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筆記400字讀後感

三字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小百科全書。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三字經讀書筆記400字,希望我們的文章你能喜歡。

三字經讀書筆記400字篇1

學完了三字經這本名著,使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明白了許多道理:“融四歲,能讓梨”說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家裡買了梨,兄弟們爭先恐後地挑大的梨,而孔融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父親問;“為什麼你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孔融回答:“哥哥們比我大,所以應該吃大梨;而弟弟比小小,應該讓著他,所以我就拿了一個小梨吃。” “頭懸樑,錐刺股”又說的古人刻苦好學的故事。我們學習的雖然不是他們學習的方法,但我們要學習他們的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昔漢時黃香,每當夏日炎熱之時,用扇子扇父母的涼蓆使其涼爽;至於冬日嚴寒,則在父母睡前用自己的身體替父母暖和被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說的是每一塊玉都是經過精細的雕琢才能成為一塊價值連城的玉。人也是這樣,經歷過種種磨練將來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

我要感謝我的老師,感謝他們傳授給了我許多知識: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養育了我;感謝我的同學,感謝他們曾經對我的幫助。今後,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尊敬老師,孝敬父母,積極幫助有困難問題的同學。長大以後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去實現我美好的理想。

三字經讀書筆記400字篇2

小時候,媽媽拿這本書給我背誦,我只知道死記硬背,不曉得裡面的含義,等我慢慢長大了,拿來再看看,剛讀了一句就深有感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說明了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後來因為個人的學習環境不同,性情便產生了很大的差別。如果幼小時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會有所改變,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恆而專心一致的去教導。我們現在雖然有了良好的教育,但性情還有點不好,讓我們一起改正吧!

《三字經》里還有許多故事,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有一個故事,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裡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他把玉石呈現給楚厲王。沒想到,玉匠說這玉石,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了武王,可是,仍遭到了定罪的命運。卞和失望的抱著玉石,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後,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現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於是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出它的價值,人類也需要磨鍊,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書筆記400字篇3

老師在放假的前夕讓媽媽給我帶回來一張紙,我覺得很奇怪。當我打開後看見有一排一排的字進入我的眼帘,原來是學校發的?新三字經?,要求每個人都得背誦下來。

晚上我坐在檯燈下認真的看著,仔仔細細的讀了幾遍,在讀的時候我把它分成了以下幾大段:一是立大志、二是惜時間、三是感恩師、四是學與思、五是心懷公、六是苦中練、七是守紀律、八是從我起、九是興五常等等,共段,而我現在已經能夠把它們完全背誦下來了。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立大志,它的內容是春日暖,秋水長, 和風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 立大志,做棟樑。天行健,人自強, 生我材,為興邦。 倡和諧,民所望, 興道德,國運昌。

這些話語讓我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這段的意思是只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就能認真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我們小學生應該學習雷鋒那種為祖國奉獻的精神,他因公殉職時僅有二十二歲 ,他用行動實踐了他立下的誓言。

《新三字經》讓我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做人,學會學習,這真是一本好書啊!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先隊應該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愛護我們中華名族這個大家庭,把祖國建設得更美麗!

三字經讀書筆記400字篇4

《三字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諸子百家,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小百科全書。這不,我最近讀了這本叫《三字經》的書。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種類如:名人類(孟母三遷,孔融讓梨)、人生類(卞和獻玉)、季節類等等多種類型,我很喜歡。

每一篇三字經都有它各自的翻譯文,原文,故事等。在這其中,我也學會樂樂不少,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對,一個人的習慣差了,他的人生也就不好了,相反,習慣好了,人生也就好了。這四句話告訴我們:人生剛開始的時候都一樣,到後來習慣差了,人生也就慢慢地走下坡路,變得不好了,相反,若是習慣好了,人生即便有一時的低迷,到最後也會擁有轉折,變得好起來。

再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這六句話說得就是無人不知的孟母,她有一個故事,叫《孟母三遷》,這一個故事說明了我們讀書要認真,有成效,就要有優良的環境,如與旁邊的小朋友玩來玩去的話,那么學習肯定不好,就好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的道理。這讓我想起諸葛亮說過的“非淡泊以無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話。

同學們,聽了我講的,有空可以讀讀《三字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