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探究成為“痴人說夢”

探究,本事一種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重要學習方法,卻總因各類條件不足而流於形式,成為“痴人說夢”。

著名教育家熊炳奇在他的部落格中曾寫到:“探究應成為學習的主要方法,不應該被忽視!”誠然,探究讓同學們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讓同學們體會到了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喜悅感,你能不說探究給了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對學習更有興趣了嗎?相反,如果將探究逐於課外,老師們只是一味地“滿堂灌”,那么,就算學生理解了又怎樣,他們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探究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習只會成為負擔。

就拿自己的經歷來說吧,在我們的新課程標準生物、物理書中,就有非常多的探究實驗。而在這三年中,進入實驗室的機會不超過兩次。在那兩次試驗中,我體會到了非常大的樂趣,不但對實驗步驟、流程了如指掌,而且對誤差分析的把握也十分到位。而在那兩次範圍外的其他實驗,我們只能聽著老師講怎么做,看著課本“教”我怎么做,然後將實驗流程死記住,如此一來,不免感覺非常吃力。

探究不僅教給同學們知識,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團結意識。在探究中,各小組不但要分工明確,而且也要密切合作,將探究所得結果匯總整理,共同提高。

很有名氣的小說家池莉教育女兒的方式常惹爭議,有人對她幫助女兒探究的做法非常贊同,也有人表示否定。殊不知,正是這樣的教法讓她的女兒錄取了國外著名大學。但是,現階段的的學校探究活動大都流於形式。如此,不僅挫傷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會讓同學們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待學習甚至變得呆滯。

綜上所述,探究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另一方面,對於提升協作意識也大有益處。

所以,真的不要讓探究成為“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