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2024年高考作文:敬畏規則

敬畏規則,才會有公平正義;敬畏規則,其實就是敬畏我們人類自己。小編收集了敬畏規則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敬畏規則

敬畏規則,否則規則就將把你拋棄——題記

規則無處不在,孟子曰:“不以規則,不能成方圓。掙斷線的風箏不僅不會得自由,反而會一頭栽向大地,是規則就一定要遵守,不然就不能成以正果。

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生活的規則,如作息制度、衛生要求、禮貌習慣等;社會生活中有社會生活的規則,如交通規則、公共秩序等;規則,雖然不起眼,但它卻無處不在,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在一次工作中,他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同志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他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這位同志見眼前的正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他便和藹地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生活中,我們贏遵守的規則很多,人之所以成熟,就是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放進了“規則”當中,不論是誰,規則就是規則,雷打不動,偉大的周總理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規則的重要性。

在一次理髮中,很多人都在等候理髮,但是時間寶貴的他卻沒有接受別的同志讓他先理髮的請求,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髮。”他說完後,就排到最後一位同志的後面,耐心等候理髮了。

正是有了像列寧這樣遵守規則的人,才有了一幅幅和諧的畫面,有了和諧的人們、有了我們今天和諧、美好的社會。

一位父親帶著年幼的孩子去釣魚。河邊的告示牌上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父子倆從上午,釣了很長時間終於釣起來一條大魚。父子倆很高興。突然,他看了一眼手錶,嚴肅地對孩子說:“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規定我們只能釣到四點,因此我們必須把這條魚放回河裡去。雖然孩子很不情願,但父親最終毅然把魚放了回去。

規則本身無美感可言,但是有了人們自覺遵守規則,才擁有和諧有序的美好景觀,才能顯示規則的好處與美麗。這位父親用行動向教育了孩子:每個人要遵守規則!

敬畏規則是一種態度;敬畏規則是一種方式,它使我們的生活和諧有序;使我們的世界和平美好;

敬畏規則,就是敬畏自己!

第二篇:敬畏規則

一位出國探親回來的女士向我說了這么一個見聞。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公交站台等車時,十幾個人自覺地排起了隊。排在她前面的是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大概他有些渴了,便跑到路邊的自動售貨柜上買了一瓶飲料。就這短短的一會兒工夫,又來了幾個人排在了隊伍後面。小男孩過來後,徑直站到了隊伍最後面。她招呼小男孩排到她前面,因為剛才他就排在那兒。小男孩擺擺手,羞澀地笑道:“不啦,我剛才脫離了隊伍,再排在那裡是不符合規則的。”

這位女士感慨:沒有任何紀律和約束,一個小孩的規則意識已根深蒂固。這種自覺行動,就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

在季羨林的《留德十年>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二戰時,蘇聯紅軍對德國柏林進行包圍,德國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食物短缺、燃料匱乏。由於德國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導致許多居民凍死。為了生存,一些居民開始進山砍伐樹木,以當作燃料取暖用。當時的德國,行政管理名存實亡,權力處於真空期,一切都處於無政府狀態。

戰爭結束後,人們驚訝地發現,全德國沒有發生一起居民亂砍濫伐事件,德國人全部忠實地執行了規定:只砍枯藤朽木。

對此,季老由衷地感嘆,循規蹈矩、一絲不苟的德國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破壞規則,規則意識已經深入到德國人的骨子裡,即使處於無政府狀態,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