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1000字

篇一:

已經有將近半年多的時間沒有真真正正的去讀一部書。當然,並不是說這半年的時間我沒有讀書,相反的,半年多以來,我一直在讀書,在拚命的讀書。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其實並不矛盾。這半年多,我一直在讀考在編的書,幾乎把所有能考到的知識全部都通讀了一遍,然後又都一一背了下來。其實,這一直都是我最厭煩的一種讀書方式。但為了明天,只有這樣。

前段時間我瘋狂的讀起了書,這又仿佛回到了在學校的時候,那時的我恨不得把床放在圖書室,整天沒日沒夜的讀。這一次讀的是早就渴望已久的一部書《穆斯林的葬禮》。

我早就知道穆斯林是對伊斯蘭教信徒的一種統稱。但是,我卻從未了解過他們的一切。僅有的了解也就是信奉真主安拉,不吃豬肉,創始人是穆罕默德。

書的序目是月夢,直到讀到最後我才明白那位從計程車上下來,身穿白衣的女人是梁冰玉新月的生母。

新月有兩個母親,一個是親生母親梁冰玉,而另外一個是她的姨媽梁君壁。而這兩個母親都是她父親韓子琦的妻子,這樣的關係似乎有點兒亂。就連新月也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弄明白了這一切,弄明白了自己在這個家的位置,也徹底的明白了為什麼養了她十幾年的母親會這樣疏遠她?

因為她是不該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他的父親韓子琦,是一位穆斯林。她父親從小就是個孤兒,直到遇到梁亦清(新月的姥爺,韓子琦的師傅)。才開始了人生的一個新的篇章。梁亦清是北京城有名的玉匠,祖上世世代代都是靠著琢玉這一手藝吃飯,當然梁亦清也不例外。然而他卻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梁君壁、梁冰玉)。他一直認為韓子琦是真主賜予他的最好的禮物。梁亦清將畢生的絕技以及自己的整個家業全部傳給了韓子琦,而韓子琦也沒有辜負師傅的重託,奇珍齋在當時也是名滿京華,而當年的覽玉盛會更是招致外國朋友競相參觀,這也為韓子琦贏得了玉王的美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戰爭將至,韓子琦不得不帶著自己的寶貝遠離故鄉,踏上了前去英國的輪船,這時的韓子琦已經和梁君壁結婚,並且有一個兒子。梁君壁根本不想去英國,然而,韓子琦是下定了決心要去英國,因為在他眼中英國是個安全的地方,這是在燕京大學的梁冰玉因為感情問題決定離開這片讓她傷心的故土。就這樣,梁冰玉背著姐姐偷偷的跟著姐夫韓子琦踏上了前往英國的輪船。然而英國並沒有他們想像中那么的安全,二戰的硝煙瀰漫整個英國上空,而身在異鄉的韓子琦與自己的妻妹梁冰玉在戰爭中相依為命。就這樣,這場戰爭拉近了兩人的距離,讓這兩個人走到了一起。而新月就是他們這場不倫之戀的愛情結晶。

黎明驅走了黑暗,戰爭結束了,而他們將要回到中國,然而迎接他們的又將會是什麼?在家苦苦等待的妻子(姐姐)會原諒他們嗎?面對自己的妻兒韓子琦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一切都將隨著,韓子琦於梁冰玉的回國而揭曉答案。

一場家庭戰爭隨之爆發,姐姐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自己的妹妹竟然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了,而且還有了一個女兒,而他們竟然還口口聲聲的說著他們之間有著世間最純潔的感情,這一切,讓她在也無法平靜,幾年來的苦苦等待換來的究竟是什麼?她怨命運的不公?還是怨自己當初的選擇?她內心只有一個念頭:她不能讓妹妹把自己等待已久的丈夫給搶走。她把妹妹趕跑了,因為丈夫說,孩子是無辜的,所以,在丈夫的堅持下,她留下了妹妹和丈夫的孩子。

時間悄無聲息的流逝著,轉眼見新月已經長大,到了該上大學的年紀,新月堅持要上北大,因為那裡是最好的學校。父親是支持新月的,但是母親卻堅持不讓新月去。對於母親的堅持,新月無法理解,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這個養了她十幾年的母親,不是她的親生母親。當然,她更不理解,為何十幾年來,母親從未和她十分親近,她也從未像其他人那樣,在母親的懷裡撒嬌最後,是父親的堅持,換來了新月去北大讀書的機會。

然而,去北大成了新月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她在那裡遇到了楚燕潮他的班主任兼英語老師。楚燕潮本是北大的一名學生,但是由於成績較好,被留校了。這一年,他成了新月的班主任。在楚燕潮的眼中,新月不僅僅是自己的學生,更是自己的知音,在新月看來,楚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是因為楚老師的負責,在她眼中,楚燕潮更是自己的大哥。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純潔的,就像馬克思和燕妮(楚燕潮是這樣告訴新月的)。

後來,新月在父親病重時倒下了,她得的是先天性心臟病,只有韓子琦自己知道,他這個女兒是在戰亂中出生的,因此受了很多的苦。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有讓新月住進了醫院。為了不讓新月知道自己的病情,韓子琦、楚燕潮和醫生向新月撒了謊,但是,紙永遠包不住火,最後新月還是知道了自己的病情,這時的新月,沒有被病情嚇到,反而擔心起來自己如何才能夠回到燕園?自己何時才能見到朝夕相處的同學?見到楚老師?所有人都希望新月能夠好起來,但是,當醫生告訴楚燕潮新月所生的時間不多的時候,楚燕潮多么希望自己能夠幫助新月分擔痛苦,多么希望生病的那個人是自己。

然而這一切是不可能的,楚燕潮想,他要告訴新月,他要告訴她自己有多么的喜歡她,多么的愛她,從他們見面的第一天起,從他們討論翻譯魯迅作品起,從他們討論梁祝起從此,楚燕潮每天都去醫院看望新月,希望在她所剩不多的時間裡能夠快樂的度過。然而,這一切讓新月的母親(梁君壁)知道了,她的母親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即便是楚燕潮再三苦苦哀求,也沒有得到新月母親的同意。楚燕潮的愛並不能夠換回新月,新月走了。但是在她離開之前她知道了所有的一切,明白了為何養了自己十幾年的母親為何會這樣對待自己?明白了自己的母親(梁冰玉)現在遠在英國,明白了父親為何那么害怕自己的養母?明白了自己的母親(梁冰玉)當初就是在北大上的,明白了自己的母親(梁冰玉)和父親當初是如何在戰亂中相依為命的?明白了

然而,這一切她都還沒有來得及告訴楚燕潮,只是給楚燕潮留下了一句:我想我母親見到你一定會喜歡你的,一定會祝福我們的。新月走了,帶著楚燕潮對她的愛,帶著母親(梁冰玉)對她的思念。

後來,梁冰玉從英國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晚了,姐姐(梁君壁)走了,姐夫(韓子琦<也是自己的丈夫>)走了,就連自己當初狠心留下的女兒新月也走了。她(梁冰玉)這一輩子有太多太多的遺憾了,她多么想再見一下自己的女兒,然而,這永遠不可能了,她只有到女兒的墳上去看一下女兒,去陪女兒說說話去新月的墳上時,梁冰玉見到了一個中年男子在這片墳前用小提琴演奏著《梁祝》,但是,她卻不知道,這個男子就是和自己女兒彼此深愛著的楚燕潮。自從新月走後,楚燕潮就每天都來這裡,為新月演奏這屬於她們兩個人的音樂

當我讀完這部書的時候,流下了淚水,內心非常難過,為了韓子琦和梁冰玉所謂的不倫之戀,為了楚燕潮和新月的師生戀情,為了梁君壁的苦苦等待和費盡心機

穆斯林的葬禮,不僅僅為了死去的人,更是為了活著的人,讓他們好好珍惜身邊的幸福。

篇二:

我想,我是一直在和你對話。

你說,天空中,一輪新月悄然升起的時候,你的心裡曾是寂靜的歡喜。可是,那歡喜只是太短。

聽,是誰拉著小提琴奏出了《梁祝》的哀婉與淒涼。你抬頭望著新月問,你是因為這琴聲才不捨得離開嗎?你抬頭,看到天上的銀河流淌成一條玉的長河,可你不知道,你的終點在哪裡。

是的,玉的長河,世世代代流淌在不卑不亢的梁家人的血脈中,你玩手中的翠玉,就像把玩著自己的命運,絢爛卻又無奈。

“博雅”宅,這座故園,真的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恩恩怨怨。有時候,人忍辱活著,只是為了一口氣。所以我看到了曾經背負玉王盛名的韓子奇,他所謂背信棄義表面下的那顆強烈的屬於回族人的自尊心。

當梁亦清口吐鮮血終將寶船染紅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逆境我的拳頭。

奇珍齋只不過是一個名字,玉王也只不過是一個無關痛癢的稱呼。你負篋漂洋過海只為了追隨你生命的根源。

所以,你的女兒完美地繼承了你的一切。

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她做到了,可是代價太大。你說你再也忘不了葬禮上楚雁鴻那個冰涼的吻。一個人心裡積壓了太多,愛,卻只剩下那么一刻。可是你告訴我說,這一刻比一生還要長。

我想繼續追尋,就像每一個回回追尋日夜縈繞心間的麥加城一樣準許你的心跡。是的,你說你的玉太脆,一不小心就碎了一地的惆悵,然後和著那個時代的動盪,匯成了兩代人殊途同歸的悲劇。

一個優秀的作家,應該控制不了他書里的主人公,而是心隨著主人公的起起伏伏而變化。霍達就是這樣一名作家。他用這樣一個讓人忍不住輕嘆的故事向人們展示了世界上這樣一個民族。他們堅韌,他們清澈,他們的心裡永遠只有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指向麥加,指向每個人心底最純粹最善良柔弱的地方。

我是讀完這本書後才開始了解這個人數並不多的民族。可是,我想說的是,在這個並不算興旺的民族裡,竟有一位這樣偉大的作家,用自己的筆書寫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命運和眼淚。

我們無需哀愁。我聽著玉河汨汨的流水聲,就像聽到了他們喃喃的夢囈。

我們也無須哀嘆。因為我看到了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的回族人們臉上虔誠的微笑。

所以,就像所有的葬禮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默默地哀悼和祝願,祝願那些逝去的亡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