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優秀讀書筆記500字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歡迎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篇1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講述了在三國時期發生的事,裡面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有三個實力最為強大,分別是魏,蜀,吳。他們三國都有著深仇大恨。經常發動戰爭,爭奪城池,誰也不讓誰。

其中有忠勇雙全的關羽,忠厚老實的劉備,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神機妙算諸葛亮。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製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時,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諸葛亮便下令讓軍士擂鼓吶喊。曹操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船兩邊的草把子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十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自嘆不如。

接著說曹操,他在山國中被稱為奸臣。他最重情義,最喜歡收納些有才華有武藝的人。雖然劉備是他的瓮中之鱉,但卻沒有殺,可見他的大度。和周瑜的目光短淺,氣量狹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成為國家的棟樑。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篇2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

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梟雄。

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

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

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

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

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篇3

讀完《三國演義》後,我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本書活靈活現地演義出了一個歷史故事。

曹操是一位奸詐的聖人。

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明明知錯了,還把呂伯奢殺了,其無情無義,陳宮便離他而去,但曹操後來說的一句話令人回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當時的情況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曹操不殺了呂伯奢,呂伯奢回家看到家人死了,一定會帶人來追殺曹操,那曹操就可能會在歷史中消失。

但是如果一直奸詐下去的話,就會遭報應的。

劉備與曹操正好相反,他仁義,愛百姓,即使是逃難,也要帶上老百姓,劉備經常布施仁政,得百姓愛戴。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

袁紹在與曹操一戰時,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他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不知道,反而聽信小人的話,最後敗給了曹操。

《三國演義》讓我知道要善於聽從好的意見。

當龐統來到曹營時,向曹操獻上了連環計,曹操聽起來他的建議,後來有大臣問:“萬一敵人用火攻該怎么辦?”曹操的大概意思是:“冬天不會有東南風的,敵人用火攻就會把他們的營寨給燒了。

”這也不怪曹操,他不是氣象專家,但有人提醒他,他也要注意呀,正因為如此,那一戰,曹操大敗。

所以能否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事情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