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素材:傳承中華美德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國家,而在我國文化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頁叫中華美德。這些美德不但造就了許多傑出人物,而且還為中國五千年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

像孔融。他們家有兄弟七人,而孔融在他們兄弟七人中排行第六。他們兄弟七人在一起學習遊戲總是互相謙讓、和和睦睦。孔融四歲那年,家鄉的梨子豐收,家裡的桌子上放著一盤子梨子,全家人圍著準備吃梨。哥哥們讓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挑好的不拿大的,卻揀了一隻最小的梨子。父親問他:"這么多梨子,你怎么拿了一隻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最小的,大的讓給哥哥們吃。"父親又問:"弟弟不是比你更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呀,我應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親朋好友知道了這件事後,紛紛稱讚說:"4歲的孩子就知道讓梨,長大後一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等孔融長大後成了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學者。"

公元前110年,漢朝史官司馬談在臨終時交代自己的兒子司馬遷:做史官時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所寫作的史書。司馬遷哭著答應了父親的請求。這就是要寫作的《史記》。可是,在他著手寫《史記》不久,就牽連進了李陵案件。因為李陵與匈奴打仗,戰敗後就降了匈奴,漢武帝大為生氣,司馬遷為安慰漢武帝,就說李陵可能是假投降,漢武帝認為他是替李陵說情,就把他投進了監獄,並施以最嚴酷的刑罰--宮刑。遭受此打擊,他曾萌發出自殺的念頭,但想到父親的遺願,他含垢忍辱,歷經20年,終於完成了《史記》,並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

還有張良。他在投奔劉邦前,有一天坐在邳橋上,見一位老者不慎將鞋落入橋下,張良主動下橋為老人撿鞋,並為老人穿上。老人為張良知敬老之舉所感動,送給張良一本兵書,張良憑此助劉邦打天下,屢立戰功。

以上這些只是中華民族文明這個浩瀚無邊的海洋中的一部分。雖然這些被我們敬佩的人中都能找到中華美德,但是他們已成為過去,要想讓這些美德繼續傳承下去,就要靠我們的不斷努力。不能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而捨棄這些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