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點

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一道苦若生命,二道甜若愛情,三道淡似微風。

——題記

陶淵明自山林出,寒窗苦讀十餘載,常夜以繼日,韋編三絕,終入仕。

致陶淵明:

面對偌大的朝堂,你滿心歡喜,以為走出了庶子的原點,正向著兼濟天下的終點邁進。但是當你僅僅跨出那幾步,你才意識到,你所處的不是實現夢想的天堂,而是吞噬抱負的地獄。於是你回到原點,從苦到甜,你在思考。

你如同茫茫黑夜中迷失方向的飛蛾,努力尋找身邊或許存在的微弱光芒。而當數年無果的探索一點點澆滅了他的希望之火時,他停歇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因為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蘆葦。他在思索曾經的種種努力、種種嘗試,在他緊蹙的眉下,犀利的目光透視著自己人生的路線:讀書之艱、入仕之喜和陷入泥潭的掙扎。這是他和所有士子們的人生,將來,他將何去何從……

終於,你眉間的烏雲散去,一種豁達油然而生,一條清晰的道路浮上心間;從原點出發,一直在朝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攀登,你奮鬥過、成功過,也迷惘過、失敗過,但這是真正的人生。

你經歷了人間世事,一直在做別人眼中的“你”,而現在,經歷了一切的你最終還是回歸到了原點。因為你知道,自己是陶潛,你是雲中的潛龍。無需理會那混亂的朝堂,你不屬於那裡你出自山林,自當回歸其中。你再一次回到原點,從甘甜中體味平淡。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你何必為五斗米折腰?去便去,留也無意,官場只不過是小人的聚集之地,而雲中之龍卻是林間隱士、月下詩人。回到原點,終南山下五畝田,這才是你的桃花源。劉禹錫自以為陋室之中“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但他又怎能從這空虛之中體會出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無盡樂趣?王勃贊滕王閣宴“氣凌彭澤之樽”,但年少輕狂的他又怎能體會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深遠?你歷盡滄桑,回到原點,這心境又豈是只會談笑鴻儒的劉禹錫可比?你幾經沉浮,看透世事,又怎會只有王勃乏力的一句“舍簪笏於百齡”?回到原點的你釋然了,你從平淡中悟出了生命的本源。

屈原放逐,他縱身一躍便走向了終點;四面楚歌,霸王的長劍一揮也走向了終點。而唯有你,在同樣黑暗的官場,聽著同樣危險的四面敵聲,用一個華麗的轉身,回到原點,走出一片新的天地。世間才少了一個碌碌無為的政客,多了一個名在千秋的逸士!

勘破,放下,自在,回到原點,新的夢想從這一刻起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