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種期待

六歲時,期待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安然意境;十二歲時,期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輕快活力;十八歲時,期待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定信念。

從小到大,我總有一種期待,期待走進詩人創設的意境,期待走進詩人的內心深處,期待走進詩人無盡的喜怒哀樂。

六歲?期待

懷著這種期待,我漫遊在詩詞的海洋,隨著年齡的增大,閱歷的增多,我的期待逐步成為了見證我成長的一卷卷書頁,一圈圈期待雕刻著成長的年輪。

當與這個大下世界牽手六年,小小的我的心中仍存萬下好奇;當母親為我念出人生中學會的第一首詩,我便對詩詞有了一絲絲顫動的情愫。我純真的眼眸期待著詩人們帶給我美好的想像。嫦娥玉盤,清水綠山,碧空晴川,夢幻奇景,無不成為我期待的對象。懷著這種期待,我步向人生更遠的道路。

十二歲?期待

當獨自離開父母,當脫開父母堅強的臂膀,到外地讀書、生活,當一個人懷著思念的心沉浸在迷茫的黑夜,當抬頭望見那一輪與我同樣孤身的明月,十二歲的我開始懂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我亦對“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了一些心靈的觸動。

於是,我期待走進詩人們寫作的背景,期待在詩人的足跡中尋到些許,哪怕是一絲,與我相似的足跡,輕撫書卷,聞著書香,我盡情遨遊。

十八歲?期待

時光在指縫中悄然離去,合上《蘭亭集序》的書頁,我已逐漸成長,逐漸懂得更多。

我發現,我仍對詩詞有一種期待,永恆的堅定。

但是,我不僅僅期待那“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一幅圖畫,不僅僅期待那“花謝花飛花滿天”的如夢般的憂愁,不僅僅期待那“驀然回首”的人生第三境界,我開始在詩詞當中關注民族的衰亡與復興,歷史的沉澱,還有社會的發展。我期待著屈原筆下的“哀民生之多艱”,這是一代文人對祖國的愛;我期待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態度;我期待著華夏五千年蘊藏在詩詞中的精髓。

從小到大,我總有一種期待。便是這種對詩詞的期待,伴我一路成長,便是這一路的成長,使我對詩詞又有了新的期待。