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題目預測3篇

20xx高考作文題目預測一:紮根與果香

作文題目: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種子種在地上,只有向下生出根芽,才能向上長出嫩葉,憑著它們的天生的力量,日後長成枝幹和樹葉,垂著綠陰,點綴著花兒和果實。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文體特徵鮮明。

範文:紮根與果香

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一枚種子,為何“向下”紮根?就是為了打好根基;為何“向上”長出枝葉?就是為了結出碩果。只有深深紮根於土壤之中,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結出豐碩果實。

一位植物學家說:“根系有多龐大,樹冠就有多龐大。”是啊,你的根系制約著你的樹冠與果實。試問,一棵沒有根系的樹木,能遮天蔽日?一座沒有根基的高樓,能屹立不倒?

從李時珍遍嘗百草編撰《本草綱目》,到徐霞客遍走華夏獨寫《徐霞客遊記》;從酈道元遍訪水域注釋《水經注》,到蒲松齡擺攤設茶創作《聊齋志異》,哪一位成功者不是“向下發出根芽”,才“向上生出嫩葉”開花結果的呢?哪一位不是苦苦紮根於生活底層,才收穫豐碩成果的呢?

只有“向下”紮根,才能結出迷人的瓜果;只有根植於火熱的生活里,才能完成鴻篇巨製。柳青說:“文學是愚人的事業。”是他,主動放棄名利來到清苦的皇甫村;是他,穿一件黑粗布對襟褂子,故意招一頓罵;是他,著一雙老棉魚頭布鞋,學唧唧鳴叫的麻雀。20xx年的清苦砥礪,終於換來長篇小說《創業史》的問世。

如果沒有根植地下的勇氣,就沒有果實的芳香與甜美?如果僅僅浮光掠影,就不會有震古爍今的輝煌與永恆?

忘不了巨著《古拉格群島》這樣的描寫——“犯人在這裡沒有名字,只有編號。號碼縫在胸前、帽子和褲腿上。犯人每月休息三天,早上和晚上排隊等來的只是一塊500克的黑麵包和飄著一兩片爛菜葉的稀湯”。正因為索忍尼辛向200多名勞改囚犯了解情況,才有了這樣的細節;正因為他把心植根於每一個應被尊重的魂靈里,才有了“俄羅斯的良心”讚譽。

為何說有根才有花?為何說有根才有果?那是因為根是基礎,根是根本,根是滋養,根是牢固。無根,就如水中的浮萍;無根,就如無線的風箏;無根,就如無家的浪子。無根便無生命與活力。

假如劉少奇沒有到基層蹲點44天的經歷,難道能有反映農村浮誇風的萬言真實筆記?假如路遙沒有煤井蓬頭垢面的深入生活,難道能有《平凡的世界》里真實“煤黑子”的場景?假如屠呦呦沒有汲汲於中藥古方的執著,難道能有青蒿素的諾貝爾醫學獎?把根向下,汲取滋養,才有碩果飄香。

路遙說:“既要腳踏實地根於現實之中,又要不時跳出現實到理想的高台上張望一眼。”把根須向下扎在土裡,才有濃郁樹冠,悠悠果香。

20xx高考作文題目預測二:細節鑄就人生的輝煌

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民間剪紙的創作過程,是通過誇張的手法經過現實生活的“真”,向藝術的“美”演化、深化的過程,是創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心理和對美的追求、體現的過程。處於長期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再經過長期的實踐,創作者深諳剪紙的規律,將平衡、參差、疏密以及不規則的線條自由組合,構成美妙的動律和節奏,增添了情趣,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剪紙的時候要注意一點:千刀不斷,萬刀相連。

對於這則材料,你有何感受、聯想和思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範文:細節鑄就人生的輝煌

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它用不同的曲線組合,構成各種美妙的圖像,以此豐富了形象的感染力。但剪紙的時候要注意一點:千刀不斷,萬刀相連。剪紙是細緻的工作,剪紙人要注意每一個細節,每刀之間不斷,才能創作出整體完美的作品。實際上又何止剪紙藝術呢?生活中不只是在“剪紙”,而是剪輯著每個細節,任何事情都需要注重細節,細節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更能鑄就人生的輝煌。

細節是積蓄力量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如是說。在《勸學》中,荀子用大片言論強調了積累小處以成大處的的重要性。細節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只有一步一步踏實地走,才回走得又遠又穩。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事情都是有細節堆疊而成,人們都是從細節中學習知識,從細節中得到鍛鍊,實現自我的提升,才離成功更進一步。剪紙也是一刀刀的刻出來,每一次細小的雕刻,都會影響作品最終效果。“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細節便是幫助人們積蓄能力,自我提升的關鍵因素。

細節能成就人生的事業。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這句話精闢地概括了“由小到大,由簡至繁”的道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做大事者,必先從大處入手,小處著眼。邁向成功的每一步都不能忽略任何細節,就如剪紙中的每一刀都必須精心刻制一樣。愛因斯坦便是因為注意到了零點零幾毫米的誤差,才加以研究,才提出了光子假設,才使他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巨人。因此,細節是奠定一個人成功的基石。

不重細節成功毀於一旦。做事的人如果疏忽了一個細節,可使整個事情導致失敗,“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便是這個道理。現在的各種企業招聘人才時,往往就是通過一些小事情來考察應聘者各方面的素質,來考驗一個人對細節的注重度,許多人因為自身條件很好,卻因不重視細節而被淘汰。有個故事說,一匹戰馬缺了一個馬掌釘,馬夫認為只缺了一個釘子而已,並未及時更換它。在戰鬥開始後,馬掌鬆掉了,戰馬因丟失馬掌釘而脫落,便被敵人掀翻在地,馬背上的國王也因此重重的摔在地上被俘,戰鬥因一個小小的馬掌釘失敗了國家因此滅亡。可見,不重細節不僅毀了國王,更是毀了一個國家。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成大事者,必先成於細節。任何事都是由細節構成,做錯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平凡的小事做不好,豈能做好大事?剪紙是由小處將各部分連結,成功也是由細節連線和鋪墊的。注重小細節,才能創造人生的大輝煌。

20xx高考作文題目預測三:無人監督的時候

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作為一種道德修養,“慎獨”最早見於《禮記》,它說:“莫顯乎微,故君子慎獨也。”東漢人鄭玄曾註解說:“慎獨者,慎其閒居之所為。”對此,劉少奇同志曾解釋說,一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今天,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辭海》)。

請以“無人監督的時候”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不要寫成詩歌 。

範文: 持守

智者說“一花一世界。”佛家云:“一葉一菩提。”人生本來是個奇蹟,身處紛繁複雜的世界裡,太需要有心的寧靜,去持守一種道德的高尚、精神的富有。

都市繁華,浮生若夢,燈紅酒綠,此刻,讓我們的心靈回歸,屏棄浮生的嘈雜,淡遠逐利的喧囂。或許沒有人會給你特別的束縛,而我們應當有自覺的謹慎和人格的守候,生活並不從此就自由放任。

古語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很多時候,“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會妨礙我們在社會中正確的辨識。在無人監督的時候,罔顧王法,伸出手去,拿自己不該拿,得自己不當得,古今中外,子孫不絕,大有人在。雖說伸手之時,的確沒有人知,但心靈的尺度失去把持,道德的堤防已經坍塌。

東漢人楊震往東萊郡赴任,路經昌邑縣,遇先前己所推薦秀才,現任昌邑縣令的王密,夜拒所贈十斤重金。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面對利益的誘惑,楊震算是持守了高岸的人格,他做了千古慎獨的榜樣。

生活中,贈金的事,並非總在發生。但這樣那樣的讓我們有所迷失的事兒,是無所不遇。少了父母師長的監管,我們會耐不住寂寞,去打開電腦,在網上作百無聊賴的神聊;我們會守不住清素,去牟取小利,哪怕是不擇手段……

有一位心理學教授做了一個試驗:事先在禮堂內藏了錄音機,老師領著100多名學生進來坐下,禮堂里十分安靜。當所有的老師藉故離開後,禮堂里馬上沸騰起來。十分鐘後,老師返回,打開錄音,錄音機里充斥著不堪入耳的髒話、粗話!這當然不是說孩子品德有多壞,但至少說明同學們缺乏心靈的持守。

人的故事都是自己來寫,這就像掌紋,故事雖然曲折,可終究一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清代禮部尚書張伯行說:“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他隨處隨時都看重名節,做了一個很能掌握自己的人。我們都有離開父母的那一天,謹慎不苟便是我們人生的標竿。樹立人生的標竿,我們才能無時無處不持守。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做人的標準或尺度並不是全由別人來限制你的。它其實是一種來自心靈的自我鞭策。無論塵世喧囂、也無論人生孤寂,我們都不妨諦聽自己心跳的聲音,或許,我們不能成為大聖者,但畢竟,可以無悔,此生!

這樣,在世人面前,我們有的,不是欺於暗室的不擇手段,也不是樂於苟且的一味鑽營;而是一份開朗豁達,一種寧靜致遠。做定慎獨的人生,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