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與畏

惟大畏者,能大勇。此言何由?

魯迅不畏嗎?他畏民族危亡,民眾愚昧,他畏自己的名字同那些反動文人、“資本家的乏走狗”一樣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所以,勇於寂寞,勇於彷徨,勇於吶喊,勇於“橫眉冷對千夫指”,也要用筆做投槍做匕首,做一個孤獨的鬥士。

譚嗣同不畏嗎?他畏革新的火種被反動的暴政熄滅,所以,他勇敢的留下來,他說:中國革命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中國還沒有為革命而犧牲者,有就請自嗣同始。他死時年僅三十三歲。

太史公不畏嗎?他畏不能完成父親的遺囑;他畏真理不彰,忠良湮沒;他更畏碌碌無為,枉活一世,讓生命輕如鴻毛,所以他勇敢的扛起了世人的冷眼與嘲笑,終於鑄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屈原不畏嗎?他畏與宵小之輩同流合污,畏瑾瑜有玷,畏千秋罵名,所以他勇敢的選擇身投汨羅,“伏清白以死直”。

……

我不想再舉這些淺俗的例子,因為我覺得這是每一個人都應具有的基本品格。可不幸的是,今天我們許多人丟掉了這樣的品格——他們丟掉了勇中的畏,也便丟掉了勇中的道義,勇中的愛,勇中的責任,把勇抽空成空虛的張狂、自負和貪婪。

他們依仗權勢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為一己之利不擇手段,貪污腐敗公然橫行;為了一份回扣,可以開出天價藥費;為了眼前利益,濫砍濫伐,涸澤而漁;為了一片宅地,可以暴力拆遷。凡此種種,我們看到的還少嗎,聽到的還少嗎?

所以,什是勇?

請記住,勇不是暴虎馮河的莽撞,不是“我爸是李剛”的張狂,更不是“人定勝天”的自命不凡。

勇,首先是一種敬畏,敬畏生命,敬畏道義,敬畏自然,敬畏所有生命所應敬畏的。

知畏而後勇,因為敬畏,勇才成為一種捍衛,對心性良知的捍衛;因為敬畏,勇才成為一種擔當,對道義正氣的擔當;因為敬畏,勇才成為一種責任,對家國天下世界蒼生的責任;

因為敬畏,才有義不容辭之勇,義無反顧之勇,捨我其誰之勇,雖萬千人吾往矣的大無畏之勇。

知畏而後勇,惟大畏者,能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