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徵文:我的青春我的港口

理想 理貨 青春

曾幾何起?心中的夢變成了模糊的記憶。

曾幾何起?模糊的記憶被無情的現實打碎。

曾幾何起?當現實來到面前時,我措手不及。

未來,未來……我的未來在那裡?

在童年時代,我記得老師問我們我們的理想是什麼,我長大以後想做什麼。那時候我們每個人想著當一名科學家、飛行員、當將軍。這些只不過是小時候的憧憬罷了。國中時代我們開始懂的多一點了那是我理想是成為一名律師,大學的時候我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我希望會有很多很多錢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那時我的理想是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以後有基礎了自己創業成為企業家。但是我一直一來陪伴我的理想都沒有實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理想都不停的發生了變化。正是因為我們心中有夢,所以我們一直往前沖,我記得在我國小六年級的時候學過一篇流沙河寫的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這讓我知道理想是我們行駛在蒼茫大海中引領我們的燈塔,是我們的標桿,前進的方向。

從我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那一刻起我就有著這樣的信念: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乾,既然幹了乾一行,就要對這一行負起責任。我們的事業只有靠我們的辛勤工作,才會有更加燦爛的今天和明天。而我們自身也同樣需要奉獻,因為我們平凡的生命只有在奉獻中才能得到升華和完善。是的,我們不能馳騁疆場,轟轟烈烈,但我們可以立足本崗,兢兢業業。小草雖小,一樣能鋪成遼闊無盡的大草原,我們雖然平凡,一樣能走向不平凡。

XX年11月1日我來到了新港成為了一名理貨員,我成了廣州外理的一員,我非常慶幸我來到了新港,來到了這個溫暖的家。來到新港的第一天黃書記和我們以兄弟相稱,我在這位長者面前我感覺不到一絲的緊張,感覺就像回到家一樣。在上第一次培訓課的時候我更是受益匪淺,我學會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其中一條我也把它當作我這一生的座右銘:“先學做人,後學做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先做小學生,後做大學生。”我相信在廣州外理只要我腳踏實地一定會頂天立地,闖出一片廣闊的天空。這時我便有了我新的理想,廣州外理。

在實際工作中,我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門外漢,變成一個熟知理貨業務的理貨員。這其中除了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外,還要感謝師傅們對我孜孜不倦的教導。在上第一天班的時候侯興強師傅教我寫點單,教我很多理貨知識,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的話,那么侯叔就是我理貨事業上的領跑者。記得我第一次和侯叔出海去錨地減載,當時我們從黃埔港搭駁船去錨地,在駁船靠岸的時候我們要越過一條駁船才能搭上那條去錨地的駁船當時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只是兩條船靠在一起,需要自己爬過去,當時我手上拿了很多東西,行動也不方便,侯叔幫我接東西,並且牽著我的手拉我過去,到了夜晚我們比較飢餓的時候拿出他帶來的泡麵給我吃,在浮吊爬上大船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項和我說的非常清楚。一路上侯叔非常的照顧我,到達錨地後和侯叔學到了很多知識,讓我深刻的體會到,豐富的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感觸更深的是候叔那父親般的關愛讓我倍感親切。

青春的流逝像煙花一樣,曾經閃爍過美好的一面,便終身不悔,就像我們的師傅他們將他們的青春他們的一腔熱血留給了理貨事業,他們這種奉獻精神將會傳承給我們,我記得歐定武書記曾經在一篇關於理貨的文章中說過:“乾理貨對於我和所有的中國理貨人來說,就意味著一生都要實踐著全心全意為委託方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在對理貨事業的熱愛與奉獻中體現人生的價值。”我們熱愛理貨事業,我們要奉獻出我們的青春讓青春在港口發光。

廣州外理是個大家庭,我在這家裡享受這溫暖,受到了呵護,我在這家裡努力了,成長了。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好,我們才好。公司興,我們才旺。所以我作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會努力的工作,承擔起一個家庭成員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是外理的新鮮血液,我們是現場作業的一線戰士,我將自己的青春和理想奉獻在這偉大的理貨事業上。

那是花朵盛開的季節。

那是陽光正艷的時刻。 

那是海風輕拂的年代。

那是我們的青春。

港口上,最美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