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覓食乃立身之本

對於動物來說,無論低級的還是高級的,都要像馬克思所說的先解決物質生活資料——“食”的問題,然後才能涉獵其他。而在“覓食”這一點上,“任何外來的幫助也不能代替本身的努力”,所以,樹立自己覓食的意識、提高自己覓食的能力,實乃立身之本。

有一種寄居蟹,它不但“白住房”,吃的也是坐享海浪帶給的食物,於是,它只能飢一頓飽一頓、有上頓沒下頓地在朝不保夕中艱難度日,即使不夭折,也長得又瘦又小,成不了大器。原因何在?自己不覓食,一味接受賜予的結果。

而南美洲的鷹卻不同。它們鷙猛強悍、爪堅喙利,翅剛健而富有彈性,體健碩而不乏敏捷,捕獵時或一飛沖天,或直射大地,百發百中。然而,這種高超的覓食本領絕非天生,是鷹媽媽“殘忍”地迫使孩子練就的。在雛鷹剛長出翅膀時,媽媽要啄爛它們的羽翼,讓翅膀再次發育,使之更豐滿有力。在剛學會低空飛翔時,媽媽會叼起雛鷹飛向高空,然後狠狠地拋下懸崖,逼迫孩子振翅飛離巢穴,去獨立覓食生存。就這樣,這種鷹才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裡,擁有傲視萬物的一席之地。

其實,不僅動物里有寄居蟹一族和蒼鷹之輩,世間同樣有令人討厭和值得點讚的人。

據報載,有年輕的小兩口,他們生了孩子後,還賴在父母家裡白吃白喝,一家三口一齊啃老,害怕經受社會上的艱辛,父母催促也不去找工作。請問這兩位,父母百年後你們怎么辦?如果年輕人都這樣,家國希望何在?還有一些吃青春飯的女人,她們以色事人,不學無術,好吃懶做,只想過寄生蟲一樣被包養的生活。試想,等到她們人老珠黃、風韻不再,恐怕免不了淒悽慘慘戚戚吧!可見,及早培養自己覓食的意識和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啊!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有句名言佳句:“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乾,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清代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還鄉,用一生的積蓄為家鄉修了一座橋,子女們有的不理解,他說,自己的事自己乾,自己的天地自己闖,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在他的鞭策下,子女們不靠父親這棵大樹,各有各的作為。

遠見卓識的父母,深懂愛子之道,其真愛就是“為之計深遠”;志存高遠的子女,不會依靠“餵食”生存,他們會緊緊抓住覓食機遇,努力掌握覓食本領,爭做自立自強的人。因為,不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自己覓食永遠是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