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作文

旅途作文(1)

又是一個春天。

去年的春天,淡淡的陽光摩挲大地。

我總是在下課的間隙悄悄看向窗外。綠色的玻璃窗外是幾棵高大的樹。臨近畢業時更是發了瘋似的看,看那昨日還只有幾片嫩葉而今天綠滿枝頭的挺拔的樹。我望著那些一夜生長起來的綠葉在春日和煦的風中伴著“颯颯”地淺唱歡快地跳舞。我只是怔怔地看,看那些綠意盎然的舞者。而時間就這樣流走了。我要離開了,我說,不會回來。

我轉過身,走向了另一扇門。

傍晚的風輕柔地掠過我身邊。我看著天邊的紅暈隨著夕陽西沉抹開一大片,而另一邊是藍灰色的陰鬱的天空。走到熟悉的岔路口,我沒有轉過另一條路,徑直走了下去。這是我的路。

教學樓里燈火通明,卻安靜得像是亂葬崗。周遭的人們或是奮筆疾書,或是凝神思考,做著一切與我無關的事。我倏而感到不知所措。

等到清脆的鈴響,人聲頓時鼎沸。喧鬧的氣氛讓我不適,我慌亂地收拾了書包,逃離這個讓我不安的地方。走到空曠的操場,我不禁加快了腳步。

初春的夜晚的風依舊寒冷,固執地在寂寥的巷子徘徊。我獨自一人走在幽長、昏暗的巷子,時不時有和我一樣的學生從我身旁走過。而我們卻又不一樣,肩負著不同的明天。我不禁感到悲涼。我抬起頭,看到頭頂的天空沒有往日明亮的月光,只零零星星地撒了幾顆平時難以發現的閃亮的星。我突然感到我的理想就像這些星星一樣,只有在更黑暗更寬廣的地方才能變得耀眼起來。而我帶著這些渺小的理想,只有走過更加漫長的旅途,才能使理想變得偉大起來。

人生是一個旅途,一個遙遠的無盡的迷茫的旅途。朴樹的歌突兀地在我的腦海響起:我們路過高山/我們路過湖泊/我們路過森林/路過沙漠/路過人們的城堡和花園/我們路過幸福/我們路過痛苦/路過一個女人的溫暖和眼淚/路過生命中漫無止境的寒冷和孤獨。我知道我要路過迷漫的霧藹和肆虐的風沙,去觸摸我那堅實的理想。並在跋山涉水中,學會沉默。我知道還有和我一樣寂寞的同道人,散落在四面八方,思考著同樣的人生,然後學會堅持,並享受因此帶來的孤獨。

我不知道我是否會在背起行囊走過川流不息的人群後變得冷漠,但這並不是無情。唯一確定的是,頭頂上會有蔚藍的天空和飄渺的流雲,巷自的盡頭會有光明,黑暗的盡頭會有曙光。

我只是覺得,一旦身在旅途我就不會停止,也沒有什麼能讓我停下。

最後,我想用一本關於旅行的書《如花美謄》里我非常喜歡的一段話為此文作結:

我想我的旅途就像是我的生命,它開始了就沒有可能再停下來。我必須也只能一直不停地走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老了,真的老了,或許可以在一個地方安靜地棲息下來,且聽風吟。

旅途作文(2)

是誰的東風在一夜之間綻開了千樹千花

與梧桐細雨中嘆惜黃昏的點點滴滴

小橋流水下埋葬的是誰的記憶

在如風的往事裡

望斷天涯的最後一抹綠

祭奠為我逝去的年華

以及為明的生之領悟

一直想要流浪,去到一個個靜默唯美的畫面,然後轉身,離去,不留一絲痕跡。可每到這時,我想我心中多少會有些留戀。也許有一天會止步,安詳;也許不會有……

夢裡的圍城中,遠方凌亂的木銷頑固的拽住那僅留在斷橋的鐵索,鐵屑灑落在不算湍急的河流,或隨浪飄忽不定,或深沉水底。落霞銜著血的殘幕降落於天的盡頭,等待著重生的黎明。重生,是旅途的開始,也是對逝去年華的最後宣判。

收拾好垂墜的心情,準備上路。

漫長的旅途中,我傾聽過二胡的悠揚。他無家可歸,漂泊似凝霜之夜,幽怨似深秋桂子,他說他最是懷念杏花春雨的江南,曾給他溫暖的江南。我安慰過冷寂的冬雪,她只能躲在春的背後,與無數個梅花香的夜晚落落獨舞,或許她不會忘記朔北的黃沙——唯一與她共舞在天地間的精靈。走過了許多景,遇到了許多事,只是不知,下一次,我的心將去向何方?

黑色的不祥之鳥一路上陪伴著我,走過滄海桑田,走過歲末的秋天,直到我不得不用燭火來溫暖疲憊的心靈,用夢境去堅持搖搖欲墜的信念。寂寞時,我會獨坐窗台,看夜是如何深得更寂寞。然後嘲笑離別的風,帶不走我的思念。

當光明再次統治大地,我得背上背包,繼續一個人的旅途,去向不知在何方的天堂。

所有凋謝的日子

都曾盛開在太陽下

抖落一身的牽絆

我只想要浪跡天涯

去追尋前世今生的旅途

去續寫今生前世的神話

我幾乎忘記了曾經寫下這段話,忘記了曾經比海誓山盟更深沉的誓言,忘記了曾經比天長地久更遙遠的夢想。或許,我會希望在古色古香的麗江里,留下光轉星移的夢,在擁有一米陽光的酒吧將時間遺忘。這算什麼,失落,還是放棄?千百年的光影溶解在絢麗的酒杯中,拋棄一切的煩惱與憂愁,拋棄一切寂寞與倦怠,沉醉在避世的水月鏡花里,然而一切終將幻滅。

生活就像這場旅途,再美的勝景也留不住疲憊的身影。旅途沒有終點,生活沒有信念,只是殘酷得讓人一次次離別,一次次迷茫。

如果我們累了,記住故鄉在遠方遙望。不要一味地對夢想妥協,故鄉朦朧的煙雨中,我們可以將不堪重負的心靈輕輕安放,靜靜訴說……

旅途沒有終點,我們需要學會放棄。

旅途作文(3)

旅途開始了。火車向西行駛著,朝著我憧憬已久的大西北駛去,帶著我的幻想與衝動。

在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與摩擦聲和搖籃似的車身里,我迷迷糊糊地觀看了一晚上的快放電影,接近黎明時分才入睡。清晨,陽光從車窗漫延至車廂,撫摸著我的臉,輕輕地喚醒了我。我坐起身,揉了揉惺松的睡眼,不經意朝車窗外一瞥,就一下子被這難得一見的異域風光震懾住了。

此時,火車正沿著一條河行駛,河水不眠不休地流淌著,沿途卷帶走了岸邊質地鬆軟的泥土,至使眼前的河水色黃且混濁。對照地圖一瞧,以往只有在書中略聞“涇渭分明”,其中的渭河正在我的腳下,正如書中所言。

沿河的高山體現了大西北固有的特色,黃土裸露在外,在長期的日照下,部分乾透成沙,幸得山上雖分布稀疏但紮根牢固的草株的加固,才沒有在風吹雨淋下流失。由於自然條件限制,山間難覓樹影更別提林蹤,只是偶爾見到幾棵耐旱的楊樹或是不知名的樹木倔強地挺立著。

天地間的色彩有些單調,除了天空一片湛藍,土黃色占據了大半個空間,鮮見綠色。看著看著,幾抹金黃使我眼前一亮,那抹抹金黃是葵,是從小在南方生活的我難得一見的向日葵。它們或幾株做伴而生,或乾脆獨守一方熱土。夏天是葵開的季節,我眼前的這些葵花顯然沒有梵谷《向日葵》那般拘束,那些肆無忌憚地熱愛陽光的生命,那些壯碩且拒絕擁有任何花該有的嬌弱的生命,那些簡約到甚至不屑染上任何香氣的生命,已經開放。正如生活在這大西北的土地上的人民一樣,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努力生活著。

不知不覺已經結束了近二十個小時的旅程,到達了蘭州火車站,下車後便隨旅行團一行入住了一家賓館,簡單休息了二天后又踏上了通往青海方向的旅程。汽車駛出市區,上了高速公路,不久到達了西寧。簡單地吃了一點午餐,大家又馬不停蹄的往期盼已久的青海湖駛去。

沿著青藏公路向車窗外放眼望去,由於剛剛雨過天晴,道路兩邊是潮濕、平蕩蕩的草原,長滿豐茂的綠草,大片大片乳白色的羊群,黑色的氂牛群在上面蠕動著。雖是夏未,依然有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點綴其中。草原的盡頭是延綿不絕的高山,一群群饅頭狀的氈房鑲嵌其間。山上百草豐茂,濃綠欲滴,再加上抬頭t望所見,藍得透徹心肺,嵌著或朵或片的白雲,一望無垠的天空,這一切動人的景致充滿了這高原,散發著清新和恬美的詩意。

我們越來越接近傳說中美麗的青海湖了。只見前方草原的邊緣竟是一片比天空藍,如同綴在綠絲綢上的藍寶石般的色彩,直覺告訴我那就是青海湖。早在上車之前,導遊就告訴團友們要穿著長袖,長褲,因為青海湖海拔3196米,有高原氣候,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外面看似驕陽似火,但是溫度很低,紫外線也很強烈。

下了車,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立即展現在了我的眼前。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湖水藍得發綠,簡直可以用來當顏料作畫了。接著,我們走上碼頭,乘坐遊船上湖面觀光。船在水中緩緩地行駛著,到了湖中央,船停下來,我們走上船甲板,盡情享受青海湖的擁抱,雖然已是下午五點,但強烈的陽光依然照得人睜不開眼睛,但是這並沒有掃了我賞湖的興致,我低下頭看著腳下的湖,湖水是凝然不動的,如同一缸濃濃的藍酒。湖風甜迷迷地無力地吹著,我被水熏得被風吹得都醉了。我懶洋洋的抬起頭,發現湖上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完整無瑕的藍天像綢緞似的罩著湖面。不一會兒,就被陽光刺得不得不低下頭。看看四周,萬物都沉浸在柔和的、晶瑩的、蔚藍的大氣中,都被太陽的光輝照耀著,湖上也好,山上也好,天空中也好,全部是完整的線條,完美的色彩。處處都靜止下來,沒有離奇的變幻,也沒有光怪陸離的陰影和線條無窮的混合和錯綜,萬物之中,都蘊藏著寧靜、柔和、統一和美的必然性,仿佛世間萬物在此瞬間定格。

回到岸上,看到遊人們盡情拍照留念,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希望把這遠方與眾不同的美帶回我的家鄉

我們披星戴月踏上了歸途,公路不斷向前方漫延著,似乎沒有盡頭。窗外被黑暗吞嗜的所剩無幾,無耐,我閉上了雙眼,希望早些到達終點。

一切都是老樣子,如同我來的時候,黑暗中的西寧多的只有燈光,到了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連燈光也會暗淡下去。可是,在我的腦海里,金色的葵花,藍綠色的青海湖,黃色的土地,美麗的種種構成的靚麗風景,已成了深深的烙印,成了記憶中的永恆。

不知下一次旅途是何時,在何地。我會在希望中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