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癖和“拉郎配”:江蘇卷作文的兩大硬傷

江蘇省鹽城中學李仁甫(224001)

一看到2005年的“鳳頭、豬肚、豹尾”,我立即想到2004年的“水的靈動,山的沉穩”。前後話題雖不同,但皆為幾個具體的意象;“注意”中對話題如何展開的提示,雖然用詞有差異,但要求大致相同——面面俱到與選擇話題之一部分都可以。也許,這是命題人有意為之吧。套用一句話,這叫“山的沉穩”。當然,“山的沉穩”中也加了一絲“水的靈動”:今年對“鳳頭”、“豬肚”、“豹尾”幾個具體的意象作了明明白白的解釋,把解讀喻體的風險一降為零。所以,在作文的審題上,如果說去年的試題曾使許多學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話,那么今年的試題就讓廣大考生感到容易多了。

儘管如此,然而還是有相當多的考生,還是有相當多的看過作文題目的老師,對今年江蘇的作文試題說“不”。這是為什麼呢?

完美主義的預設:禁止了“緘默知識”

著名科學家、哲學家波蘭尼有一個理論:知識有外顯和緘默之分;外顯知識是浮出水面的“冰山的尖端”,更多的緘默知識卻存在於水平面以下看不見的地方;緘默知識跟人的潛在的創造力有關,它往往需要激發,才能釋放出來。在聯考中,好的作文試題往往不僅能使考生的外顯知識正常“外顯”,而且有可能使他們的緘默知識不願“緘默”,從而有可能在“緘默”中爆發。比如2003年的全國卷作文話題“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具有很廣的思考維度,並且命題人還給出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的提示語,這就大大地催動了考生的“緘默知識”,有可能使這些知識也“外顯”到水面上來,從而使閱卷人有機會欣賞到“創新”、“新穎”、“深刻”的作文。由此可見,能否使考生外顯知識正常“外顯”,使其緘默知識最大可能的不再“緘默”,是作文命題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可是,今年江蘇作文試題有沒有做到這一點呢?且看試題中的關鍵話語:“寫作固然如此,仔細想想,小到生活、學習,大到事業、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言下之意,寫作“開頭要精彩亮麗,中間要充實豐富,結尾要響亮有力”,那么生活、學習、事業、人生也應該在開始(起始)、中間(過程)、結尾(結局)階段符合“精彩亮麗、充實豐富、響亮有力”這十二字方針。這就是說,何謂傑作,何謂美滿的生活,何謂圓滿的學習,何謂偉大的事業,何謂完美的人生,命題人已經為莘莘學子規定了無可挑剔的定義,繪製出了“三”全“三”美的藍圖。這下可“省事”了,考生只要選擇“鳳頭”、“豬肚”、“豹尾”中的一個或兩個或三個,立足於“精彩亮麗”、“充實豐富”、“響亮有力”的價值標準展開來就行了。權威的價值標準成了所有考生的價值標準,於是考生們心中只有惟一的價值標準,於是他們就編造出一個個“高大全”式的人物和關於他們的“三”全“三”美的故事,或者編造出一個個與標準價值相悖的值得否定的人物和他們悲劇性的故事。

至於開始(起始)、中間(過程)、結尾(結局)的安排,人們是否可能會有其他策略,不同的人是否會採取不同的策略,不同的策略是否可能殊途同歸……這些“緘默知識”,這些沉睡的見解,不幸的是在考場上都難以“外顯”了。唉,江蘇今年的命題能夠使考生的知識“外顯”出來的竟如此有限!這樣,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水面以上“冰山的尖端”,看到的基本上是考生們按照命題人預設的“完美主義”路徑所踏出的腳印,看到的多半是與“新穎”、“深刻”、“創新”無緣的文章。

如果要使考生的緘默知識不再“緘默”,我們不妨將試題改為:“寫作的開頭、中間、結尾最好是如此,那么,仔細想想,小到生活、學習,大到事業、人生,其起始、過程、結局又應該如何呢?請以‘起始、過程、結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這樣,考生思考的維度就變廣了,與新穎、深刻、創新有關的“緘默知識”就可能在“緘默”中最大程度地爆發了。

比如,有人放棄了“鳳頭”而選擇“雞頭”,寧願開頭平淡一點、低調一點、謙卑一點,從而為以後的發展蓄勢,這有什麼錯?有人由於這種或那種原因,“頭”非“鳳頭”,“肚”非“豬肚”,難道就不可能有個“豹尾”了?終究有了個“豹尾”,沒有“鳳頭”、“豬肚”又何妨?生活中,一個“豹尾”勝過“鳳頭”、“豬肚”的總和,這樣的現象難道少見?看來,生活、學習、事業、人生並不簡單地像一篇文章啊,因為一篇文章殘缺一部分,是無法稱做傑作的;而生活、學習、事業、人生卻往往是“看誰笑到最後”,如果結尾“響亮有力”,即使開始、中間殘缺,也還是“傑作”,並且在《傳奇》《人物》《故事會》之類的編輯看來,這些人要比一路凱歌者還有價值呢。

又如,“頭”是“鳳頭”,“肚”是“豬肚”,就非得有個“豹尾”嗎?難道就不能達觀地接受一個低調然而問心無愧的結局——如聯考的落榜?接受了一個低調的結局,難道就不能再來一次“開始”了?比如,項羽如果不以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在烏江輕生的話,那么東山再起難道果真就沒有可能?

再如,沒有“鳳頭”,也沒有“豹尾”,只有“豬肚”即中間過程的“充實豐富”,這種人在生活中難道少見嗎?這樣的生活、事業和人雖然不可能得到歷史性的高度評價,可是難道一點不值得肯定?

——有關“起始、過程、結局”的答案或選項,原本可能有如此之“豐富多彩”!

可是,如此多的答案或選項——這些“緘默知識”,不幸全被“完美主義”的預設禁止了!

寫作與其他:胡亂的“拉郎配”

字典上說:“充實”者,(多指內容或人員物力配備)豐富、充足也;“豐富”者,(物質財富、學識經驗等)種類多或數量大也。根據這解釋,文章的“中間”要“充實豐富”,無疑就應該指內容、材料之類了。

可是,說到生活、學習、事業、人生的“中間”要“充實豐富”,我卻不知道應該如何理解了。是指廣泛的愛好嗎?是指多樣的活動嗎?是指原始的積累嗎?是指深厚的基礎嗎?……這些理解,概括一下,那就是:正常的調節或長期的準備(我惴惴不安:這是不是命題人心目中的意思?)。然而無論是哪一種說法,作為對生活、學習、事業、人生之“中間”的要求,都牽強得很。

為什麼偏說中間要“充實豐富”?為什麼一開始不要“充實豐富”?不經過“充實豐富”,怎么會有開始的“精彩亮麗”?難道開始時本來就不想“充實豐富”,一不小心,碰巧弄了個“精彩亮麗”,想到往後感到害怕,打算要給自己“充電”了?

難道開始的“精彩亮麗”,紅紅火火,把全部的積累消耗殆淨,需要再做長期的準備了?或者開始的“精彩亮麗”,風風火火,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需要作恢復性的調整(充實豐富業餘生活,打高爾夫之類)了?

看來呀,以寫作的“中間”來類比生活、學習、事業、人生的“中間”,真是牽強。依我之見,生活、學習、事業、人生的“中間”,需要的不是“豬肚”,不是“充實豐富”,而是“精彩亮麗”之後如何做到繼續“精彩亮麗”或更加“精彩亮麗”——照直說,就是“持之以恆”。如果一定還要用比喻說法的話,我想,可以選擇“牛腿”,因為“牛腿”代表著一步一個腳印地行耕,代表著“持之以恆”。

其實,“充實豐富”用於學習、生活、事業、人生的開始更為合適。因為學習、生活、事業、人生的開始,需要的是原始的積累和深厚的基礎。有了這“豬肚”,才會有出頭之日,才會有“精彩亮麗”。就拿學習來說吧,才開始(小一或初一、高一、大一)還沒有什麼“充實豐富”的積累和基礎(至少程度趕不上以後)哩,難道空喊口號“我要精彩亮麗!”不成?難道像阿Q那樣自我幻想一下,就能實現開始的“精彩亮麗”了?由此看來,學習、生活、事業、人生的開始最需要的是“充實豐富”,這跟寫作的開始應該是相反的——文章的開頭一般是巨觀性、概括性、領起性、懸念性的文字,當然無須內容、材料上的“充實豐富”。

總之,寫作與學習、生活、事業、人生,豈止“中間”不對應,就連“開始”的對應都很勉強。它們的關係並不像命題人所說的“寫作固然如此,仔細想想,小到生活、學習,大到事業、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一場胡亂的“拉郎配”,把考生弄糊塗了,好在在分數的實際利益面前,大家並不缺乏競爭的“智慧”。大多數考生雖不敢直接寫“鳳頭”、“豬肚”、“豹尾”三者之間的“辨證”關係(假如在學習、生活、事業、人生中同樣存在這種關係的話),但因為“也選擇其中一個或兩個展開”,他們便很快敷衍出“打響你的第一炮”或“畫上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