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宜,展現個性

“因地制宜”是尊重客觀規律,實踐證明,“因地制宜”也是成事的保證。“因地制宜”放在教育上就是要“因材施教”。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對學習主體客觀的分析與了解,揚長補短,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

一汪清水,並非種什麼皆可。如要在深水中種稻穀,那水深過稻頭,想要豐收稻穀,這談何容易?但深水也有深水的妙處,如果我們改種菱角,用其所長,菱角就會獲得一片寬闊的生長空間,為豐收打下基礎。其實萬事也皆同理。

還記得很早的時候讀過的一篇哲理小文:“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質地過於鬆軟,無法吹出悠揚的笛聲來。但他們不是沒有用了,它們還可以發揮自己柔性強的特點,還用做編竹蓆的材料!”倘若非要嫩竹做笛子,那想必是費力不討好,別說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那樣勾起客居者的思鄉之情,恐怕是自己自娛自樂也嫌它聲音太艱澀難聽了吧!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辯證客觀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個模板育人辦事,這樣才能突出每個人的個性,使其成為自己領域中的“愛因斯坦”“畢卡索”,而不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庸人!

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無論什麼人,只有充分發展其個性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客觀地分析我們的潛能,我們才能實現飛躍!前一段時間,我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為一個學生當然要德、智、體全面發展,這是我們美好的願望。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個人愛好不同,目標和願望不同,因此很難實行一個模板的教育方式。讓熱愛文學、醉心於詩詞歌賦的文學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學艱澀難懂的公式中,讓精於嚴密推理的明日科學家整天哼吟著散發著發散性思維氣息的散文長詩,這是多么難以想像!就像非得讓陳景潤寫抒情詩,讓李白研究數學公式一樣,最後只能一心期望,終歸要破滅!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揚長避短讓我們都成為自己世界的“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