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深沉

“生如素紙長如花,毛鋼鉛蠟筆來畫。木偶脫線安能存,人若傀儡性難發。”幾條纖細的線繩輕輕的繫著粗糙的木偶,我們只要扭動這細緻的繩子,木偶便支撐著沉重的肢體,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顯然它的動作是生硬的,卻在音樂與說唱者的配合下,完成一次次華麗的舞蹈,演繹各種各樣細膩的故事。

木偶被牽制著,眼睛裡是黑洞的,神秘的,裡面飽涵著對生活的麻木與無奈,而當它戴上了不同的面具,換上的不僅僅是細緻的表情,而是對生活濃濃的喜愛。因為在觀眾的角度的我們是仰視四十五度角來看的表演者,是作為欣賞者的角度。在我們眼裡,當表演隨著音樂的節奏的開始,一個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木偶依次登場,而它們在舞台上的每一次跳動,都承載著對藝術的熱愛,是一種對文化的表達與延續,它們所表達的感情是細膩的。

木偶戲是漢族傳統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便有"源於漢,興於唐"之說。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但隨著生活的日新月異,似乎這種藝術在逐漸消失,也開始淡出生活了,而我們一直追求著美好,追求著流淌在生活氣息的藝術,殊不知我們卻在倒退,是思想倒退,被潮流所迷失。

當往事如風般掠過發梢,我伸開雙手,感受風吹來的方向,緊握雙手。拚命的想抓住些什麼卻直到指尖隱隱作痛,才發現風穿過我的指縫,變成千絲萬縷的線,它們無序的交織,盲目的穿梭,編織成了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是我所嚮往的,木偶戲我總會回憶著童年那段時光,爺爺總是會騎著三輪車搭著我去學校的禮堂看粵劇,當化著濃妝的他們在舞台上伴著音樂表演著豐富而細膩的故事,在我兒時埋下了深深的喜愛,我像木偶一樣呆滯,牽動著我的每一個神經,讓我沉浸在其中。

那些曾經的藝術話劇像繁星般點綴著我的世界,即便木偶看上去嫵媚中帶有木訥,但是卻讓我感到了絲絲感動。它們用無盡的沉默,在細繩的牽引下演繹著最細膩真摯的情感,它包含於粗糙與細緻的結合,不僅在我心裡流淌著,它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中,還在藝術的土壤中,等待著再次髮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