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散文詩歌:貼近!擁有?

我曾聽人無數次談起生命。生命是多么的不可缺少,失去生命將失去一切;生命是多么頑強,任何困難也不能讓生命屈服;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死亡輕輕拂過,生命之花就黯然凋謝了。有多少人何嘗不想挽留生命之光,但是正如日落是無法由人來左右一樣,生命的洪流亦不是人類所能凝固的。

留住生命一直是人類億萬年來的夢想,無論是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還是歐洲巫術聖靈的起死回生,只是從人類的臆想中提取了安定心神的鎮靜劑,我們且不談是否真有奇效,光是這類的“壯舉”就是生命軟弱的有力證明。由於畏懼死亡而尋求不理智的長生方法,是任何一個只從巨觀上丈量生命的人瀕臨死亡時的首選。

但我只能坦誠的或者說是殘忍的告訴這些浪費生命卻又在最後關頭後悔的人——生命在近百年間是無法重新來過的。雖然結局似乎早已注定,人類必有一死,但在生命還屬於我們的時候,保護好這美麗精靈就顯得尤為重要。

生命的珍貴也就因此而凸顯,但是生命的真諦並不是建立在嚴絲合縫的守護之中,我們對生命的無數次讚頌,我們對生命的無限崇敬,只是我們貼近生命的一種表面形勢,即使是最虔誠的臣服於生命的偉大,也只不過是與生命依偎得更緊了,總有一天她會掙脫你的懷抱,因為這時保護再也不是對生命的存在而負責,卻變成了禁錮生命的一種手段,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小心謹慎得無以復加,這讓生命感到了乏味和疲憊,掙脫你也許是一種更明智的選擇。

可是有人會說,他們真的失去了生命嗎?真的“死”了嗎?其實死亡對於生命的魅力只是陪襯,正如絢爛的花朵只有在陽光下才能顯現出斑斕色彩,沒有死亡的生命就是幻覺。這種生命的離開,並不是代表著“生命”的消失,它可以繼續存在於生命體的左近,但只是存在而以,她的離去所帶走的是一種奮鬥的動力,和生命所固有的活力,失去她的人將永遠沉淪,如同行屍走肉,軀殼而以。

這樣的人畏懼的是什麼?應該畏懼的是什麼?難道是存在於生命體上的時間的流逝嗎?有時間而沒有生命的意義算得了什麼生命。難道是生命進程中的最後一個步驟——死亡嗎?可是這一生的奮鬥就只是為了被迫迎接和畏懼這一刻的到來?!沒有人會喜歡死亡,畢竟物質被搶奪終究是令我們反感的,但是死亡就是這樣悄然無聲地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對於生命的熱愛難道就能因為性質不同但根基相同的一段歷程而改變嗎?正如現實主義者所說:“既然不能剔除,那就接受它。”他們所應該畏懼的是,沒有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力所能及的事物。

我們作為一種生物生活在這地球上,理應有自己的一段歷史,無數人用自己的熱血與汗水,澆灌出人類燦爛的文明之花,但是作為子孫的現代人何時仔細想過,自己是否為這片美麗做出了什麼。我們看著太陽東升西落,無數次感嘆時光飛逝,無數次從時間的日記中領悟生命的重要,可是你捫心自問,時間正在記錄歷史的時候你又在乾什麼?是啊!每個人都想到了生命的可貴,似乎觸摸到了生命脆弱的靈魂,似乎生命離我們很近,但這咫尺間仿佛又是相隔兩世,永遠不能觸及。我們每個人都有權接近生命,因為在我們的世界觀中,活著便是貼近生命的理想證據。

但是只要我們一生都碌碌無為,那么我們便無權擁有生命,聞天祥曾這樣表述他對生命之擁有的看法:“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生命的終結所昭示得並不僅僅是一個生命的覆滅,更是對生命的真正擁有,雖然時間早已流逝,但是生命的靈魂仍然會得到升華,因為生命屬於他。

愛因斯坦說:“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意義。”我們畢生追求的何嘗不是這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之精魂呢。時間是沸水,而生命的意義是精挑細選的茶葉,而只有二者相融合,才能從人這個生命載體——杯子中,品味出清幽淡雅的生命之茶,這才是完整的生命,時間……意義……

我們為迎接新的一天付出了24小時的生命;我們為迎接人生的轉折付出了幾年的生命;可我們要為迎接死亡的到來付出一生的生命,而這些都只不過是時間在和人類開了個玩笑,用它的畫筆描繪出生命的長度罷了。當我們站在死亡的門口回望曾經的路,如果我們看到了留下的痕跡,那么證明生命的意義此時此刻正在最後的血液里流淌,她屬於你。可如果你看到的是仿佛從來沒有來過也從來沒有走過,那么死亡將使你最痛苦的時刻,不是因為死亡奪取了你的生命,而是你自己將生命一分一秒的踢開——讓它變為真正意義上的過去。

如果生命只是為了消磨時間而存在,那么它就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死亡的光顧也就顯得尤為可怕,我們保護自己的生命,並不是懼怕死亡將她奪走,而是要讓他在死亡面前證明自己的堅強。我們既可以選擇為活著而活著,也可以選擇為生命的意義而活著,而活著與生命是從屬於一個部分,活著只是時間的消耗,而生命的意義則是我們生命的原動力。只有前者,那么你對生命的珍視只是讓你貼近生命;有了後者,則會使你真正擁有生命,完全的擁有生命。我們所要珍惜的不僅僅是代表時間的生命,更需要珍惜和擁有囊括生命真諦的生命。

假如我們肯用一生的時間去擁有生命,那么死亡將成為生命之路上最悽美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