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與朱元思書》

歷代文人雅士頗愛讚頌富春江,大文豪蘇軾亦在其中,“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便出自蘇東坡筆下。

風停霧散,我立於一葉扁舟之上,任之隨流飄蕩,看著兩岸的山和天在遠處融成一片蔚藍,唇邊不覺溢出一聲讚嘆:“這無可拘束的自由啊!”又怎是那被禁錮了的蘇州園林可以媲美的!正如那詩中所描述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我不由地向江流邁近了一步。

驀地,感到腳邊一陣濕潤,便垂首探望。湍急的江水推使著舟尾,迸濺的水花濺上了我的衣擺,轉眼暈開一片。這一望,只望見滿眼碧色,碧綠而清澈、透明,輕易便瞅見江底的河蚌微微探出的白嫩的斧足。細碎的陽光扎入水中,追逐著遊動的魚兒的尾巴,亮了一江春水。銀浪如鱗,湍流勝箭,如此濃重的一筆卻用淡雅之墨去潑灑,也別是一般醉人滋味。

若江水是小家碧玉的柔美,則高山就是粗獷的、氣勢磅礴的壯美。那連綿千里的雄偉山峰,挺立著長著蒼翠毛髮的樹木,遠遠望去生機盎然。鱗次櫛比的山峰憑藉著高聳的山勢競相爭上,高矮胖瘦,重巒疊嶂,直插雲天,傲視蒼穹。在山的頂端,雲霧繚繞,宛如那粗漢繫於頭上的汗巾,橫添了一股來自原始的純粹的韻味。山腳下,是幽靜的山林,我分明聽到泉水叮叮咚咚的低吟,這莫不是自然母親鬼斧神工的本領所賦予的歌喉,淺唱勾魂。鳥兒、蟬兒、猿也不甘就此服輸,自告奮勇地露出了看家本領,一齊合唱了一支此起彼伏,和諧動聽的自然協奏曲,好不引人入勝。一切聲音漸漸在舟尾消散,那天籟般的曲子卻縈繞耳際駐足心底,一生醉死其中又有何懼。

如詩如畫,如曲如歌,世外桃源也不過如此罷了。取一汪清泉足以洗滌一身紅塵,銜一杯濁酒足以忘卻半生煩憂。

山與水漸行漸遠,一葉扁舟搖曳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