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類高考作文預測:守住內心的“靈魂”

心靈類高考作文預測:守住內心的“靈魂”

人生在世,需要有立身之本。何為本?我想,就是扎進地層的“樹根”,我們內心深處的“靈魂”。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大樹,那么靈魂就是深入地層的樹根,有了它,大樹才有茁壯成長;反之,如果我們失去了靈魂,就會像沒有了引力束縛的流星,最終隕落在天際。

莫言榮獲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各界人士都在熱議高論,採訪他的人如過江之鯽,文學愛好者也在突然暴漲,書店裡的莫言著作被一搶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學則在邀請莫言當名譽教授……面對此情此景,莫言很淡定,他聲稱自己很希望能夠回到老家高密繼續安靜地創作。

正因莫言守住了自己的陣地,沒有因為名利浮華而改變自己寫作的初衷。他堅守自己文學創作的初衷,堅守內心深處的靈魂,對人性進行深入的探討,對人生進行深刻的體悟,於是他寫出了像《我們的荊軻》《蛙》等具有深刻思想的作品,終被諾獎青睞。

台灣作家林清玄曾說過:“人應該站在傳統上,內心才會深刻。”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狀態下,林清玄仍有這樣的體悟,寫出這樣的文字,這離不開他對生活的態度。“一味追求物質的享受和現實的享受,其實內心充滿迷惘。”正是林清玄這種隊生活從容、淡泊的傳統觀念,使他的作品富有哲理與內涵。

林清玄守住了內心深處的靈魂,成為了生活的主人。對生活,他並沒有因當今的快節奏而改變最初的堅守,反而體會得更加深刻透徹。他守著對生活的感悟與深思,讓我們從他所闡述的茶道與佛教中體會出無限的哲理。

反觀劉鐵男,以為原本人人敬羨不已的副部級高官卻在一夕之間成為了人人唾棄的貪官,究其原因,難道不是以為他喪失了內心深處的靈魂嗎?做人當誠實,做官當清廉。可是他呢?造假、受賄、騙套國家貸款。名人、高官若是偏離了內心深處的靈魂,他在大眾面前的形象就一落千丈了。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發展迅猛的時代,有太多的事物讓人偏離了初衷,肆意排放污水的黑心廠家,還有那向黃埔江扔了成千上萬頭死豬的養殖戶們……

是啊,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內心深處的靈魂,亦如顧城先生所說的因為失去地球引力而獲得“自由”的流星一樣,終在天際隕落。唯有讓根深扎地層才會繁盛不衰。守住內心深處的靈魂,為自己保留一片純粹的淨土,才能在讓人生之路上走得更遠。

這篇心靈類高考作文預測精彩的地方是每一事例後的議論,不足是論證語言不甚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