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著接受孤單

這篇日誌於情於理都來的太晚,總是等到傷心的時候才知道躲到qq空間偷偷的向自己傾訴,我可憐自己感情上的脆弱。痛惡自己經歷上的不順,更反感別人對我的漠不關心。似乎覺得這太不公平。我牢牢的牽住感情的線,而另一端卻空無一人,我心傷痛,痛徹心肺。

喜歡用憂鬱的東西來點綴空間,也喜歡用傷感的調子來營造氣氛。卻不喜歡用成熟來表現自己!我不是一個成熟的人,在我眼裡的成熟,或許是異於同齡的冷漠和孤獨,或許是傷感後留下的生生無息,或許成熟只是我掛在嘴邊的一個形容詞罷了,何必在乎呢?!成熟不成熟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幸福,快樂。而此時,我完全不覺得自己與幸福和快樂掛鈎,是自己選擇了不快樂?還是別人給與了我不快樂?不想深究。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快樂。

或許是大家都大二了,都有了自己的轉變。有了自己的理想,把我冷淡了;或許是大家剛剛上大學了,有了這樣那樣的事情忙著,把我排除了;或許是大家都上班了,有了辛苦的工作,繁瑣的家事,把我遺忘了。不管怎樣。關心少了,聯繫沒了,感情淡了,亦或是我真的想太多了!最近心情就如南昌的天氣一般煩躁,沉悶。突然覺得,我的空間,唯一的心靈港灣,停不下一艘船,經不起一點風浪。留不住一個過客,心情在變,空間人氣卻依舊~~~是我在意qq的人氣嗎?不是,是我在乎空間的訪問量嗎?也不是。我執著的是別人對我的表達,哪怕那表達滿口污穢,我也覺得這至少也是一種在乎,一種潛在的關心,不罵我,也不想我,把我冷在一邊,這是為何?

寢室里的人,都有電腦,一學期卻難的見他們進我空間一次,因此早早的就沒有把他們放在“我的好友”一欄。沒有這個必要,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我整天出現在你的眼前,而你卻永遠不能出現在我的空間”。有點言不及義了,卻也闡述合理。要么是qq飛車,要么是青春偶像劇,要么是整天不回寢室。我似乎不太合群,只喜歡對著顯示器發獃,不停的給電腦刷新,不停的更換桌面背景,到後來,我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厭倦了這樣的重複和單調,輕點滑鼠左鍵,刪除了所有的難堪回憶。漸漸的喜歡安靜,喜歡每天喝一瓶啤酒,讓滴滴酒精來麻醉我敏感的神經。讓口口香醇來忘記青春的苦澀。每丟下一個瓶蓋,總有一種滿足感。然後我選擇了一種近似恐懼的孤獨——上自習。堅持每天七點到九點,這是一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孤獨,很多時候,一個偌大的教室,只留下一個人深深的呼吸,偶爾從外面傳來詭異的聲響,讓我膽戰心驚,這時候,我總是莫名其妙的打開教室所有的電燈,大概這樣可以消除內心的恐懼。周末的時候,幾棟教學樓,漆黑一片,我還是一個人,有些時候看見別的教室燈亮,就試圖進去,結果卻令人失望。要么教室里沒人,要么是一對情侶在親親我我,我討厭這樣的場面。厭倦這樣的孤獨,可我還得忍著,至少這不是最孤獨的生活形式。大不了跑著離開教室,使勁的跺腳,討厭的是樓上的感應燈毫不領情,硬是不亮,大概它們也厭倦了受人指控的無奈吧,氣喘吁吁的跑下樓,獨自走在小道上,隱僻的小道沒有燈光,卻有一對對情侶的身影,這時候,我不禁加快腳步。我不想忍受某種差距帶來的不堪。我更不想被他們知道我是一個沒有同伴的個體。

走到學校的商業街,就顯得熱鬧多了。閃爍的霓虹燈,來往的行人,給人一種后街馬市的感覺,熱鬧非凡。可我依然覺得我還是一個孤單的人,不認識他們。我只是在這時候到處看著,看著他們嬉笑,看著她們打鬧。偶爾對著夜晚的天空瞎望,拖著模糊的影子,消失在人海。

回到宿舍的時候,第一件事便是對著鏡子看看自己,顧影自憐,不知道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大概只是一個習慣吧~

這樣的寂寞是因為自己的改變?還是因為別人的遺棄?~我不知道,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利用孤獨去專心學習。放逐自己。呵呵,有時候對著鏡子,會突然覺得自己蠻帥氣的~至少我能夠接受孤單帶來的不快。

江西城市學院高三:苟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