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讀書筆記3篇

讀書筆記,是指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詞佳句和自己的心得、體會,並寫下來的筆記。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千年一嘆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更多資訊盡在讀書筆記欄目!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

歷史,每每重拾,都會有一份揮之不去的滄桑感,多少個王朝,多少個輪迴,反反覆覆,一千年走一回,卻有陣陣嘆息傳來,輕輕的,緩緩的,從那遙遠的愛琴海面傳來,從法老的金字塔中傳來,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中傳來,也從恆河畔邊傳來.

當曾經的輝煌成了寂寞,當神廟已經破殘,當人們開始遺忘,那陣嘆息也只成了無奈,文明已經衰落,歷史也開始褪色了.

翻開余秋雨的《千年一嘆》,隨後毅然地跟隨著他們,順著他們的腳印一步步地走下去。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時如今卻衰落得如此徹底的古文明。

“千禧之旅”的目的的實際上是環遊世界的文明古國,領略各人類文明的精華,尋找古代文明的路基,可我更覺得這像是一次冒險。途中他們遇到很多驚心動魄的事,隨時威脅著他們的生命,荒草迷離,戰壕密布,盜匪出沒,完全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但余秋雨寫到:“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一切,就像脫去手套去撫摸老人的傷痕。”

於是冒險開始,抵達希臘時他所見的只有狹孝陳舊和人民的閒散。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閒,悠閒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閒的襯墊,今天的希臘也就是在冷落中與世無爭,閒散自如,而埃及卻不同,它昔日的輝煌,幾經割斷,古文字無人能識,古文獻無人能懂,本體文明幾近湮滅,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樣子。而古巴比倫遺址的復原,更讓人語塞,他們剷平重建古城遺址,卻連帶著將那份強烈的歷史滄桑感湮滅了。

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孩子總是讓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學兒童,他們連字也不認識,可他們的祖先卻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該天真無邪快樂生活,卻硬生生地被與政治聯繫了起來,學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國,反對禁運”之類的口號。戰爭讓許多孩子的父親離開了,生活的重擔便壓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們蠟黃的臉,深深的大眼睛,顯示著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恆河邊,卻讓我領略了前所未有的震驚。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恆河裡,以為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癒,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在恆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就這樣誇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恆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我暗想,對人類,它還有多少耐心?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日記寫千年之交余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衛視》考察人類文明遺蹟經歷柔弱學者、書生數萬公里越野行程何等易對人類文明種執著追求、謔誠朝拜沿著人類古代文明路基前行卻發現竟有多路段戰壕密布、荒草迷離、盜匪出沒人類正慢慢親手毀掉自己文明 或許對余秋雨先生尊敬我對本書感覺頗良好讀書同時既領略了沿途奇聞軼事、還有餘先生思辯精神、對文明衰落厚重情感;對當地貧窮落現狀痛惜;及對當地人愚昧、麻木痛恨所感動心裡禁余秋雨先生此行叫好本世界危險、有人類文明倉桑感地方寫成日記大大解決了我饑渴 千禧之旅首站希臘 我了解希臘文化背景也知道希臘文化有過樣宏偉歷史;初識希臘從希臘神普羅米修斯欺騙宙斯開始還有希臘國家男子足球隊曾拿過20xx年歐洲杯冠軍希臘神般國度--

我對希臘僅有了解隨著余先生筆跡慢慢游讓我知道希臘竟有此濃厚文化氣息遺憾里文化正步步走向衰亡、沒落談希臘衰落原因余先生認有兩點:雅典斯巴達人曠日持久內耗;二內憂外患又斷遠征希臘始終沒有成立統集權國家余秋雨先生具有文學理論家、文化史學家和作家多重身份人本《千年嘆》深厚文學和史學功底、深厚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洋洋灑灑揭示著人類文化內涵讀著本書我思緒博大精深世界文化和古老神秘文明古國穿行令我著迷余先生書里深刻思考深刻思考作家文學生命所文字深邃散文另類本《千年嘆》每篇文章都閃耀著耀眼光每字都文化符號向我們詮釋了歷史意義。

千年一嘆讀書筆記

在千年之交,作者余秋雨與鳳凰衛視一行以希臘為起點,中國為終點,探尋文化的足跡。在世界文明史中,只有我們的祖國——中國的中華文明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我認為,這不是奇蹟,是必然的。

世界本是一個大村莊,人們原本過著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後來有一天,一戶人家的人搶了另一戶的一點財物,得手了,於是又有一些村民效仿,這使得每戶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練武,使得整個村子不得安寧。我一直認為用這個故事來形容我們的這個世界非常合適,而作者也在書中反覆強調著戰爭會使戰勝方與戰敗方兩敗俱傷,會破壞兩方民族的文明,會使人民流離失所,貧困、天災……接踵而至,留給人們的將是無比的傷痛。我們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做得很好,除了成吉思汗,幾乎沒有統帥進行過遠征,最多只是內部矛盾,內部戰爭,包括日本和朝鮮,他們的祖先也都是中國人。正是這些,使我們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當然,現在的新中國也光榮地繼承了我們祖先的優良傳統,對那些盤踞在南沙群島等地的外國政府並不採取武力的手段,只是再三地要求他們和平撤離,只有他國軍隊向我軍開火時才進行自衛還擊。這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既維護了和平,又不失我軍的尊嚴,非常好。但這要是發生在美國,早就藉機開戰,把東南亞轟了個底朝天了。

作者從中東一直到印度,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戰爭與冷戰造成的荒蕪與貧困,而在軍事方面我國一直十分低調,只是偶爾才會舉行和平軍演,非常低調,這點很值得中東以及南亞的一些國家借鑑。作者在書中也介紹了許多西方的古代帝王,在國富民強之際耀武揚威,攻擊他國,毀滅了他國的文明,自己的國家也遭受重創,最後使得國家民不聊生,國庫空虛,真是兩敗俱傷。

說到底,武力只是一種自衛手段,不可用於攻擊他人,更不可濫用,不然害人害己,對別人不說,光對自己就沒有一點好處。文明是珍貴的,戰爭是殘酷的,戰爭是獨裁者的工具,而文明卻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的,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與勞動人民智慧最好的體現。戰爭讓文明膽寒,作者余秋雨也多次在書中強調要維護和平以及和平對文明的重要性,我也希望所有國家都能放棄軍備競爭,保護和平,給古老的文明以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