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白作文800字

杜子美詩云:白也詩無敵。其實李白人也無敵。並非神仙金人,而在於真。他的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闊達,他的傲岸疏狂,他的消沉,他的執著,還有他因求官心切被後人指斥的庸俗和淺薄,都如此通明透亮,可以使人一覽無餘。要是能穿越重來,我想成為李白。

時代

李白青壯年時期,正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不僅政治、經濟繁榮,文化的包容性更顯淋漓盡致。從唐朝出的書法作品字跡也可看到大唐的興盛。“莊嚴、敦厚、飽滿、圓健”是唐代沒血的真實寫照之一。且當時唐朝開放兼容的政策孕育了唐代浩大明亮的文化境界,這些都可以從歷史書上尋到。讀了祝勇的《紙上的李白》,我方知原來唐代藝術之自由與浩蕩,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前朝的紛亂與當朝的安定的差距所帶來的變化。“到了唐代,曾經的悲慘和痛苦,都由負面價值神奇地轉化成了正面價值,成為鍛造大唐文化性格的大熔爐。”如此好的時代,正給予了文人一個大放異彩的舞台,包容四海,兼容並蓄,摒棄了秦朝粗暴的思想統一,也不同於明清的思想專制,從而造就了唐代文學的時空感。大唐盛世,恢弘浩大,正是我心儀的朝代。

經歷

李白也算是位富二代,5歲隨父前往四川生活。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15歲的李白就開啟了驢友生涯。年少時的經歷使他眼界大開,此後的一生,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看過山河川流,期間也嘗過途中之艱苦,這種經歷在諸位有盛名的詩人中已屬難得。“從千里霜雪、萬里長風中脫胎而出,所以他的生命里,有龜茲舞、西涼樂的奔放,也有關山月、陽關雪的蒼茫。”李白並不囿於所謂寒窗,而是從走四方的流浪,一定程度上也鑄就了他愛自由、浪漫,足夠灑脫的豪性。這樣的經歷已足夠吸引我,使我心生羨慕。

品格

風流瀟灑,放蕩不羈。李白在《韓荊州書中》寫到“自幼好任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劍術,二十而懷縱橫之策,欲遍乾諸侯。”這種獨屬於他的暴力美學在“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體現得淋漓盡致。

豪放任性,自信進取。李白曾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一生也正是這樣做的,他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和自信。

坦蕩自然,待人真誠。當好友王昌齡被貶,其他人都避之不及,李白卻寫詩送行“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如此真摯,令人為之動容。

李白的盛唐時代,李白的浪跡經歷,李白的有趣靈魂,是他的特別之處。壯志難酬不能困住他,他有賜金放還的=瀟灑,更有乘風破浪濟滄海的排遣。李白的氣魄觸動我至極,要是能重來,我願體會李白這傳奇色彩的人生,即便有床前明月光的孤獨,但只有這樣,人生才會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