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感恩節手抄報:人生需要感恩

這個暑假,我為外甥女辦了一件好事。通過同學、親屬、友人的關係,把她安排在濮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從事她最理想的護理工作,我太高興啦!好事辦好後,我對我的同學、親屬和友人,或面見或打電話一一感謝他們的幫助。可遺憾的是外甥女對我連一句“謝謝的話”都沒有。於是,我想起了一個永恆的話題:人生需要感恩,成長需要感恩。

感恩節手抄報:人生需要感恩

人生需要感恩、成長需要感恩。有這樣一句俗話“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著它笑,它也對著你笑;你對著它哭,它也對著你哭”。任何一個人都需要感恩,感恩生活,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恩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心態。任何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是平坦的,任何人的成長都不可能沒有坎坷。我們需要自己的父母、老師、同學的幫助,帶著他們的關懷和幫助去茁壯成長,帶著感恩的心去面對他們的幫助,在感恩與接受之間快速成長、進步。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生是殘缺的,一個沒有感恩的成長之路是孤寂的,在接受給予的時候,要想著感恩。只有這樣,你的人生之路才會逐漸變得通暢,在上下求索征程中才不會寂寞。

漢語詞典對“感恩”一詞的解釋是這樣的:“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實際上“感恩”一詞是個舶來詞,“感恩”一詞在西方與基督教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密切相關,牛津字典將其定義為:“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生活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許多事物都對我們有或深或淺的恩情!比如,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在生活中給予我們點點滴滴、無微不至的關愛與照顧,對此,我們要感恩;朋友給了我們真摯的友情,在生活中給予我們關心和鼓勵,對此,我們同樣要感恩;老師的傳到授業解惑,教育和栽培,對此,我們同樣要感恩;同學給予的幫助和支持,對此,我們同樣要感恩;對手給了我們競爭的勇氣和信心,對此,我們也同樣要感恩;生活讓挫折磨鍊我們的意志,讓苦難錘鍊我們的品質,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對此,我們要感恩生活。

感恩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是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也是一種處世哲學和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粒美好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應該是個懂得感恩的人。人生是精彩的,正是因為有了愛心、孝心和感恩之心。雖說“大恩不言謝!”但我認為,恩惠是無所謂大小的,我們銘記“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如果是出於感恩之心,一句謝謝、一張賀卡、一封信、一個電話、一次拜訪、一份禮物都會因為彼此的真誠,而變成人間最甜美的甘泉。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王建大學畢業後,父親到處央求親友,在家鄉小城給他找了份認為蠻體面的工作,但他卻毫不猶豫地放棄了,下決心要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那晚,他和父親深談,描繪自己的理想抱負。父親說他的心比天高,母親則在一旁默默地抹眼淚,一心想讓他留下。但他卻吃了秤砣鐵了心,非要走出去。

父親終於問:“你決定要去哪裡呢?”

他思慮半天之後,搖搖頭。

父親坐在炕上抽著劣質煙,良久,才一字一頓地說:“兒大不由父母呀,你已經是成年人了,以後的路怎么走,你自己看著辦吧。”

父親終於同意了!那一刻,他為父親無奈的妥協和“支持”而感動不已,在心裡默默發誓,一定不讓父母失望啊!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收拾好行囊,躊躇再三,最後仍硬著頭皮向父親索要路費。從國小到大學畢業,十幾年裡,不知向父親伸手要了多少次錢,他都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但是這次,他心裡發虛,感覺特別難受。他在心裡對自己說:這是最後一次向父親伸手要錢啦!

於是,他怯怯地去找父親,不想屋裡屋外到處都沒找到。正在做早飯的母親對他說:“你爸一早就到集鎮上給你尋錢去了。出門在外,人地兩生,沒錢咋行。可咱家的情況你也知道,為了給你找工作,家底已經掏空了。”母親說著,破裂的雙手仍在冰涼的水盆里搓洗著紅薯,眼圈紅紅的,有些浮腫。

半晌時候,父親終於從外面回來了,身後面還跟著一個人,問過之後才知道是個糧販。父親要賣家中的麥子。那幾年豐產不豐收,糧食賤得要命,父親一直捨不得賣。可是那天,父親一下賣了幾千斤,裝了整整一三輪車。

沒等他開口,父親就把20xx元賣糧款交到了他的手裡。出乎他意料的是,父親板著臉,冷冷地對他說:“寫個欠條,這錢是我借給你的。你已經長大了,該自己負責自己了!”語氣非常果斷,不容置疑。他目瞪口呆地看著自己的父親,像是在看一個陌生人,難以置信。但父親已經拿來了紙和筆,攤在桌上。當時,父親的不近人情,幾乎讓他失望到了極點,就要離家遠行,父親一句祝福和叮嚀的話也沒有,只讓他留一張冷冰無比的欠條!

惱恨、氣憤一併湧上心頭,他抓起筆,以最快的速度寫下那張他永世難忘的欠條,頭也不回地走了,淚水流了滿臉,但更憋著一股勁:一定要儘快贖回欠條,哪怕再難,讓父親看看兒子不是孬種!

他輾轉漂到了省城。一天、兩天、三天像一隻無頭蒼蠅在那個省會裡東闖西撞。人才市場、街頭廣告、報紙招聘,不放過任何一次希望。

一個星期後,憑著自己的一支筆,他在一家廣告公司謀得了一份文案工作。在工作之餘,也沒忘給自己充電,時有文章在省內外的報刊上發表。半年後,他又跳槽到了一家報社。這期間,他只往家裡打了兩次電話,每次都以工作忙為藉口匆匆掛斷,心裡仍然對父親滿懷怨恨。

到報社發了第一筆工資之後,他便匆匆回家。父親對他的不期而歸大感意外,一迭聲問他在省城怎么樣,坐啥車回來的,回來有急事嗎?聽得他心煩意亂。他只是冷冷敷衍著,同時鄭重地掏出20xx元錢,向自己的父親索要那張欠條。

父親愣住了,然後緩緩走到屋子裡間,打開箱子,從一本舊書里取出了那張嶄新的欠條。沒等他伸出手,父親就當面把欠條撕了,又一把推開他的20xx元,坐了下來。他抽著旱菸,有些傷感地說:“當時讓你寫欠條,也是怕你年少輕狂,半途而廢,逼著你往前走呢。你走時那種眼神,讓我心裡不好受到今天!要說欠的,20xx元你以為就能還清嗎?”

他臉紅了,無言以對。一張欠條當時就讓他氣憤難平,哪能體諒父親的一片苦心?

“城裡花銷大,錢你留著。孩子給父母的回報,就是自個兒能自立自強,過上好日子!”

父親說著,用粗黑的大手抹了抹眼角,讓他陡然心酸。他蹲下身去,把地上的小紙片撿了起來。我要把它重新粘好,隨時帶在身邊,時刻銘記這張欠條里蘊含的綿長的情意!

正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才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要知道,父母辛辛苦苦養育自己幾十年,要付出多少的心血,這是自己一輩子也償還不清的。在成長的道路上,永遠也缺少不了父母這個默默無聞的支持者,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以及我們的今天。但是,父母沒有指望孩子償還自己的養育之恩,孩子將來能夠成人,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就是對父母的回報。

我父母都七十五六歲啦,還用心照顧我九十歲的爺爺,我爺爺只是大我母親十五歲,每每回家看到年邁的母親用疲憊身軀用心伺候著爺爺的時候,我內心深處涌動著感恩之情!作為子女的我們需要的是一顆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對我們的養育,感謝他們撫養我們成人。我們要銘記,時刻銘記父母對我們的恩情。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人,他的人格是不完美的,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時刻不要忘記感恩那些給予我們幫助的人。這是我們成長的動力,沒有感恩心的人,是永遠也不會成就大事業的;沒有感恩的心,我們永遠是成長不起來的!

感恩,人生路上的禮物有時候別人幫助自己,並不圖什麼回報,而且即使是黃金萬兩也換不回別人熱心幫助你的那顆心。面對他人的幫助,的禮物不是物質上的財富,而是你那顆感恩的心,永遠不忘別人對自己的恩情。面對人生中他人的幫助,感恩,是的禮物,正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那顆感恩的心要遠遠重於其他任何的物質回饋。

可以說,感恩,是人生道路上的禮物。學會感恩是人的本能。我們從赤裸裸的來到人世,從無知直到長大成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大自然、親朋和無數陌生人給予的一切恩惠和德澤,我們被愛緊緊圍繞著。等我們哪一天老了,我們也要牢牢記住,為這些曾經關愛過我們的人送上一份愛,這份愛就叫做“感恩”。

成功學家安東尼·羅賓曾說過:“成功的開始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時時對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滿懷敬意和感激之情。”假如你接受了別人的恩惠,不管是禮物、忠告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幫忙,你若夠聰明的話,就應該抽出時間,向對方表達你的謝意。

知道么,“領袖的責任之一便是對別人說謝謝。”那些當選的領導人,總是要拿出一些時間去答謝曾經支持和幫助他們的人和組織。如果不這樣做,他就不可能繼續得到更多的支持。記住,過河拆橋的人是走不遠的。

我想對年輕人(包括我的兒女)說:作為青年人,正是學做人的關鍵時期,不能被現在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所影響。要知道,一個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人才,一個人格完美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幫助,最終成就自己的事業。學會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最先學會的,哪怕是一句極為簡單的“謝謝”!一個不忘本的人,才會受到他人的尊敬和認可,你的人生才能走好關鍵的第一步。

愛默生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在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也就幫助了自己。”所以,伸出你的手去幫助別人,不要伸出腳去試圖絆倒他們。一個與人為善、一心做事的人,也許會有一些小小的挫折,但勝利最終是會屬於他的。而擁有這樣的品質,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不斷的堅持,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感受到感恩他人的重要性,以後的人生路才會平坦。

現實告訴我們,只有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能夠順利地解決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困難,因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在需要的時候會得到更多人幫助。作為青年人,你們更應該清楚這點,這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步,只有走好這一步,你們的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溫馨。 感恩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無時無刻都在接受著別人對自己的恩情,都需要感恩。作為青少年,你們更應該懂得感恩,這是你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你幫助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只有你懂得感恩,長大後才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

看看下面這個普通人的故事:

一天清晨,在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里,早晨的陽光如利箭般穿透了薄薄的窗紗,射到了牆上,小男孩早早地醒了,但他沒作聲他不願驚醒疲倦的父母,因為他們還在沉沉地酣睡。

其實,他的父母早已醒了,只不過他們不願面對兒子那失望的眼睛,因為今天是11月份最後一個星期四感恩節,但是,他們已經沒有能力準備任何的節日禮品與膳食了。

丈夫躺在那裡想:若是放下臉皮,去和當地慈善團體聯繫一下,或許就能分到一隻火雞過節了。

但他做不到這一點。唉,怎么辦呢?

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們還是硬著頭皮起床了。丈夫沒有好心情,妻子當然也是唉聲嘆氣的。這一切小男孩看在眼裡,心裡十分難過,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窮人的日子就是這樣難挨,妻子終於忍無可忍了,倆人於是吵起來:“你怎么就不能像別人那樣去慈善機構走一趟呢?你不去也行,但你少在我面前耍威風。”丈夫沒話說了,是啊,雖然生活很困難,但他覺得去行乞更可憐,他不想被人看不起。

這時,突然一陣有節奏的敲門聲響起來。會是誰呢?大家都在猜著,該不會是乞丐吧,我們實在太窮了,根本沒有什麼能給他呀!男孩跑到門邊打開門。門外站著一個高大的男子,他滿臉笑容,手裡提著齊全的節日膳食,火雞、罐頭應有盡有,全都是過節的必需品。一家人看著他,都愣住了。那人說:“這些東西,是一位知道你們有需要的人要我送來的,他希望你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在關懷並深愛著你們。”

丈夫極力推辭這份厚禮,來人卻說:“不要推辭了,我只不過是個跑腿的而已。”他面帶微笑,把籃子挎在了小男孩的臂彎里,就轉身離去了,輕輕地說:“祝你們感恩節快樂!”這時,在小男孩的心裡,油然升起了一種無可名狀的神奇感受,這件發生在童年時的“小事”竟然影響了他的一生,並注定使他成為了一個樂於幫助他人的人。

這件感恩節的小事讓他領悟到人性最可貴的一面,使他覺得人生始終都存在著希望,他發誓日後也要以同樣的方式盡力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時光飛逝,轉眼他18歲了。他的收入仍然很微薄,但他還是堅持在感恩節那一天買很多食物,但不是為自己過節,而是要兌現孩童時的承諾與心愿。

“當、當、當”,同樣有節奏的敲門聲再次響起,扮成送貨員的已經長大的男孩出現在了一戶人家的門口。開門的是一位西班牙籍的婦女,她家裡有6個孩子,然而無情的丈夫拋棄了她。眼下,她和孩子們正在遭受著斷炊之苦。此刻她帶著充滿戒備的眼神望著來者。

男孩說:“不要害怕,我是來送貨的,女士。”之後他拿出了豐盛的節日大餐和佐料,女人驚呆了,立在那裡,她身後的孩子們則頓時爆發出了歡快的叫喊聲。

女人激動得熱淚盈眶,她吻著年輕人的手臂,用蹩腳的英語感動地說:“喔,你一定是上帝派來的 !”年輕人靦腆地說:“噢,不,我只是個送貨的,是一位朋友要我送來這些東西的。”

隨後他遞給女人一張小紙條,上邊這樣寫道:“我是你的朋友,希望你們一家人都能過個快樂的感恩節。也希望你們知道,有人在默默地愛著你們。今後你們若是有能力,就請同樣將這樣的禮物轉送給其他需要的人。”

當年輕人把食物搬到屋子裡時,他的心情格外愉快。當他走在返回家的途中時,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和親密無間的感受,令他也不禁熱淚盈眶。

回想起自己年少時的種種悲慘經歷,沒想到它們竟成了導引自己走向坦途的前奏,指引他用一生的時間去幫助別人。童年時的那個送貨人是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覺得,傳播愛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幾年後,這個年輕人幾經風雨,歷經磨難,成為美國總統的特別顧問,他就是全球的心理勵志專家、成功學安東尼·羅賓。

人就好像一個容器,當這個容器被注滿水時,它就會流淌!你也許會說,是啊,可惜我這個容器一直也沒有人來注入一點水。沒錯,羅賓有幸在童年時親身感受到了那種神奇的力量,他由此具有了完備的人格,我們可能沒有遇到過那個“敲門的高大男子”。

但讀到這裡,我們會發現,生命中值得我們去感恩的人真是多之又多,比如說那給你生命的兩個重要的人,難道不值得你去感恩嗎?那個曾經和你產生美麗愛情的人不值得你去感恩嗎?那個教你讀書寫字的啟蒙老師不值得你去感恩嗎?那個與你同窗同宿的人不值得你去感恩嗎?那個曾經幫助過你的陌生的人不值得你去感恩嗎?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他們付出的都要比“敲門的男子”多得多,你感受到了嗎?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人人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人人都要學會感恩。感恩是一種精神境界,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做人的哲理。讓我們常懷感恩之心、常修感恩之德、常立感恩之志、常做感恩之事,時刻不忘祖國之恩、社會之恩、養育之恩、知遇之恩、幫助之恩。只有這樣,學習起來才會更有動力,生活起來才會更有熱情,工作起來才會更有激情,才能夠體會到他人幫助的快樂和絕處逢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