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500字 烏合之眾讀書心得感悟

通過閱讀《烏合之眾》,可以使我們對群體的特徵、群體意見和信念的形成、群體的分類及具體特點有進一步的了解。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篇一:烏合之眾讀後感

現代社會以前是一個強權者的時代。不管是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還是西方的中世紀,都是專制的、獨裁的。我們首先不要給專制、獨裁定性,不要很隨意的說專制獨裁好還是不好,要分析。在下一篇文章專門分析專制與獨裁的利弊。

自從現代民族國家建立,組織越來越龐大,世界上的決策權力就逐漸被分散化。一個人獨自決策的組織格局逐漸被替代。現代社會,伴隨著民眾的崛起。二十世紀以來,乘著馬克思主義的東風,亞非拉的殖民地開始了獨立運動,擺脫西方強權的時代到來。隨之而來的是,殖民地內部的強權被呼喚出來,亞非拉的領頭羊帶領羊群去抵抗西方強權。貧弱的殖民地人民需要一個精神領袖。史達林、毛澤東、卡斯楚、金日成、穆巴拉克、卡扎菲被呼喚出來。這是弱者革命的第一個里程碑。

隨著社會主義理論的蒼白、隨著資本主義的新一輪攻擊,殖民地的領頭羊紛紛倒台,只不過卡扎菲時間長一些而已,再次使羊群渙散,要害是羊群在思想上沒有了依靠。但是卻並沒有也不會再次出現領頭羊。因為大眾時代已經到來。勒龐《烏合之眾》的暢銷,說明了這一點。大眾的依靠強者意識在減弱。自己走上街頭的欲望在增加。加上現代電子科技技術的成熟,大眾的折騰不可避免,大眾的盲目、愚昧的一面被呼喚出來。

利比亞的人均GDP一萬多美元。推翻卡扎菲並不是為了增加權利。吃一斤肉的時候不鬧事,吃五斤肉的時候反倒要鬧事了。因為吃五斤肉的時候可以看到西方的電視、可以吃西方的快餐、可以到西方留學了、可以聽見西方的價值觀了。

民眾是容易被鼓動的、容易被宣傳所左右的。當穿著西服回來的留學生告訴卡扎菲放棄核武器的時候,卡扎菲也迷茫了!

如今的世界,從國際格局上看,是新戰國;從階層上看,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上層利益集團獨裁,下層民眾盲目無意識的狂躁不安。

但是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依賴的社會,整個社會是一個體系。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能導致整個社會難以運轉。假如現在電網斷了,則整個社會必然癱瘓。所以狂躁過後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讀勒龐在一個世紀前寫的這本《烏合之眾》,就像是在讀一本二十世紀的人類史。他以先知一般的洞見,察覺了群體——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單元——的各種特點及影響,並預見到,群體在一個愈加明主的社會中必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必將造成更大的危害。

勒龐該是個種族主義者。恕我可能對西方大眾文化批判無知,但縱覽全本書,“種族”這個詞出現得最多次。勒龐認為:種族是決定人類行為最深層的因素。正是種族保留下來的“生理解剖學的”因素,決定了人類的無意識動機,而無意識動機又是群體行為的動因。所以,即使群體一律的無知、多變、衝動……但表現出來的方式又因種族而有所不同。

勒龐應該也是個精英主義者。在書中,他毫不掩飾對安德魯撒克遜民族的崇拜,深為認同後者個人主義的民族特性。而他卻多次地將法國大革命歸結於本民族群體意識的主導,失望之情可見一斑。

看書時不時被他武斷、不加推導的結論所煩,認為其要是放在當代,可能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或是很快就銷聲匿跡。然而,這本書之所以面世百年之後,還能被人所關注,被許多社會學家尊為“研究社會心理影響力最大的一本書”,必然有其獨到之處。依本人拙見,還應歸功其對於未來強大的預見能力。二十世紀世界的兩次大戰,不都是群體行為被誘導出、傳染、放大後的結果嗎?在看我們中國解放後的那場浩劫,不也是一場群體的狂歡嗎?儘管勒龐的論證缺乏依據,但他仍能不無預見力地指出:“那些領袖們,杜撰一個模稜兩可的辭彙,描述一個偉大的圖景,鼓動群體……而這些新東西不過是過去的專制換了張面孔……”正是群體最深層的無意識動機的穩定,人類一切看似美好的革命都像反覆過去——看看半個世紀前的中國,和封建社會有什麼區別?

就寫這些吧,大多數感想還是要邊看書邊才能蹦出來的。最後勉勵自己一句: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懷疑精神,永遠不要隨波逐流。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篇二:《烏合之眾》經典語錄

1、如果說,我們的意識是浮在海面上的可見冰山的話,那么,潛意識才是沉陷於暗黑海洋之中的巨大冰體。

2、所有有意識的行為,都只不過是遺傳基因控制下的無意識深淵中的隱秘心理活動。 3、民眾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卻被愚蠢的洪流湮沒了。 4、處於群體中的個人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正義”力量,對他們來說群體就是正義,數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體中的人也會有一種“法不責眾”的想法,因而在他們的行為時表現得理直氣壯。 5、但是當民眾中的每一個人處於孤零零的單獨個體的時候,後天的教育與內心的良知都在對他起著約束作用,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對自己的這種本能行為加以控制。 6、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法律上和道德上的。但是,群體則不然,群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群體就是法律,群體就是道德,群體的行為就是天然合法的。 7、有的時候,那些最不明確的詞語,引起的反響反而最大。

8、一個被群體情緒傳染的人會感覺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他的行動完全聽憑另一種陌生的力量所主宰。

9、在群體中,任何一種感情和行動——只要這種感情與行動不合常理——都會很容易傳染開來,其程度之強,足以讓一個人隨時準備為另一個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犧牲。

10、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必然地被群體情緒所傳染——但如果他沒有感受到這種情緒的話,那么他就會淪為群體感情的敵對方。

11、群體只接受暗示力量的影響。

12、群體中的人做事時有著明確的目標,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13、民眾中的人甘心被各種激烈的言辭和虛假的形象所打動,他們信奉在理智尚存的情況下決不會相信的一切。

14、正是群體,他們會為任何一種信仰——哪怕這種信仰他們從未聽聞——而不惜血流成河。

15、群體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邏輯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情理,相信一切不存在的事情,但唯獨——不相信現實生活的日常邏輯。

16、群體的特點:每一個人的個性消失,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同一件事。

17、只有在小說中,一個人的性格才會一生不變。

18、孤獨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應行為的能力,群體則缺乏這種能力。

19、他們不會接受一個與他們意願不一致的現實。如果現實不符合他們的意願,那么他們就會採取過激手段對現實的秩序發出挑戰。

20、一旦群體形成,他們就會急切之中期待著點什麼,無論是什麼,只要能夠讓他們行動起來,他們就會欣然接納。如果沒有明確的指示,那么他們就在自己的群體無意識中創造出來。

21、群體想要的只是能夠滿足他們需要、打動他們心靈的人。

22、這些所謂的英雄或暴君,從來就未曾在真實存在過,他們只是人們為了滿足心理需要而杜撰出來的產物。

23、群體總是對強權俯首帖耳,卻很少為仁慈心腸所動。

24、群體可能會渴望著改朝換代,為這樣的變革,他們甚至不惜發動暴力革命,然而革命並非是為了改變深層的東西,只是群體發泄情緒的手段而已。

25、群體對一切傳統事物、傳統制度,都有著絕對的迷戀與崇敬;它們對一切有可能改變自身生活基本狀態的新事物,有著根深蒂固無意識的恐懼。

26、群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攪在一起,並且立刻把具體事物普遍化。

27、無論是獨立的個體還是群體,一旦他們喪失了思考和推理能力,那么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就變得十分模糊,甚至不認為世界上還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

28、一旦民眾開始迷信一個人,常常會攀比誰更迷信。

29、所有的屠殺命令,固然可以由君王來發布,卻必須由群體的靈魂來貫徹。

30、統治者的權利並不是永遠存在,有的只是永恆的群體宣洩。

31、時間是世界萬物的真正創造者。時間也是世界萬物的唯一毀滅者。

32、在特定時刻對一個民族有益的制度,對另一個民族也許是極為有害的。

33、應試教育制度在社會等級的最底層創造了一支無產階級大軍,這個群體對自己的命運憤憤不平,隨時都想起來造反。而在最高層,它又培養出一群輕浮的權貴階級。他們既多疑又輕信,對國家抱有迷信般的信任,把它視同天道,卻又時時不忘對它表示敵意,總是把自己的過錯推給政府,離開了當局的干涉,他們便一事無成。

34、只有最極端的人,才能成為領袖。

35、在群體的靈魂中占上風的,並不是對自由的要求,而是當奴才的欲望。

36、犯罪總是犯罪,一旦一樁罪行被實施,那么就絕對沒有高尚與卑劣的分別,至少對被害者來說,群體犯罪與普通犯罪所帶來的傷害是一樣的,而且前者往往更為嚴重。

37、表面自由的增加必然伴隨著真正自由的減少。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篇三:烏合之眾讀書心得感悟

烏合之眾是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的巨著,前一段時間家裡沒裝網路,閒來無事就買來翻了翻,因為自身水平有限,讀完後感覺明白些道理卻又無從說起,今天看了楊濤大哥的讀後感,真是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第六條尤為重要),這裡轉來給自己做個記錄順便給想看這本書的朋友們也分享一下。

1、什麼是群體。

具有共同意識活動的人們,構成群體。所謂群體,是指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有相同的意識活動。當他們的意識活動不同時,就不再是群體。群體有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主動型群體是指人們主動、自願加入的群體,如政黨、團體等。被動型群體是他們未必認識到自己已經成為群體的一員,如電影院裡看電影的一群人,一旦遇到影院失火,慌亂之中,有了共同的意識。又如持有股票的群體,在面對股市突然暴跌時,他們也有了共同的意識。

2、群體形成的根源與邏輯。

群體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他們具有了共同的意識。那么,他們為什麼要有相同的意識呢?其根源在於人生存的欲望與本能。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繁衍是人的第二本能。其它一切行為及行為產生的意識,都根植於生存和繁衍的本能。為了生存,活不下去的一群人會成為一個群體,這是起義者和革命者之所以聚成團的原因。為了生存下去,人們需要占有資源,為了占有資源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利益團體,在這些團體中,人們的意識都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有一種群體看似不為生存,如人體炸彈的執行者群體。他們犧牲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肉體作為炸彈,表面看是反人性的,違反人的本能的。這與先天本能與後天教育有關。人的本能是維護自我個體的生存和繁衍,但也有維護種族生存繁衍的潛意識。這樣的潛意識與後天教育結合,人們會形成一種自己認可的意識,即便這種意識是犧牲自己的生命。

3、群體的特徵。

群體之所以成為群體,是因為群體中的個體意識被抑制了,以至於群體意識取代了個體意識。因此,在群體中,意識變得簡單、單純,所以,群體的表現有時候看似很荒謬,實則有其本源。群體特徵之一是行動的統一性。由於意識單純,群體很容易被激發,從而做出衝動的行為來。如影院失火後,有人大喊一聲,“這裡有出口”,此時,不管這個出口是通向生還是死,群體往往會一窩蜂湧過去,甚至會因此而造成一些人被踩踏致死也在所不惜。群體特徵之二是思維的低智慧型性。由於群體意識相同,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偏離群體意識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被排除的。也正因為如此,群體中的思維邏輯往往是簡單的,缺乏發散性和開放性,這就注定其智慧型水平比較低。如今我們回想,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那些年輕人,經常做出一些在今天看來很荒謬不經的行為,比如虐待其他人,毀壞文物。甚至一些當事人自己事後也覺得不可思議。但當時一切都是正常的,不這樣,反而不正常。這正是當時他們處於一個群體之中的表現而已。

4、群體中的領袖。

群體中的領袖誕生,有很大的偶然性。由於群體意識的單純,要獲得群體的認同,則必須有與大眾相似而又不同的行為。這就注定那些高智商、超水平的人往往不會成為群體的領袖。相反,群體中的領袖更多時候是平庸的,是與大眾相似的。他看起來的與眾不同,往往是成為領袖之後刻意包裝的。比如,在一次會議上,如果要確定張三還是李四為某項任務的負責人時,決定因素往往不是張三和李四的能力,而是最先提議者選的是誰。最先發言的人如果提出了張三,其他人往往很容易就放棄了李四。再如,在影院失火的時候,大喊出口在哪裡的人,也許事先並無意識,只是一種逃生的本能,但出口如果真的錯了,陷入的是死路,大家都死在了那裡,也沒有人說三道四。但如果僥倖出口果然是生路,那么,大喊一聲的人就可能因此成為英雄,成為群體中的領袖。在群體中,認同領袖,往往不需要更高智慧型,而更需要偶然的機會。所以,群體中的領袖,並非多么了不起的人物,而更多的是平庸者。我們看看美國建國200多年來選出的總統,真正優異而為後人傳唱的,又有幾人呢?同樣道理,人家民選總統都平庸的居多,我們世襲的皇帝制又怎么可能選出最優秀的人做皇帝呢?領袖乃是普通人,英雄乃是偶然。這是群體中的基本特點。

5、如何激發群體的行動力。

群體既然意識行為單純,那么,激發群體行動力,就要使用簡捷的語言,並且要用通俗易懂的傳播方式反覆宣講。也就是勒龐所提出的:斷言、重複。在此基礎上,群體會自然地互相傳染。斷言,就是不給你第二條路,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杜絕了思維的多樣性,才容易激發群體的行動力。戰場上,首領一聲吼“跟我上”,勝過千言萬語。其他隨從者當然就不會耐下性子仔細想一想這句話對不對,應該不應該遵從,而會一躍而上。重複,就是把斷言的東西翻來覆去地說。最簡捷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前的大字報、標語。比如,“只生一個好”,就是一條很好的標語,各地到處都是,漸漸的,大家也就不再去思考為什麼,只會順嘴就說出只生一個好,並把政策貫徹到自己的骨子裡。“謊言重複一萬遍也會變成真理”,人性懶惰,思維更懶惰,是不願意多想為什麼的,所以,一句謊話如果翻來覆去地重複,大家就會以此為真,真話反而沒有人信了。

6、群體中的個人如何超越群體低智慧型。

我們學習群體理論,目的在於理解群體特徵,從而掌握群體動向,自己則能順利地超越群體。但群體中的個體,要想超越群體,是很難的。首先,個體既然成為群體的一員,就意味著個體有著與群體共同的意識,要想超越,就要先否定自己原來的意識。而人性中的以我為主,又注定了人不會輕易否定自己,所以,群體中的個體要超越群體的低智慧型,幾乎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個體要想超越群體低智慧型,首先就必須認識自己,然後否定自己,將自己從群體的圈子裡拔出來。然後再來研究群體的特徵,並由此思考超越之法。但這個過程往往是痛苦的,因為群體中沒有人會支持,你還必須假裝與他們一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考驗面前,人們往往會放棄自己脫離群體的努力。比如說,股市中的投資家,與其他所有在股市中投資的人都有共同的意識,要想賺錢。也正因為如此,他與其他股民一道,都是一個群體中的人,智慧型水平是低下的。他要想超越大家,就得經常與大眾思想不一致,像漲得好的時候賣出,跌得慘時買進,橫盤時還要忍受。他需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卻又時常要遭受市場的懲罰以至於不得不懷疑自己是錯的。要想從中脫離出來,其實很難,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