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真題猜測:“圈”

2024年高考作文真題猜測:“圈”

高考頻道第一時間為您發布2024年高考作文真題猜測:“圈”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作文。

了解生物學的人都知道,各種生物不是獨立生存的,而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生態圈中,彼此依賴,相互影響。人類社會也有各種各樣的圈,大到國家,小到個人,哪個不在圈中?圈可以令人溫暖、安全、成功……也可以讓人狹隘、迷失、窒息……

面對形形色色的圈,請展開聯想,談談你的感受或看法,自選文體(除詩歌外),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一.審題:

1.首先歸類:這是一篇話題作文。話題對象是“圈”。

2.明確限定:要分析清楚材料所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圈。

圈的特性:

(1)是由生物或人、國家所組成的,在圈中可以“彼此依賴,相互影響”。

(2)圈可以令人溫暖、安全、成功,也可以讓人狹隘、迷失、窒息”。

由此聯想:這個圈應該是指生態圈、人際圈、朋友圈、生活圈、娛樂圈、文藝圈、體育圈、利益圈、學校、班級、家庭……,甚至可以是國家聯盟、締約組織、宗教團體、行業、協會、網友……,它們內部的構成要素應該是“彼此依賴、相互影響”。

而這個圈不應該指藍球圈、鋼圈、臂圈、圓圈、孫悟空用金箍棒給唐僧畫地為牢的圈,唐僧給孫悟空頭上戴的緊箍,也不是圈套,不是枷鎖,不是個人思想、心靈的禁錮……

二.思路擴展:

圈的範圍是廣的,所以在寫作時的最好策略應該是“大題小寫”:

從思想方面“大題小寫”——圈中需要包容、和諧、如何融入、如何跳出,選其中一個具體發表議論。

從題材方面“大題小寫”——可就朋友圈、演藝圈、社交圈等具體發表議論。有同學專就娛樂圈亂象發表看法,有同學專就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如何處理與各國關係發表看法,就能寫得具體、議論有針對性,有自己的角度。

北京市海淀區2024年度高考一模試題作文審題及歷年作文回顧(黃玉慧)

新課標理念:自由、有創意、創造空間

1.開放性:材料開放,收口開放;提示語(虛),便於展開聯想與想像;

2.限制性:聯想、想像,要從材料出發。(收放)

3.公平性:最大限度防止宿構、套現;有良好的區分度。

4.思辯性:聯繫實際生活,寫自己熟悉的東西,考查觀察、思辨、想像力。

淡化審題與審題訓練

(1)審題能力是一種閱讀能力

(2)審題與立意(穩、準、高、深、活)

(3)審題與開放(不對立更好的開放)

(4)審題與行文(概念的內涵行文關照)

審題:立意、重點、角度、思路、高度

審題

圈:話題

內涵:不是獨立生存的,彼此依賴,相互影響。

外延:各種各樣的圈,大到國家,小到個人(親情、朋友、工作、商圈、種族圈、文化……)

特點:形形色色

令人溫暖、安全、成功……

讓人狹隘、迷失、窒息……

認識:展開聯想,談談感受或看法

營造、交融、維護、封閉、開放、改造、衝破、進入更多、縮小、擴大……

審題:立意、重點、角度、思路、高度、開放度

行文:什麼圈(親情圈)

什麼樣(溫暖)

為什麼(依賴影響)

怎么樣(享受)

例文1

談談圈兒

畫畫的、創作的有藝術圈,唱歌的、跳舞的有娛樂圈,志趣相投、脾性對口的是朋友圈。應了老話“物以類聚”。

得到肯定是令人鼓舞的,不被理解是讓人著惱的。入了圈,就是有了一批同志,自然在談吐自己觀點之時腰板兒就硬了起來,畢竟“我不是一個人”。圈兒真好,靠山。可是入圈是有代價的。

那是圈兒內交際的潛規則。張馳之間,要顧及到圈兒內其他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禁忌,關係越近,禁忌程度也會越深。那么遵守是“混”下去的唯一方法。於是呼喝談吐之間,奉迎吹捧之間全然彌散著虛偽的腐臭。而活在其間的人,有幾個受得住恭維?恐怕是幾次交涉之後,都染上了一身互相捧喝的惡習。圈兒有圈兒的規則,在此,原則將被瓦解,因為“我不是一個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那些真正的意趣相投之士是不會為了抬高身價,而奉迎著投他人所好而入圈兒。自由是他們的情人,哪怕是性命所礙,他們也會無畏的選擇前者的。

可是眾人恐懼自由。

因為“絕對自由意味著道德淪陷”。與其生活在混亂中,不如舒適著享受“規則”所帶來的安逸。那種“自由”追求,實在是種叛逆。圈兒內的人如是說。

恐懼自由是正常的,因為很清楚內心的原則尺度深淺。自由的洪流可以輕易摧毀原則大提。這不只是一個有良知的人所懼怕的,更是一些享有既得利益階級所擔憂的,於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規則高築,和平年間,大家都是一團和氣,而圈兒內的人享受“安逸”,早被磨滅的面目全非,性格全無了。這時候,再見到那可以衝垮一切“安逸”的自由洪流之際,恐懼與憎惡如何按捺得住?於是,鎮壓。

那么,圈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起初,他制度嚴明,志向清節。後來,他魚龍混雜,烏煙瘴氣。進而,他麻木不仁,利益占盡。最後,他就剩一片黑暗了。

這是圈兒,因為他不是一個人。

例文2

跳出圈,做自己

自然界處於生態圈之中,人類身在社會圈之內,而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還處於更大的宇宙圈之中。這圈固然可以使我們放心,讓我們安逸,卻更可能迷吾心、失余志。

因此,不妨跳出圈,做回我自己。

圈使我們趨同。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朱者”“墨者”一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身處的整個圈呢?眾人說對,我們跟著說對;眾人向左,我們為何向右?眾人說“皇帝”衣著華麗,我們當然不會說他其實“赤身裸體”。於是,我們成為滄海一粟,無人知曉,我們成了萬木一枝,平庸無為。

然而,你我都是有志者,希望“特立獨行”,渴望“鶴立雞群”,願做“鳳毛麟角”……那么,就請勇敢地跳出來吧。跳出圈,你會看清自己的心靈。舉世渾濁,跳出圈,我獨清;眾人皆醉,跳出圈,我獨醒。由此可見,跳出圈,你就放飛了心靈,讓自由的夢想插上屬於自己的翅膀,衝破那陰暗的天空,那緊緊的圈暈,快樂飛翔。或許在安逸的圈外,荊棘滿路,抑或在舒適的圈外,坎坷載道,但是,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無怨無悔。”

至此,也許你會疑惑,讓我們跳出圈,是讓我們做陶淵明第二,隱居山林?當然不是,跳出圈,是跳出心靈的枷鎖,而非身體的桎梏。因此,跳出圈,做自己,豈是“斷絕紅塵路”,實乃“心遠地自偏”。君子何人?並非神出鬼沒,離人萬里,而是時常給心靈沖一杯淡淡的菊花茶,讓香氣沁人心脾。所以,跳出圈並不是要打破這些客觀存在的聯繫,這些固有存在的圈,而是跳出他人束縛自己心靈的圈,瀟灑地走自己的路,他人之語又何妨?

因此,只要我們跳出圈,做自己,就一定可以看清那悠然的“南山”;只要我們跳出圈,做自己,就一定能夠找到閒適的“桃花源”。

不願做百花叢中的一朵艷花,只求為山巔雲下的一棵青松。跳出圈,做自己。

例文3

“圈”的精神——包容

無論年幼的稚童還是白髮蒼蒼的老者——我們每一個人,無一例外地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圈裡。在圈裡,我們成長並快樂地生活、感受溫暖、安全和成功。如此重要的圈緣何形成?答案是簡單的兩個字:包容。

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圈的精神便是包容。

圈能包容一個人的長處與不足。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同時有著許多優、缺點,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而哪怕是由最優秀群體組成的圈,亦要包容每一個優秀者身上的不足。倘若為了變成最優秀的圈,不惜將所有有缺點的個人“驅逐”,那么這個圈最終只能空空如也。

圈亦能包容不同人的不同特色。西方人說,上帝在造完每個人後便將模子打破,因而世上絕對不存在兩個相同的人。一個年輕的圈子裡,有喜靜的溫柔姑娘,有灑脫的豪放女俠,有穩重的成熟男生,又有好玩淘氣男孩,這樣才顯得生氣勃勃。一個排除異己,性格單一的圈子又怎么能有特色並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到快樂?

因而,我們知道,是包容造就了一個優秀的圈。包容了每個身上有特點的人,圈才稱為圈。有了“人場”;包容了不同人的不同特色,圈才有了活力,有了“氣場”。這“人場”與“氣場”,使這個圈擁有無限的魅力,不僅使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力量,見識到不同所帶來的快樂與美麗生活,更能感染周圍的人,使他們不自覺地想要加入其中。因為包容,圈使人們生活得更快樂,更幸福。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圈”的“創始人”。不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小圈。每一天接觸的人,體驗的事都是圈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而,為了更快樂地生活,我們需努力使自己的小圈擁有迷人的魅力,而這途徑便是學習借鑑“大圈”的精神——包容。包容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不同人,哪怕他們有不令自己很滿意的地方。

朋友,無論“大圈”與“小圈”,其精神都在包容,讓我們懷著包容,快樂地生活在“大圈”與“小圈”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