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與實

在瞬息萬變的大千社會中,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信念,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小舟沒有了羅盤,縱有多么堅固的船體也會四處漂泊,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用我們的肉體表達我們的感情,是喜?是悲?是痛苦?是愉悅?但這往往只是我們與人交流的一個工具,不是我們最真實的想法。而我們又為什麼不表達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呢?為什麼不能坦誠相待呢?我們生活的地球有60多億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我們要與人交流、比較,我們渴望過富裕的生活,那么我們想過富裕的生活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享受,還是為了做有意義的事?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與他人炫耀?一味的只追求物質生活,而忽略了人最寶貴的財富——精神。那么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乏味。

財富是虛的,而精神則是實的。

人們為什麼去聽鋼琴演奏會?不是為了看演奏家優雅的舉止,華美的禮服,而是為了聽動人心弦的聲音;是為了滿足人在精神上的享受,給予我們在心靈上的震撼。我認為,只要演奏家衣著得體大方就夠了。“人,要隱於音樂背後”鋼琴家的這句話,讓人們去思考我們到底是去聽,還是看?讓人們知道,不要只關注次要的,浮漂的物,而忽略了主要的,永恆的精神。

穿著是虛的,而音樂則是實的。

有些人很喜歡明星,大都僅僅是因為他們與生俱來的面孔,可是我們是否真正了解他,知道他們光鮮亮麗後的一面,又是否認真想過,你喜歡他的什麼?沒有深入的了解,單憑外表是不能對一個人其他方面都做出評價。

外表是虛的,則內心是實的。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那么,對孩子的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家長們認為物質上的滿足又是否大於精神上的需求呢?現在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或單親家庭,或許對他們來說親情才是他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最有效的療傷藥,就像小樹如果沒有陽光,你給他再多水,施再多肥,它都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

物質上的滿足是虛的,無價的親情是實的。

在我們現在忙碌而又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會有許許多多的壓力,但我們不能被金錢誘惑,免得喪失了自己的本性。我們可以用首飾,衣服……在外表上包裝自己,但我們不能忘記無論我人在社會中地位是高,是低,是窮人,還是富人,我們都是人,都應有人應有的品質,要正確看生活中的虛與實,把握好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