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範文賞析(二)

例文7:

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間也

——論金陵十二釵之釵黛

江蘇一考生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黛玉、寶釵,此二人原是金陵十二釵中的佼佼者,卻也是我按照自己的喜好難以取捨者。

黛玉是水,這已無可非議。既是從姑蘇水鄉走來的女子,既是為報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脫胎,她自然帶著股清甜的水氣。她有著喜怒無常的性格,愛哭的脾氣,與那作詩作詞的才情,無一不帶有水的特徵——柔美空靈,變化無常。

寶釵是山,這更是人所皆知。沉穩如她,守分如她,才情如她,根本不是普通的小山丘可比的。她仿佛是巍然聳立,頂上有著千年冰雪的長白山。她的柳絮詞,更襯托出她如山一般的沉穩;東風卷得均勻!便是如此飄無定所的柳絮,也被她寫得如紮根於大地一般,沉實穩重。賈母不也如此誇她么?

然而,黛玉有著她堅守不變的一面:對寶玉的愛情。關於愛情,我似乎還不能發表過多的看法,然而我相信,這種愛情,視骯髒的富貴官爵為泥土,不以違心的安分守時為前提。它建立在互相欣賞,心有靈犀的水面上,乾淨卻縹緲。這是最大的喜劇卻也是最大悲劇——沒有功名爵位,沒有門當戶對,沒有當時的社會所必須的一切條件,只有那單薄無力的愛情。於是,一切就像肥皂泡般,“啪”,破滅了。

寶釵則不然,且不論她在“寶黛”戀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為人處事:和氣裡頭帶著剛強,則後句描述襲人的話用在她身上也很合適。她待人接物親厚,無論誰她都一視同仁,在被人言語冒犯後一笑置之。這需要如海一般寬闊的心胸,如水一般輕柔靈活的心思。做人能做到這樣,也算得一種境界——兼具山的沉穩和水的變通。

只可惜寶玉是個情種。他看得到山水的好,看得到釵黛各自的美,卻只選了一瓢水。要是以我這個旁觀者的角度看來,水固不可少,但少了山這種厚實的基礎,水再美,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從指縫間,一點點,一點點地掉落,卻無能為力。我知道曹雪芹想歌頌的就是這種純美如水的愛情,但是我覺得這太理想主義。也許,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才是人最適宜的憩居之地,我這一生的志願,就在於打造這樣的地方。

換句話說,我這個“醉翁”,其意不在山水之間,而在於靈動穩重皆有之的修養上也。

【亮點透視】

面對“水的靈動,山的沉穩”這樣一個蘊涵深、難度大的試題,那些文化視野開闊的考生,卻仍能圍繞構思的焦點,在文學藝術的天地中神遊,在生活萬象的繽紛中送目,在人生哲理的燭照中凝思,然後“萬取一收”,將有價值的材料凝聚於構思的焦點之上,從而迸發出令人炫目的殊光異彩來。

這位考生正是如此。他充分發揮自身文化積澱豐厚的優勢,運筆自如,漫侃釵、黛,立意上緊扣話題而又有別於常論。作者選材視角的獨特和積極展示鮮明個性的意識,值得鼓勵。

例文8:

我不是人

甘肅一考生

寫下我不是人,並不是說我真的不是人,而是對我是人這一事實進行一次論證。

作為一個人,我從小接受真、善、美的學校教育,但我不明白自己會輕易接受假、惡、醜的思想。作為一個人,我做事絕對會為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在公共汽車站,我儘管排在最後,絕對能第一個上車找個座位。看到別人摔倒和盲人過馬路,我絕對會說:“摔得好,啊!瞎子。 ”如果我遇到倒運事,絕對會咒罵整個社會。

在這個社會,我追逐一切物質利益,然後狠狠地罵著社會。

從此,我雖是一個人,但我已不是一個“人”,我的心靈扭曲、變黑,我不再是一個“人”。

一件事總是有無數的變化和無數的可能性,就在我認定自己不是“人”時,我戀愛了, 我的女朋友名字叫真善美。從此,我的生活全部被打亂,純粹一團糟。

和她在一起,坐公共汽車我總是在最後,好不容易排到座位還要給後來者讓位,隔壁李大爺、王大媽的垃圾總要我承包,還有什麼獻愛心捐款等等,我真的無法忍受,但是我卻不能為她買一對耳環表達我的愛意,我受不了,向她苦苦問道:“這一切都是為什麼? ”她說:“因為我叫真善美。”但是,事情也不是完全糟,我發現小區里從來不理我的人看見我時會微笑,總有人叫我去宣傳愛心捐款的意義,還會收到很多感謝信,於是我又沉醉在其中,忙於應酬很多寫感謝信的人。真善美說:“你變了,我強迫你變了,但是我不喜歡強迫,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真的變了,再來找我。”我像個傻子一樣,不知所措,她走了,我又回到以前爛泥潭似的生活,只是多了一項內容,想她,想我愛的這個人真善美。有一天,我看書時看到這樣一句話:“人就像一隻鼎,由真、善、美三足鼎立,缺少了哪一個都不行。”我激動地像個孩子,大聲喊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找到真善美,我對她說:“我明白了,我已經改變了,原來,看到別人,為了別人,我的生活才有了意義,我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人’!”真善美微笑著,我把真善美擁入懷中。

朋友,只看到自己的人不是真正的“人”,看到別人的人才是真“人”,真是骨骼,善是肉體,美是外表,讓我們用真、善、美組裝自己,做一個大寫的“人”。

【亮點透視】

話題具有話題寬泛、文體不限、寫法靈活等特點。如果籠而統之地去做文章,面面俱到,勢必造成蜻蜓點水,文意散漫。所以,應該學會在寬泛的範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餘”給自己提供一個充分發揮的舞台。這篇文章筆力集中到一點,即對“人”的再認識。

起先,“我的心靈扭曲、變黑,不再是一個‘人’”,後來結識了真善美,在真善美的示範引導下,我逐步認識到:“看到別人,為了別人,我的生活才有了意義,我才能成為真正意義的‘人’! ”由於作者精心選取了與眾不同的切入點,而且言之有理,極具個性色彩,因而得了一個不錯的高分。

應該指出的是,題目冠以《我不是人》,並不妥當。可改為《關於人的評說》或用文章最後一句《做一個大寫的“人”!》,庶幾近之。

例文9:

用語言連綴心靈的星空

廣東一考生,

廣袤的天地間有著各種語言的奏鳴。巨浪隆隆是海的呼號,松濤陣陣是樹林的沉吟;唧唧如訴是秋蟲的私語,厲厲如怨是子規的哀詞。然而這些各式的奏鳴終究沒能融合成一種高級的和諧來,只有我們人類,才懂得用語言溝通萬籟,讓話語之河匯成心靈之海。

您看,我們學會了外族的語言,使我們告別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歲月;國際性語言英文讓黑人白人情同手足;一個聰明的波蘭人更發明了世界語,交流中使人們感覺到,我們的心竟這么近。

然而,有的時候我們也無奈地發現:心靈之河會凝滯了,語言之橋會冰封。天然的隔閡雖給了我們話語的多彩,但也給我們出了這樣的難題:無數種的顏色如何交輝一統?

語言與溝通的問題,首先便是一個文化包容與交匯的問題。我們不止一次地見到過一方人操著方言斥另一方人的方言是“鳥語”,我們也不止一次地目睹過一方人用彈孔般的眼睛打量口音不同的另一方人。事實上,對於一個民族乃至一種文化,語言便是其傳承與保持的第一要素,尊重並接納一種語言,往往是真誠溝通的起點,是包容和接納一種文化或一個群體的前提。倘若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扼殺掉藏語,便不會有漢藏情深的和美;普魯士人在法蘭西強*民意推行德語霸權,換來的只是法國民眾來自心靈與情感深處的拒絕。

溝通,講究和而不同,在乎開誠見心,兩情相悅。而語言的多樣性,不會成為溝通的籬笆牆,卻必然是溝通最本真的源泉。隨英語泊來的不僅僅是ABCD國際音標,更有莎士比亞、雪萊的情采斐然和劍橋、牛津的懿範彬彬;隨漢語走出的也絕不僅僅是方塊字和平仄律,還有屈陶李杜的麗藻風華,唐詩宋詞的美意朦朧……而當兩種語言,這兩種迷人的樂音交相奏鳴時,更動聽的是漢英文化的互動拓展,漢英人民的心手相接。

溝通,由語言而始,因語言的不同而凝滯,56個民族,上千種方言;190餘個國家,難以計數的語種……難道,這些只意味著面面相覷的尷尬與不歡而散的無奈?當我們放開視界,敞開心靈,以大同、包容與有容乃大之心吸取他人語言精華,又弘揚自我文學之神韻,我們會發現:每一種語言都是一顆星,共同連綴起了諒解、寬厚、交融的心靈星空。

【亮點透視】

在現代語言觀看來,語言不僅是人際溝通的手段與工具,更是溝通文化信息與精神內涵。而這,正是這篇議論性散文所揭示的基本道理。本文中心突出,思路清晰,開篇借自然現象感物起興,進入到人際溝通的精神領域中來;繼而從語言溝通的暢順與凝滯這一現象切入,較深刻地提出語言溝通中的文化交流與心靈交匯的問題,篇末則作了文化和同、心靈交融的展望。文章的內容充實、情真意切,選例精當,結構嚴謹,文筆老到,藻飾繁富,有美文色彩。

例文10:

人生旅途自己把握

安徽一考生

隨著一天天的成長,我們人生的旅途也越來越艱難,前面的路充滿了荊棘和坎坷,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我們是走但丁的自己路,還是做波蘭的常問路人,或 者學習達?芬奇的認真考慮別人的話,還是聽從塞納克的警言?只有*我們自己把握了。

俗話說:自信能給予人無形的力量,難道不是嗎?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須充滿自信,無論問題是容易還是困難。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最棒的。這也是最基本的。海倫?凱勒就是憑著自己的自信,雖然她聽不見、說不出、看不到,但她相信,她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奇蹟。她做了一個雖眼盲心不盲、耳聾思想不糊、口啞卻精神不亞於常人的偉人,被世人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這是多么高的稱讚啊!她*的是什麼?就是她那堅定的信念,那份偉大的自信。跛腳的鄭豐喜,別人說他不能上學,他自信,他不僅上了學,還年年拿第一;別人說他騎不了腳踏車,他自信,硬是在體無完膚之後讓腳踏車成為了他的腳;別人說他一輩子都要跛腳,他自信,他從小就對家人和自己說:我一定要站起來,我還要穿皮鞋,最終他還是做到了。他也*著自己那驚人的自信使他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風、大浪等災害下依然不翻。我們感嘆他們很厲害,厲害什麼?厲害的就是比我們常人多的那份自信,他們相信自己。

當然,我們要走好,還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但並不是每個人的意見我們都要吸納。我們要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這樣才能使自己找到路的捷徑,不至於浪費青春。但無論怎樣,每個向我們提出意見的人都是好人。我們最起碼應當虛心接受,然後再經過我們的大腦,根據別人的意見做出明智的選擇。正所謂一個好的君主,他一定能夠做到虛心聽諍言,不怕丟面子,明白“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這句話的意思,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才能做一代明君,流芳百世。不只是君主,人人都應該如此,才不枉自己活了那么多年,才不會覺得人生了無生趣,才對得起上天賦予自己的生命。

朋友,人生的旅途上,別忘了帶上那張精緻且能幫助你走好的名片——相信自己和聽取別人的意見。

【亮點透視】

題好一半文,好的標題一是能昭示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內容,二是能激發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文章以“人生旅途自己把握”為題、為寫作角度,已先在題目這一醒目位置明確了自己的看法:面對人生旅途,我們如何做?那就是要自己把握。文章多處引用詩句和事例,恰到好處地詮釋了“人生旅途為什麼要自己把握”的道理,讀後令人深思。

例文11: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里錯以錯勸哥哥

——《紅樓夢》外一篇

河南一考生

且說這日寶玉被賈政痛打之後正在房裡休息,忽聞得襲人道:“林姑娘來了。”便看見黛玉踱進房來,寶玉此時也顧不得肉痛,直起身來想去迎黛玉,卻不料下半身動彈不得,只能“哎呦”著躺下,此時黛玉卻早已踱到寶玉面前。

寶玉此時方抬起頭來看黛玉,只見她全身上下全是自然裝束,並無特別之處,頭上也並無太多裝飾,鬢角的頭髮卻有些亂,惟獨兩隻眼睛腫得和水桃似的,淚光點點嬌喘微微,真是“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此時這種景色,真是越發叫人疼愛了。寶玉正看得入迷,卻聽黛玉哭訴道:“從今後可改了吧!” 寶玉搖頭道:“為了這些人,死了也值。”

黛玉見寶玉被打成這般田地,早已心疼不已,此時又聽寶玉如是說更是難過,那淚珠跟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往下滾,哭得話也說不上來。寶玉見黛玉哭得跟淚人一樣,知道自己又說造次了,不禁眼圈也紅了,道:“好妹妹,別哭了,以後我不任性還不行嗎?”

黛玉漸漸地緩了過來,至住哭聲道:“你總是任性,不知道事也不聽別人勸,結果弄到最後,吃虧的總是自己,這次一件小事,舅舅就把你打到這般田地,合著下次你要再惹出一個大事,舅舅還不要了你的命呀!縱使你自己死了不打緊,可留下了老太太和舅媽該怎么辦呢?人活著一輩子,總該聽聽別人的話,自己忖度著,有用的就聽,沒用的就當沒聽過,這又少不了你兩斤肉,反倒能讓你少吃虧。”

寶玉氣生生地道:“難道寶姐姐和雲妹妹讓我學仕途經濟也要聽嗎?”

黛玉哭道:“我又沒說讓你聽他們學仕途經濟,我讓你忖度著她們有道理了,你就聽,如果是沒道理或違了你心愿的,你可以不聽嗎!”

寶玉這才明白黛玉的意思,看黛玉哭得正很,便趕緊為剛才的話道歉:“好妹妹,快別哭了,我知道你是最了解我的,看來我以前對你的心也沒白用。”

黛玉聽此言,心中甚是歡喜,但想到自己的身世不覺又流下淚來。於是便起身告辭,逕自向瀟湘館走去了。

此事對寶玉可謂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對黛玉可謂是:美人笑解心結處,緣系一語道天機。

【亮點透視】

乍一看“情中情”、“錯里錯”到底謂何物?給人一種朦朧的、不甚真切的感覺這也就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以此為契機,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吸引讀者快速閱讀下去,揭開這一懸念。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明亮的眼睛能透射出文章深邃的內涵,給人良好的印象。

例文12:

借一顆慧心

河南一考生

有一顆慧心,足以讓我們自信,讓我們敢於相信自己;有一顆慧心,足以讓我們自知,讓我們接受別人的意見;使我們更真切地看待一切;相信自己的能力,聽取他人善言,做一個智者。

有位偉人說過:“我的成功源於我的自信。”是的,沒有誰能夠在不自信的情況下獲得成功。科學史上的每一項發明,無不是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而得到的。試想,如果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就對自己心懷疑問:“我研究的方向到底對不對?理論上行得通嗎?假如有了困難怎么辦?”這樣的工作什麼時候才能成功呢?因此,要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就是相信自己有堅強的意志,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托馬斯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主人公,本來他是一名令人尊敬的醫生,但由於反對希特勒的殘暴統治,他毅然放棄了舒適的生活,成了勞苦大眾中的一員,饑寒時時侵襲,生活困苦不堪,但他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因為他相信自己做的是有正義性質的事業,而且他也決不被任何外力所逼迫。

相信自己,尊重自己高貴的心靈,才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又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或許吧,年輕氣盛是我們的共性,也是我們的優點,但畢竟我們涉世不深,或者說不諳世事,因此,做事未免會魯莽。那么我們就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

波蘭有句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也就是多聽聽別人的想法總是有好處的,因此不能只憑自己的主觀臆斷,聽不進去別人的善言,最終只會讓自己變得偏信而暗,或許會導致事業的失敗。

人生路上有太多的挫折與不如意,如一句歌詞“滄海有多深,劇中人才了解。”但成功路上首先要相信自己,只要是對的,不管別人怎么認為,卻勇敢地堅持下去,同時汲取他人的精華,助自己走向成功。

借一顆慧心,把自己和這個世界看清楚,相信自己時堅持到底,聆聽教誨時虔誠認真,讓這顆慧心伴我走過人生。

【亮點透視】

標題簡明新穎,開頭切中話題,主張相信自己的能力,聽取他人善言;主體部分引證與例證相結合,說理深刻,層次分明;結尾總結全篇,強化中心論點,結構完整,內容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