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津卷高考作文題目:三句話看童心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中國作家豐子愷: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

英國作家赫胥黎:為什麼人的年齡在延長,而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

美國作家菲爾丁:世界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一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

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麼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 ②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不得抄襲、套作。

【審題立意】

1、作文題注重文化底蘊,詩歌、名言佳句、文化名人直接進入材料的有好幾個,北京卷的莫言(暗),山東卷的莫言(明),安徽卷蕭伯納的名言佳句,福建卷顧城的詩歌《憂天》(暗),浙江卷的三句名言佳句。

2、注重對個人修養的反思。新課標1卷的勇氣,上海卷“更重要的”,四川的“平衡”,江蘇的“善”,湖南的“付出”,福建的“紮根”,廣東的“感恩”,山東的“改錯”,重慶的“改變”,湖北的“善與用”,浙江的“童心”,廣西的“善”。此外,課標2卷的“同學關係”,天津卷的“求知”也含有個人修養的成分。

3、能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並展望將來生活。比如北京的“手機”,江西的“周樹人”,是學生身邊的東西;重慶的“豆腐”,課標1的“經驗與勇氣”更為學生的未來磨劍。

4、注重思辨性。北京的“科技雙刃劍”,課標1卷的“經驗與勇氣”,安徽卷的“現實和夢想”,四川卷的“平衡”,福建卷的“飛翔與紮根”,遼寧卷的“珍珠與沙子“,廣東卷的“施與受”等,作文時都要注意兩方面的思辨性。

5、文體限制明顯。湖南、福建、江西卷要求寫記敘文或議論文,有的是“明確文體(詩歌除外)”。

當然,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有些瑕疵:

1、詞語意思難理解。四川卷“平衡的生活”,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圓”,江西卷的“周樹人”等,意思讓學生在短時間裡難以把握。

2、個別題目的要求限制太死。比如江西卷。“對上述學習的怕與不怕”,課標2卷的“同學關係”。有的材料不一定科學,比如江蘇卷的“蝴蝶”真的會自覺飛向更深的山洞嗎?有的材料審題難以明確,比如湖南卷的兩則材料,從一則材料入手立意算不算偏題呢?下面是從學生的角度對18套高考作文題的審題進行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