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竹的作文

今天媽媽帶我去花店買花,一是美化環境,二是淨化空氣。我在花店裡看到了一種非常陌生的植物,非常奇怪,我就問媽媽:“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問了花店的老闆,老闆微笑著對我說:“小姑娘,喜歡嗎?這是龍竹。”我很好奇,就買了下來。

龍竹的根部很直,可是長得越長,“身體”就越彎,頭頂還會長出嫩綠的葉子呢!真像一條在天空遨遊的巨龍,難怪它叫龍竹呢!龍竹很好養,既可以養在水裡,還能養在泥土裡呢!我拿了一個玻璃瓶,加滿了水,把龍竹放進去,就可以養活了。它的根部還有再生能力,還沒長多高,就長出了許多“鬍鬚”。

我喜愛龍竹這種綠色植物!

它有青翠的枝幹,茂盛的綠葉,它就是--竹子。

春天它們一般都是成片成片的大面積生長,株株都清秀美麗,直聳雲霄。雖然它們看似瘦弱,但都剛勁挺拔。亭亭玉立,一節一節的竹竿上,枝葉鬱鬱蔥蔥。新長的竹枝青翠欲滴,修長水靈。微風吹拂,竹葉沙沙的翩翩起舞。

夏天,它依然亭亭玉立。每逢遇上雷雨天氣,大雨如注。許多花草都經不住風雨折磨,一會兒便垂下了平日高昂的頭,但它一點也不害怕,迎著風雨,毫不退縮,挺直了腰板,和風雨作鬥爭。這時便讓人想起了鄭燮著名的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不怕困難,勇敢堅韌的它,真是名副其實呢。

它就是大熊貓愛吃的竹子。

爸爸媽媽養的一罐竹子,共有十一枝,大竹媽媽"生"了"寶寶",爸爸決定把"寶寶"交給我撫養。

我為兩枝"竹寶寶"起了名字:一枝上面帶有一小塊黃葉的叫"小綠",一枝上面一點雜色都沒有的叫"竹竹",合起來叫"小綠竹"。zhai

"竹寶寶"先長第一片葉時,還在"竹媽媽"的"肚子"里呢!生根後,被摘下來放到罐體裡養。可愛的葉子綠油油的,看竹子所有葉子的最裡面,有一層嫩綠色的小芽,含"苞"待"放",煞是可愛,葉尖兒上面,有一滴晶亮的露珠兒,很香很芬芳,香味兒飄向遠方。

竹桿很細滑,裹著一層透明的"白紗裙",像著了一層淡雅的"蕾絲花邊",根上面有一個小小的包包,像"公主"穿著"紅舞鞋"翩翩起舞一般美麗。

竹子一天一天長大,我也一天一天長大,我要和竹子比"身高"、"體重"、"舞姿"、"形態",天天快樂成長!

在我們儀隴的鄉下山里,你若要尋人家,只需看哪兒有竹子。有竹子的地方,一般都有人家隱在中間,一家,兩家,三四家。每天三頓飯之前,白色的炊煙都從那些青翠的竹林間升起。再近些,你可以聽到竹林中傳來的雞鳴犬吠。沒有竹子的地方,倒也有人家,不過很少。

屋子周圍種上竹子,好聽風聲雨聲。

可鄉下的人,並不覺得風聲雨聲有什麼好聽。他們一輩子就浸在這些平凡的聲音中。若有城裡來的人,在夜中臥聽這么一兩次,還是會感覺愜意新奇的,感到有一點點所謂的詩意。因為他們所聽的,向來都是打在金屬雨篷上的金屬雨聲,或者從鋁合金的窗縫裡,擠進來的風聲,嗚嗚咽咽,使人不舒服。

在我看來,我們鄉下的那些聲音完全就是自然的,是人為不了的。雨自百年的檐頭落下,打在青石板上,點點滴滴,綿綿不絕。三五之夜,清風入篁,只有葉子相互摩擦的聲響。若三四月間,春風正勁,那些竹子在夜晚拚命地搖來搖去,還伴隨筍殼掉落的聲音,竹乾破裂的聲音。平明,風聲驟停,天地澄清,呈現出一種似乎從未有過的安寧。只見滿地枯黃的竹葉(原來竹子也是掉葉子的,不過,掉過之後,依然蒼翠)。

而就是這些簡單的東西,伴我漸漸長大,伴我翅膀長硬,又離它而去。

我家的老房子在山腰上。山叫龍虎山,名字很威風,可從未見龍和虎,也未見像龍虎一樣厲害的人物。我們院子裡有幾戶人家,大多數種田,普普通通。我們院前的幾叢竹子,參差生長。很難說清哪兒是誰家的。種竹不為好看,多是實用的。而竹子又是肯生長的,種它不費力。只需埋下一兩棵竹子的根部,兩三年時間,便發生了一大蓬。風一吹,那些無論新的老的竹影兒都在老牆上躍動起來。

先前,陳先生是我們院中唯一的知識分子。他是個國小退休老教師。在我上國小一到三年級時,他是我的免費家教。他教我寫生字、組詞、造句等。那時寫作文,我就寫我們院中的竹子。說那些竹子不僅給我們帶來陰涼,還能讓我們砍下來編成勞動工具,我們還能在月下的竹邊聽大人講故事。陳先生說好,寫出了竹子的偉大。

蘇東坡說:"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他很新奇,我倒覺得普通,因為我們所聽的許多故事都是在月下的竹影中講的。所以那些竹影怎么在腳邊划過,又發出怎樣的聲響,是不需要通過讀書而可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