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停留三世,卻未曾給一時。

胡蘭成現在的悔與當初回武漢到溫州時形成鮮明的對比,如若沒有小周,是否還有別的人?那么與張愛玲是否真的只是這樣的結局?

胡蘭成這個人我不是很了解,或者說一開始並不知道有這個人的存在,只是在很久以前好像聽說過這個名字,因為很眼熟,可能是關於張愛玲的某篇文章吧。

他敘述了這樣一個美麗又淒涼的故事,不免讓我想到張愛玲的《半生緣》,情節竟如此相似,但我也只是猜測,同樣是輾轉反側的愛情,同樣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只是短短的八個字而已,卻溢滿了感情,那時初遇時的仰慕與愛意,現在提起,又能說明什麼,即使如此,你們也不會再重新相遇,他已經離開了,“我自將萎謝了……”多么惆悵淒冷的六個字,只六個字,將張愛玲的悲痛與放手描繪的淋漓盡致,完全沒有嬌柔造作,因為張愛玲本身便不是那樣的人,是胡蘭成不懂得珍惜?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早已不喜歡我了。”這句話從張愛玲的筆下寫出來,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當初的感情難以割捨卻不得不割,從此,心裡便再無此人,也許,用一年半的時間忘記一個人,是很短的吧,這樣,才是那個敢愛敢恨的張愛玲啊!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的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張愛玲很愛胡蘭成,愛到最後變成恨,最後放空,不愛不恨。

張愛玲於我,只是一個喜歡的作家或說敬仰的女人,張愛玲於胡蘭成,會不會是一個過客?一會兒便煙消雲散,是嗎?胡蘭成,張愛玲為什麼如此愛你?不管之前或是離你而去之後,至少那時,她是那樣的愛你,不遠千里去看望你,也只是看到你和別人的婚姻。

你後悔了,卻尋之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