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早戀作文

筆者崇尚一句話:我要顛覆一切值得顛覆的東西。所以,筆者願意成為第一個或者是第一批寫這個話題的中學生!

很早就想寫寫早戀了,無奈這個話題太過於敏感,考慮到藍天上許多小弟弟小妹妹,所以一直不敢寫上去。而這次之所以下這么個決心寫,是因為聽到朋友說了一句話:“一個高中生不談愛,他的生活就是不完整的。”

筆者對於這句話的感觸特別深,因為再過一年,筆者就可能成為這不完整的同學中的一員了。當然,筆者之所以沒有那個際遇,並非父母的不允許。我的父母是老師,兩人的思想非常的開放,我曾經和母親多次好不避諱地談及這個敏感的話題,最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只要不影響到身體和未來,高中戀愛是沒有必要反對的。

自然,這也就牽扯到一個高中戀愛影響學習和身體的問題。按照現在很多家長的觀點,早戀就等於成績下滑加影響身體。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推理過程,所有家長都認為,一旦早戀了,分給學習的精力就少了,而且神經容易處於興奮狀態,影響休息,從而影響到身體。所以,為了以後孩子能有出息,家長和老師聯合起來禁止早戀。於是乎,在我們的中學生守則里,赫然出現了一條:禁止男女同學交往過密,禁止早戀!

我承認,確實有這種方面的情況存在,而且絕對不占少數。但是,難道我們身邊就沒有早戀促進成績的事例嗎?當然有!而且也不在少數!我曾經在別的論壇里看到有人舉出這個論據,但立刻就有自稱為老師的人出來反駁,認為這個帖子的斑竹是以偏概全!可反過來想,家長和老師從早戀的不良影響就說所有早戀都是應該禁止的,那么,這是不是也是以偏概全呢?

另外,學校將早戀的概念劃分得非常的奇怪。這從中學生守則里可以看出:學校將男女同學交往過密定義為早戀!這個就牽涉到對於男女間關係的理解——是不是交往過密就一定是早戀,而早戀就一定是交往過密呢?這個回答是否定的,有很多關係非常要好的男女同學,交往非常密切,可他們並沒有早戀;而有很多情侶(以筆者的觀點,是可以這么稱呼的)甚至連手都沒有牽過,可是他們卻依然早戀。所以,將這二者等同起來是錯誤的。而且,從這裡引申開來,如果想要男女生的成績的身體不受影響,就得禁止男女生有非常要好的異性朋友。我們都是十六七歲的青少年,那照這么個搞法,難道要我們以後都去當和尚和尼姑嗎?

而且,對於學校公開禁止學生早戀,中國是很普遍的,可在國外——至少是美國——我們的外教就說過,學校不提倡,但也不會在校規上公開寫出“禁止男女交往過密,禁止早戀”這樣的字眼。

這裡面除了中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外,還有我們的家長對於孩子早戀的目的的認識。

中國的家長普遍認為,孩子早戀,是對於成年人的一種好奇。是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尋找一種刺激感、新鮮感、對於好奇心的滿足以及自身虛榮心的滿足,並非是真正的感情。而美國的家長則充分尊重自己孩子的選擇,認為這是孩子自身的選擇,是孩子自身的感情使然。於是,這兩種認識的差異,導致了兩種對於早戀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我承認,確實有那種因為好奇或虛榮而產生的早戀。

上次猛然聽說某個班內部同時出現了六對情侶,朋友就笑了:“這六對裡面,能有一對是真的在戀愛就好了!只怕其他的都是在炫耀而已!”誠然,這種現象是占了早戀人群中很大一部分的。

但是,還有一種早戀的目的,是確實是希望找到一個能夠談心的人!

關於早戀的目的,我曾和母親談及過,起初母親很費解,我們有那么多親人和朋友,為什麼還要早戀來找一個可以貼心的人。後來,經過分析後,母親笑了:我們正處於一個年輕氣盛、好強叛逆的年齡段。長輩與自身的價值觀的不同(我們俗成“代溝”)導致我們不願意和長輩談心,認為他們無法了解我們的心情。而有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在朋友面前展示出自己的脆弱的一面,所以,有很多事情我們也不願意和朋友說。於是,我們就需要一個介於親人和朋友之間的人來發泄我們心中的事情,那么往往情人往往是最好的選擇。這樣一來,兩人了解越來越深,感情也會進一步發展,也就成了早戀。這種目的發展而來的早戀也不在少數,至少筆者看到的就不在少數!

當然,曾經有人用奧罕·帕慕克的例子來反駁過筆者: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為愛情買單,那么,哪怕他五十歲戀愛,也是早戀!也就是說,戀愛對不對,不在於你們愛不愛,而在於你們有沒有能力愛。

對於這個觀點,筆者不願意在這裡多說什麼,因為這裡面所謂的戀愛與我們高中生戀愛的意味相差甚遠,或者說,本質上就有不同。所以,筆者略去不談了!

曾經看到過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里看到男主角——一個高中老師——說過一句特別經典話:“早戀是一個一生中最美的回憶,有什麼不對呢?”

早戀確實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的一段回憶。在筆者看來,雖然早戀不該被提倡,但是,也不應該被拒絕。所有家長和老師都應該對男生和女生之間那中朦朧的“愛情”抱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當然,必須回到我母親說過的那個前提——這份“愛情”不能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和未來!

後記:筆者很汗顏,沒有早戀過,卻在這裡嘰嘰歪歪。但是,俗話說得好: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見過豬跑嗎?看著身邊的校園裡的故事,猛然有感而發,便寫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