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白作文800字

李白,是中國基因中一個偉大的名字,沒有哪個詩人像李白那樣為人熟知,並成為每箇中國人印象中深刻的一部分。每箇中國人像都與生俱來般在思鄉時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以說,李白和他的詩,是中國人的天生自帶的身份證明。

可是,深入了解李白之後,你會發現這位詩人的人生,卻顯得傳奇而孤獨。

從25歲離家後,這位詩人就獨自仗劍遠行,一步又一步走在他的理想之路上,慢慢走成了我所熟悉的李白。他的獨特人生經歷和時代背景造就了這位旅人的縱深和寬宏。他不像杜甫那樣憂國憂民,屋頂上那三重茅不足以牽動他的情感。他目光沉靜,他所在走的,所修行的是萬億年亘古不變的宇宙天地,就是超脫人社會性的最高理想。但這樣一位修行者,不同於經歷九九劫後的佛祖無情無念。李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詩人,困頓,愁苦,飢餓這些通通都可以從他的詩中找到。和同為唐代的許多大詩人相比較,李白多的是那點仙風道骨的俠氣。道家精神彌補了,也掩蓋了儒家的過分社會性。官場封閉了他的去路,他瀟灑一回頭,走向了更寬闊的路。

李白的孤獨是天生的,是形而上的。他一直在修行,找尋人的自由,拋棄掉社會的框架,一步又一步解構社會。而在這個過程,也只有他自己能體會到那種不被人理解的孤獨和痛苦。而狂妄自大的個性,也讓其在這條孤獨大道越走越遠。他不斷“吹噓”自己,朋友“吹噓”自己,冬粉“吹噓”自己,而自己也愈加成為一位狂熱修道者。也是這樣,在玄宗眼中的李白,就像永遠也只是一個偶像歌手,無論多有個性,也終究不是從政的人才。他自負狂傲,自視清高,不屑官場,也無心對抗險惡,以這樣的心態從政,只是讓矛盾激化,官場愈顯世俗,李白愈發清高罷了。

李白就是這么一個人,矛盾而耦合。他的世界孤高遠大,身邊的朋友卻不少。他超脫放蕩,卻寫詩直言困於饑寒,他一生傳奇,最後卻以最普通的死法離開人世。現實中的李白可能遠不同於以往印象中的那個人。他終究無法擺脫人性的複雜。作為修行者,他沒有找到理想,雖才華錦繡,卻終為血肉之軀。但他的故事,遠未結束。無數人都在傳說這他的故事,他,還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