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看圖寫話貼春聯作文【三篇】

篇一

春聯,最早叫“桃符”,明代以後才叫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它始於五代,興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春聯。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春節增加喜慶氣氛。同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我們家每年過年也都會貼春聯,每到這個時候我都特別的高興。爸爸拿著春聯,我拿著小粘膠,邊幫爸爸乾點小活邊糾正春聯放著的位置,心裡還惦記著晚上要放的鞭炮吶!

篇二

今天是除夕,到處一片忙碌的景象。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傳來,我站在陽台上,把頭往下探,看見有幾個淘氣的小男孩兒正在放鞭炮。“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對面的樓上的小妹妹正在唱歌呢!我聽著聽著也跟著唱了起來。忽然,一陣香氣傳到了我的鼻子裡,我跟著香氣來到了廚房裡,爸爸媽媽正準備年夜飯呢!一回頭,我看到沙發上的春聯,我興奮地喊道:“貼春聯了、貼春聯了!”說完就找來了剪刀、膠水,帶著春聯來到了門口。

開始貼了,我把膠水塗在春聯上,抬頭一看才發現我根本夠不到上面!怎么辦呢?我想了想,我搬來了一個小板凳,站在凳子上把春聯給帖上了牆,好了!我開心地跳下凳子。這時,樓梯上來了一位小妹妹,我忙上前問:“小妹妹,看我貼得怎么樣?”小妹妹說:“哎呀,左邊貼得很好,但是右邊太低了。”我一看,還真是!馬上又貼了一次,這次,小妹妹說:“一樣高了!”我一聽心花怒放,太棒了!這時,爸爸媽媽出來了,他們見了我哈哈大笑起來,媽媽指著我說:“你的臉怎么成了包公臉啦?哈哈哈!”

爸爸看著對聯,直誇我貼得好,還給我講了許多關於春聯的知識,他說:“知道嗎?王安石還寫了一首叫《元日》的詩呢!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原來,貼春聯也有這么多的知識呀!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啊!

篇三

除夕之夜,彎彎的月兒掛在晴朗的夜空中,天上無數的星星正對著人們開心地眨著眼睛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貼起了春聯,一派熱鬧景象。

這不,我家也貼起了春聯,我攤開一看,呵,有意思,只見上面寫著:萬事如意步步高,一帆風順年年好。橫批:吉慶有餘!

下一步就是貼春聯了。我連忙叫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我拉著下面,媽媽扶著上面,爸爸負責貼,而爺爺奶奶就當起了評論員,一會兒說:“上點!”一會兒又說:“歪了!歪了!右點!”

“呼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大功告成了。這時,爺爺說起了貼春聯的來歷:原來啊,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夕”,沒逢三十晚上,到村里吃人嘗鮮。有一年,夕又到村里吃了不少人,它轉到掛紅布的小兩口門前,看到幾個孩子在燒竹子,發出“啪啪”的響聲,嚇的它調頭逃竄。從此,過新年放鞭炮貼春聯便成了我們的習俗。“喔!喔!”我們連連點頭。

小小的春聯居然有如此不平常的來歷,我真為中國人民感到無比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