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觀後感

青春與夢想,創業與奮鬥,傷感與懷舊,愛情與友誼,喜怒哀樂,聚散離合,每一個元素你都能在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中找到,每一個元素都有可能成為觸動你感情之弦的撥片。無需拿它和《致青春》做比,青春歲月儘管波瀾壯闊,卻如曇花一現般湮沒在終將成人化的價值觀中;無需管它是否是中國版《社交網路》,我更看中的是它如何在中國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更不用去關注它的故事原型是否來自現實,因為藝術本身就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你只需要把你的心弦交給電影,讓它帶你去尋找可以觸動它的那些對白和場景。

三個合伙人,一個土鱉、一個精英知識分子、一個浪漫騎士,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在同一所大學碰撞出了非一般的友誼。

按理說,後面兩種人是最有可能實現他們抱負的,但最後成功的掌舵者不是那個自信爆棚的精英海歸孟曉駿,也不是那個外表俊朗泡到美國妞兒的浪漫詩人王陽,卻恰恰是那個農村出身自卑懦弱的土鱉成冬青。

成冬青是一個出身農村,腦子還不靈光的一個“土鱉”形象,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內心深處有隱隱的自卑感。雖然沒見過世面,但是男人的審美卻是與生俱來的。成冬青邂逅“女神”蘇梅,開始了“李雷和韓梅梅”的愛情故事。成冬青的愛情故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她在出國前一晚,把我給睡了”。這段愛情鑄成了成冬青心頭的念念不忘,卻不曾迴響。蘇梅嫁人了,嫁的卻不是成冬青。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開始就害怕失敗。”成冬青當初在給他寥寥無幾的學生講這句話時,眼神里閃著一道從未有過的光。“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舊日狂熱的夢,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憶的青春。”就像羅大佑歌聲里唱的,當年掛在嘴邊那個狂熱的夢,多數人在時光的洪流中遺失了。但是那個“2b青年”成冬青卻將夢想描述成堅持並讓他感到幸福的東西。

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即便你沒有經歷過這一切,但依然會為這三個男人的夢想叫好。即便三個合伙人的英語發音實在是很“屌絲”,但依舊不會阻礙青春能量的迸發。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國合伙人》後還是覺得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為青春不是帥哥美女的專屬,不是一代人的專屬。青春,屬於每個人。哪怕你是個二愣子,哪怕你是個純屌絲,哪怕我就是不愛背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