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中的感恩教育

國小語文中的感恩教育

福建省廈門市大同國小 林姍姍

題記:僅以此文獻給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內涵,是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掘教科書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內容

國小語文教科書中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

( 整理)

(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僅保證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我們的精神。如,《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我養我人類的是地球母親;《黃河魂》能讓我們心潮澎湃,壯懷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綠”》能讓我們心靈小憩。

(二)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夠勞”,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書中多角度表達父母之恩,有《春蠶》中年年辛勞無怨無悔的母親,有《秋天的懷念》中給殘疾兒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親,有《釣魚的啟示》中給兒子道德力量的父親等。有感天動地的地震中的父與子等。

(三)祖國之恩。祖國是具體的,祖國不僅是疆土,還有文化和她的萬千子女。我們不僅要從描寫祖國各地風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更要從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豐富底蘊,從祖國的優秀兒女特別是在祖國危難時刻為祖國而獻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課文中的幾十首古代詩歌,《長城》《趙州橋》《蘆溝橋的獅子》《頤和園》等課文能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燦爛文化;《十六年前的回憶》《狼牙山五壯士》等課文能讓我們感知英烈的祖國心、民族義,《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詹天佑》等課文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才是祖國的優秀兒女。

(四)社會之恩。我們不僅要把學生培養為有個性的人,還要把學生培養為社會人,教育學生愛社會,愛人類,培養學生博大的胸懷。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畫楊桃》等課文感受師恩,從《她是我的朋友》等課文感受友恩,從《尊嚴》等課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價值取向

語文課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感恩的價值觀。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對大自然、對父母,對祖國、對社會,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茹苦含辛養育我們,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祖國,社會,為我們提供健康成長的陽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最好的回報。珍惜生命,就是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滋養自己的精氣神,就是要遠離危險,包括交通違章、吸毒、愛滋病,還有形形式式的犯罪。

感恩——承擔責任

在感恩教育,要滲透承擔責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過分憂心;感念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作貢獻,在祖國和人民的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威脅時,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捨生而取義”,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感恩——學會和諧相處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的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和不同階層的人相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係的和諧。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一)信息篩選——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恩。要根據文章特點,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明白要感誰的恩,感什麼恩。表現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寫景的記敘文或是說明性質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從景物特點、從事物特點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寫人記事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或事情的意義,感知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

(二)情感體驗——感恩

沒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我們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1、在朗讀中體驗

適宜感恩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後,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感恩情感的語段,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反覆朗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體會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寫員》一課,要反覆朗讀有關敘利奧的心理描寫的語段,體會敘利奧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對家庭的責任感;三是景物描寫細緻的語段,要在反覆的朗讀中深入意境,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敬畏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寫山雨的語段反覆朗讀,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愉悅自己的情感。此外,要騰出時間讓學生朗讀全文,鼓勵學生課外多讀全文,把對課文的體驗留下深深的痕跡。

2、在想像中體驗

表現大自然美景的課文,通過想像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黃河魂》對壺口瀑布的想像,能更加體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國的雄偉壯麗;表現祖國優秀兒女包括英烈的課文,通過想像,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對人物高尚品質的認識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壯士》,想像五壯士英勇殲敵的情景,能夠激起我們抵禦侵略的萬丈豪情。

3、在思維中體驗

對表現事物意義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思維,在思維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如,《只有一個地球》,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深入認識地球對人類的意義,體會地球對人類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圓明園的毀滅》,通過體會圓明園毀滅的意義,從而體會到一個強大的祖國對人民的意義, 激發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情感。《嚮往奧運》,理解舉辦奧運會的意義,能更加激發民族自豪感。

(三)傾訴衷腸——報恩

( 整理)

從文本入手,學生已經知恩、感恩,還要做適當的拓展,讓學生通過表達心聲,把情感升華到報恩和施恩的層面。主要方法有:1、保持角色本色訴衷腸,如,教學《西湖的“綠”》,可以“我為西湖的‘綠’做貢獻”為話題,引導小練筆或進行說話訓練,2、深入角色訴衷腸,如,《秋天的懷念》一課,“每年掃墓時,史鐵生會跟母親說什麼?”3、變換角色訴衷腸,如《窮人》的拓展教學,“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來後你會說什麼?”

總之,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感恩、知恩、報恩和施恩,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為。

(林姍姍:女,1975年生,本科學歷,國小高級教師,福建省優秀青年教師(1998年評),泉州市國小語文學科帶頭人(2003年評),1993年秋季畢業後任教於安溪縣慈山學校,2005年秋季調入廈門市大同國小。近年來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國小教材教學》《福建教育》等刊物上發表多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