎖住,將牛肉放在枷上,沿街示眾,因時值夏天,天氣特別悶熱,時間一長,牛肉開始變臭,到了第三天,那老人經不住這烈日暴曬,活活地被湯奉折磨而死。 湯奉為了在百姓面前假裝自己的清廉,竟然以老人的一條性命作為代價。想不到,後來這個偽君子居然落了一個為官清廉的好名聲,被提升為了知府,看了《儒林外史》第四回,我為這世道不公而深感憤憤然.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優秀精選四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極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讀書人靈魂的玷污、人格的墮落。在這部蔑視一意功名富貴的讀書人的著作中,沒有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和情節,但科舉制度的腐敗這一中心思想卻將各個人物與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來,構成了一幅有內在關聯的民間士林百態圖。《儒林外史》開篇描寫了諸暨縣一個鄉村少年王冕,因家境貧寒,自小替秦老放牛,但他卻勤奮好學,用每日攢下的點心錢買書看。

由於王冕聰明勤勉,又博覽群書,還畫得一手好荷花,不到二十歲,便成了縣內的名人。他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咨議參軍之職,他也不接受。王冕怕再有人聘他做官,就逃到會稽山中,過著隱居的生活。像這樣淡泊名利的讀書人,在作者生活的年代真是少之又少,因此作者對王冕大加讚賞。諷刺鞭笞科舉制度的烏煙瘴氣和只為名利的讀書人才是本書的主鏇律。老童生范進科舉考試屢次不中,在家中倍受冷眼,丈人胡屠戶更是對他百般呵斥。范進去鄉試,因沒有盤費,與丈人商議,怎料被胡屠戶罵了個狗血淋頭,說他是“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還說他“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老婆是正經”,把范進罵得“摸門不著”。到出榜那天,家中正值無米,母親讓范進抱母雞上集市賣了換米。這時傳來范進中舉的喜報,范進從集市上被找了回來,得知訊息後,竟然高興得瘋了。還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醒了他,治好了瘋病。轉眼的工夫,范進時來運轉,財源廣進,連胡屠戶也一反常態,稱他為“文曲星”,稱讚他“才學又高,品貌又好”。這個故事極力諷刺了范進對功名的極度渴望和胡屠戶那趨炎附勢、“變色龍”的性格特徵。在《儒林外史》中,還塑造了很多同范進一樣的鮮活的人物形象,如打著官府旗號讓大家把錢財交公的王惠,再如為功名不擇手段,恩將仇報,拋妻棄子的匡超人……其實他們都是腐朽的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呀!“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泯沒了多少讀書人的良知!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機鋒所向,尤在士林”。現實生活中,雖沒有人因中了舉人而瘋瘋癲癲,但卻有人為了考取博士、碩士而不擇手段;雖沒有人仗著學識換來的權勢蠻橫鄉里,但卻有人賣弄自己的知識換取財富。周恩來曾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學習不該為了名利,而是為了祖國將來的繁榮富強。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00字優秀精選五

《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吳敬梓所作,以“諷刺”為主感,表現,反映了明清兩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下,文人的心理觀念的腐朽及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至今仍非常具有警世意義。

既然寫讀後感,就必寫作者經歷,以之結合,才可感而寫。作者吳敬梓,一個厭惡世俗,憤度全倫的清代文人,身在官場的他,更是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糾葛,也由此著作了《儒林外史》,此書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鮮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畫代表了作者對封建事態的一定看法。魯迅先生曾評價此書表述的委婉,犀利卻直白,不失為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可見此書的成功。

讀儒史,讓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頑固不化,吃人,害人。但更多的是讓我思考現在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現在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高舉列寧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本的國家;現在的中國更是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這令我們中華兒女感到無比驕傲。但在我們前進的路上,總還是有一些絆腳石,例如:貪污腐敗之風不減,法律體制尚未較為完善,諸多政府機構缺乏監察,環境惡化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耐心,細緻,認真解決的問題。

“趁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盡己之力,為建設強大,民主,美麗的中國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