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

自從有了杜康,酒便躍出了歷史的地平線。

自從有了李白,酒便成了文人的專利。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詩人余光中在《尋李白》中這樣寫著。

因為有酒,所以有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傳說。李白,在月光下舉起酒杯,宛如仙人的模樣。李白的酒浪漫、灑脫、不畏權勢。因為有酒,他站在了整個盛唐的中央。

後來,有了蘇軾。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豪邁詩人。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這就是蘇軾,豪放、別俱性情。鬢微霜擋不住他“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可“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於是,他的豪情融入酒中,他喝出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不朽詩篇。

還有李清照,這個溫婉的女子,對酒亦是那么痴迷。

酒一杯/淚兩行/雁過時/正心傷/酒千盞/費思量/梧桐雨/斷人腸秋風笑/花容瘦/重陽日/愁永晝/黃昏雨/斷夢時/蘭舟上/誰與游

這是我為李清照寫的。她叫易安,卻並不“易安”,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她又怎肯易安?偏偏是那男尊女卑的年頭,柔弱的她只能舉起酒杯。可那三杯兩盞淡酒,怎解她心中的憂愁?但因為有酒,中國文學史上,她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中國亦如酒。五千年,越釀越香,越釀越醇。只是,中國這壇酒里有的,遠不止詩。

酒里有苦楚,因為有商紂王為妲己的酒池肉林;有酸澀,因為有李後主“剪不斷理還亂”的感嘆;有輝煌,因為有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有淚水,因為有明妃的“昭君出塞”;有哀怨,因為有宣宗宮人的“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有驚艷,因為有武則天的改元稱帝;有豪烈,因為有成吉思汗的金戈鐵蹄……中國這壇醞釀了五千年的酒看似波瀾不驚,卻包含了太多的轟轟烈烈、愛恨情仇。

而如今,酒好像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在世俗中沉淪,成了飯桌上譁然取寵的道具。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在人與人之間失去信任感、彼此只為自己利益的現代社會,酒開始墮落,它不再偏愛文人。李白、蘇軾、李清照……被它遺忘在不知名的角落。酒失去它原有的生命一如中國人正失去自己的根。

記住吧,記住吧!有一個人站在盛唐的中央不失氣節,有一個人被貶謫不改壯志,有一個女子在動盪的年代挺直柔弱的身軀!請千萬千萬,不要把五千年的佳釀毀於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