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聯考材料作文預測:有所為或有所不為

千年煮酒,曹操劉備論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大地之志者。而我認為,夫國家者,仁義至上,心懷天下,有關心疾苦之德,彰顯國格之者。

百年滄桑,百年風雨,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有過輝煌,有過榮耀,東方雄獅屹立一方;有過淚,有過錯,更鍛造鐵漢之志,中國更能以成熟和理性判斷:何有所不為,何有所為。

改革開放吹響號角,社會主義制度優越發展,保三農,促民生,關注弱勢群體……中國有所為。十三億子民在96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同時仍有很多不曾被關注的群體,不曾被了解的生命。我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農民工群體,然而他們多數攜家帶口在城市邊緣游離,高昂的生活成本,嚴格的戶籍制度和冷漠的身份歧視,令人心酸的貧富差距讓他們的心靈流離失所。於是民生問題成為治國之本,30多年來,我國領導人紛紛下基層深入民眾,一項項惠民政策紛至沓來,中國母親正以他的慈愛孕育億萬子民安居樂業。

2024年英籍毒販阿克毛·謝赫帶起4公斤高純度海洛因進入中國境內,在華被執行死刑。世界因此看到,理性拒絕,中國有所為。中國正在拒絕一種聲音,它多年來一直聒噪在國民耳略,它帶著種族歧視帶著有色眼鏡,卻被著人權或民主的外衣。中國拒絕了英國多次的交涉,用獨立國格捍衛民族尊嚴;理性的拒絕,必將讓我們的聲音得到更多聆聽。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雷鼓轟鳴,站在新時代的土地上,我們更發現中國的魅力。海地救援,出兵維和,積極支持聯合國多邊維和遠動,中國正以一個負責人的大國形象立於世界,中國有所為。隨著中國的發展,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成為了彰顯大國意識的形式,這是主觀的願望也是客觀的要求。百年前,我們也歷經戰火;海地地震,國人感同身受,因為我們也飽嘗唐山,汶川之苦,有了這種痛苦才更感念異國的援助,國際社會的溫暖。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護和平工作,使中國在國際責任和人道主義的天平上輕重立判。

堅信一個國家,如果愛子民,愛世界,獨立頑強一定可以走向更光明的未來,當今的中國有所為,未來的中國更有所為。

有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